埃及人,在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這一時間段,創造的世界第一也很多,他們發明了與楔形文字同期的象形文字,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曆法,他們用燈煙混和蛋白或蜜糖等定色劑,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墨水,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獸皮鼓。他們還有世界最早的水壩和帆船(我們一直到春秋時代還沒有帆船)。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玻璃,最早在建築中使用鉛垂線,把圓周率算到了3.16(而這時的中國還不知道圓周率是何物),以至於他們往往居住在帶有樓梯間和地下室的樓上,房間裏使用進口木材製造的世界上最早的桌子和椅子,是中國所不能同日而語的(中國的椅子是遲到了漢朝以後才有)。
埃及人穿亞麻布的衣服,戴金銀首飾(而不是中國的玉器,中國人愛玉不愛黃金,這意味著西方冶煉技術相對領先),貴族婦女還坦著右肩,露出一個高貴的乳房在衣服外麵,這是當時最時髦的造型。他們的女孩率先在世界上使用紅黃礦物質的化妝品,率先使用天平(以稱量金子貨幣)。人們除了吃各種肉,還吃麵食,麵包烤成圓錐形,人頭那麼大,喝的是古代啤酒,比現代啤酒酒精度數高一倍——這也是修金字塔的工匠們的夥食——古代啤酒加麵包。
種種跡象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到四千年前的這一漫長時段,世界隻有兩大文明“古國”: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地區。相比於他們在這一時段的上述種種世界第一,中國於這一時段,除了培育小米和養蠶外,幾乎沒有一個世界第一。事實上,中國在這一時期還沒有文字,沒有青銅技術,沒有城邦國家,尚處於茫茫縹緲的石器時代,有的隻是從神農氏到黃帝再到堯舜的一段傳說而已。
從七千年前到四千年前的古代世界,隻有兩河流域和埃及,堪稱世界文明古國。而中國和印度根本跟它們不是一個檔級的。
嚴肅地說,隻有兩大世界文明古國,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
四
在堯帝的中期,中原忙著治水的時候,東邊的東夷人又有了新動向:在蚩尤戰死於遙遠的北疆以後,山東本土的東夷族變得四分五裂,其中猰?、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十日如今變得最有影響力。這個狀況使得被洪水困擾著的堯帝更加憂心忡忡,直到他發現了射日英雄後羿。
後羿是東夷族人,一位射箭高手,弓強矢勁,射法高明。他視力5.5(正常是1.5),善於站軍姿,並且左臂超長,可以把弓弦拉得更滿。他還有個媳婦,就是嫦娥,後跑至月亮當冷美人。後羿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把鷹鳥的羽毛裝在箭尾上,以利於箭矢的平穩飛翔,這一巨大改進成為後羿的秘密殺手武器,能百發百中,成為箭術史上祖宗級人物,創新發明出了羽箭。[注釋10]
在一個特殊的機會,後羿接受了華夏族堯帝的資助,以特務的形式打回山東老家活動。堯帝要求他采取暗殺手段,把那些具有潛在稱帝能力的東夷領袖,那些堪與堯一爭帝雄的“蚩尤第二”,殺死在萌芽狀態。後羿首先找了最好欺負的鑿齒一族出發。[注釋11]
鑿齒一族活動在疇華之野,是靠近蘇北的一處大澤。這裏的人崇拜水蛇,所以男女青年到了發育成熟的時候,就要舉行鑿牙成年禮。一般由父母執行,用兩塊木板夾住兩顆門牙,以石錘慢慢敲打木板,使牙根活動,接著拴一個繩套,用小木棍牽動繩套,猛拉,牙就活蹦亂跳地出來了。黑洞洞的嘴張著,是當地人最大的時尚,因為這很像蛇口(蛇沒有門牙)。他們崇拜水蛇,通過對蛇口的模仿而表達對蛇的崇拜。所以他們得名鑿齒。這種風俗後來南傳到了浙江省越人,並隨著越人在亡國後的遷徙,傳染到更南的福建廣東地區,乃至現今的台灣高山族和大陸西南民族。高山族人嚼檳榔,把門牙嚼得黢黑,也相當於蛇口。而拔掉門牙的人頭骨現在也容易找到,山東南部大汶口地區常有出土,都是後羿那時候的鑿齒族。
後羿手挾長弓,在野外找到鑿齒族領袖,對其進行跟蹤,等鑿齒一屁股坐在一個土塊上,看著天空發傻,後羿急從箭囊抽出一支羽箭,牽收虎背,輕舒猿臂,彎弓響處,一箭正中鑿齒先生黑洞洞的豁牙之口,從後頸射出,碎殼流漿撲了一石頭,好像是誰打碎了一個雞蛋。因為是野外,後羿快速收身,功成而退,留下鑿齒的人在後麵辦喪事,爭老大,自相哄擾,算是替堯帝剪掉了一個勁敵。
後羿日夜兼程,流走江湖,來到凶水岸邊,冷濤拍打著岸邊的莊稼地,這裏是九嬰族農耕的地方。如今生態大破壞,田野裏屬莊稼長得最高,草都短得像板寸,根本沒法隱蔽。但後羿的時候不一樣,他攜帶著壓縮餅幹,埋伏在半人高的茂草叢中,等待九嬰出現。雖然有草掩護,也要小心野獸。李氏野豬、中國野牛這些野東西,被九嬰族的莊稼地吸引,常出沒於此,都有可能襲擊後羿。雙叉麋鹿也可能頂後羿屁股。遇上披毛犀那就沒命了。
正等著呢,九嬰族人拿著木耜出現了,這幫人除了種地以外還是獵頭一族。九嬰族長的脖子下邊掛著八個人腦殼,和他自己的腦袋一共湊成九顆,這就是九嬰的名字來曆。他們以為這樣可以有九條命。
頭頂的鬆樹上似乎在落雨,鬆針穿不住的雨珠脫砸下來,後羿等著目標靠近,把九枝利箭悄悄預備在手邊,右手指縫夾住三枝。當鬆針上最後一顆雨珠砰然下落,後羿的箭雨連環射出,九支箭像螞蟥一樣竄出草叢,嗖嗖嗖前後飛撲,幾乎同一時刻插到了九嬰族長的九顆頭上。九嬰吭也不吭地跌倒在地,嘴裏噴吐出一道血水。
後羿嘴角微微一笑,充滿了革命大無畏精神,接著轉戰到青丘山上,大風族是這裏的山地人,力大善走,一路跑動,掀起狂風。後羿用青絲繩係於箭尾,一箭射中大風族長,這是弋射,用於射鳥最有效。東夷的“夷”字那些往複的橫杠,就是射箭前把絲繩捆帶在身上。大風先生還想逃生,無奈箭繩一拉,立刻剜下他一塊肉來。接著,另外三枝牽著絲繩的追命箭矢,一路朝他狂紮。大風被這張凶險的箭網困住,慌不擇路,跌落山崖而死。
修蛇也是東夷的豪族,是湖濱打魚的部族(類似阮小二),風聞神鬼莫測的“狙擊手”後羿已趕至這裏向他索命,立刻拎了魚叉上了獨木船,潛伏湖上,再不肯出來。後羿沒法施展岸上伏擊,就人湖尋覓,終於在滔天白浪中遭遇修蛇,一箭將他射殺,屍體被湖水吞沒,隻留下一道殷紅的血跡。打魚人埋葬在魚肚子裏。
下一隻羽箭,下一道催命的符,是瞄準封豨[注釋12]先生。封稀是一個養豬的部族,東夷人普遍都養豬,大汶口墳墓出土的豬頭很多,養豬是東夷人在文明上的創舉和貢獻。後來,東夷人的豬漸漸向西傳去,浸染進了華夏族的中原地區,這一點可以從考古學的豬骨頭的分布上得出來。封稀一族不但養豬還紡絲,他們在采桑的桑林裏遭遇了後羿。後羿的遊動的影子在桑樹幹下時有時無,封稀族長不知道自己已被鎖定,弓已悄悄地拉滿。隨著一聲輕微的觸響,一隻羽箭穿透桑葉,倏忽而至,當桑葉飄然落地的時候,封稀大哥也撲倒在他勞動的現場。後羿一閃而逝。身後響起眾人的驚呼:“羽箭!羽箭!——”
後羿的一連串暗殺活動使東夷地區迅速陷入巨大恐慌,任何白色羽毛都會令看見的人嚇一大跳。我們知道,一隻箭必須要加羽,才能避免在空中旋轉而失去方向,如同船行水中必須要有尾舵一樣。羽毛通常以絲纏或膠粘的辦法,排列在箭尾,呈三行或四行,規範了空氣的通道,避免箭在飛行中打晃。這種給箭尾加上羽毛是後羿所發明的專利技術。後羿認為雕翎最好,雁翎也可以。
後羿已經暗中射掉了東夷人的五個部族之長,“猰”[注釋13]直覺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於是結猛狗陣保護自己——“猰”名字上帶著兩隻犬,是善用獵犬的狩獵部族,不過這些犬很快變成了他的陪葬品。後羿行蹤詭秘,嘴裏含著骨哨,頂著羚羊角,遠遠地出現在猰?活動區,他的哨聲很快招得猰?的獵犬蜂擁而出,獨把猰落了單。後羿撇掉羚羊角,從側麵迅速迂回,突然出現在猰麵前。猰絲毫不懼,向後羿連續射擊,可惜他的箭沒有尾羽,飛起來像斷了頭的公雞,亂搖亂晃,命中率太低。正要多發幾箭,蒙個命中,後羿一箭破空裂風而來,正穿在他的咽喉上,潔白的羽毛沾上了一滴他的頸血。他終於看清了這隻傳說中可怕的羽毛,撒掉手中的箭,愉快地伏地氣絕了。
後羿在四千一百年前的山東大地上,插下了十七隻帶血的羽箭,放倒下六位族長。然後奔向泰山腳下的最後一站。太陽明晃晃地,照著他急速潛行的腳步,後背上最後一隻羽箭的箭鏃鋒芒逼人、冷亮耀眼。十日將是這一隻箭的最後宿主。
有人說十日是十個以太陽為崇拜物的部族,戴著太陽麵具;還有人說是十個外空間異物,是一顆小行星,不務正業地襲擊了地球,在穿越大氣層時候發生劇烈燃燒,九個燃燒著的碎片加上太陽,就是令古人驚恐不已的十日;而有古人則說是太陽克隆出來了十個哥們,一起上天鬧騰,搞得地麵上河流蒸幹、千裏焦土、莊稼盡死,人們遭了好一陣的罪,直到被後羿用箭射下來了九個。
我們說,後羿不論多麼膂力超人,也難以使箭矢獲得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射向太陽係中心。但是憑著後羿“一雀過羿,羿必得之”的箭無虛發之術,一箭射出,不論是真太陽、假太陽還是戴著太陽麵具的十日族酋長,都阻擋不了後羿完成堯帝交付他的特殊使命。[注釋14]
這個孤獨的狙擊手後羿,十八箭定山東,東夷族的豪族族長盡死,山東各有力部族被蕩平。於時萬民皆喜,天下共稱堯為天子。堯的功德廣為傳頌,堯帝成了最大的贏家。
東夷族出了後羿這樣的射日英雄,並不奇怪。東夷人本來就善射,他們崇拜鳥,以鳳為象征。所以打鳥也比較多,以取得美麗的鳥翎,把鳥翎戴在身上以模仿鳳而獻上對鳳的敬意。射鳥比射野獸難度大,於是磨煉了射擊技術。古代拆字先生把東夷的“夷”拆成“大”和“弓”,弓就是他們善射的寫照。
東夷還是個特別善於想象的民族,他們環海而居,海洋的變幻莫測、蜃氣幻景激發了他們對於神仙之人和永生不死的幻想。
後羿和他夫人嫦娥也想登仙不死,幹狙擊手這一行,天天躲躲藏藏,到處被仇家追拿,還是離開人間才逍遙自在。
後羿向西跋涉,越過炎山、弱水(前者山上都是火焰,後者密度非常小,載不起鴻毛),終於見到了昆侖山上的西王母。西王母掌管著天地間的瘟疫和五種殘疾,也出售不死藥。她長得基本是個人模樣,但是嘴裏是老虎的獠牙,長著一條豹子尾巴,非常善於像野獸那樣長嘯,披頭散發,頭上還戴著一個類似天平的古怪帽子。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伺候她,給她飛出去找食吃。[注釋15]
後羿看著西王母,隻覺得她麵貌非常醜陋和驚險,極具考古價值,於是張口結舌地說道:“OhmyGod!您的長相真是突破了人類想象的極限啊!”
西王母哈哈大笑:“不死藥的存貨就剩一顆了,不夠你跟你老婆吃的,就這一顆,賣給你吧,你看著辦吧!”
後羿買回來以後,把它放在甲囊裏,預備選個好日子分一人一半吃。甲囊是東夷人身上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是把兩個烏龜殼合起來,中間連接以皮帶,做成佩戴在腰間的甲囊(類似我們現在裝手機的小袋袋)。
嫦娥想看看丈夫新買來的手機——不是——不死藥,拿在手裏就放不下,乖巧的小藥丸,散發著異能植物的誘惑,幹脆一口吞下去算了。奇跡隨即就發生了,嫦娥身子越來越輕,腦袋開始搖,雙腳也不聽使喚,身子整個離地,天暈地轉,從大門飄出去了,像氫氣球一樣往上飄升。一直飄啊飄,嫦娥最終飄到月亮上,跟當地一個兔子搭伴生活。這對於嫦娥來說,隻是一小步,但是對於整個人類來說,卻是邁出了一大步。
但是,嫦娥待在月宮,時日一久,就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一個移民也沒有。嫦娥唯一的樂趣,就是抱著那隻智商低下的兔子,看一個叫吳剛的精神病人不停地砍月亮上的一棵桂花樹。斧子砍一下,一抬起來,樹的傷口就愈合。這是個中國的西西弗。此外,地上還爬著一個大蛤蟆,好像大吉普一樣。然後就再沒有什麼別的可看的了,嫦娥無聊得要命,非常懊悔,她常把一聲聲歎息化作輕風,吹動人間的夜晚。
而神力超人的狙擊手後羿,在媳婦出家以後,繼續隱姓埋名,不過可能還是招致了堯帝的顧忌。後來,一個華夏族出身背景的人,叫作逢蒙,向後羿學習箭法,盡得後羿之術以後,卻在打靶場上走火了,一箭射中後羿要害,當場把老師射死了。當然,這或者是逢蒙出於嫉妒老師,或者是背後有人指使。天遠地久,史跡茫茫,我們無從判斷了。[注釋16]
五
文明程度與華夏族齊頭並進的東夷族,人才輩出,除了後羿,最驕傲的就是同時期的大舜。舜生長在山東西部的菏澤地區,具體是在如今菏澤市南五十裏,離水泊梁山八十公裏,身高跟武大郎差不多,據記載是六尺一寸,合一米四五。舜為人短胖,皮膚很黑,大嘴像魚,腦袋很圓很大,缺少幽默感,總之不是美男子。不知什麼原因,他爹不喜歡他。
舜的爹不喜歡舜的原因,是這孩子長了一副“重瞳子”——每個眼睛有兩個瞳子,而自己卻是瞎子。似乎上天把自己的什麼東西奪走了,貼給了兒子。自己的眼睛不夠用,兒子的卻有富餘。不過重瞳子看東西也不影響什麼,照樣讓光進入瞳孔,在視網膜上成像就可以了。
因為舜是重瞳子,所以就起名“重華”,表示光明閃爍。舜則是他發跡以後的稱號。舜年幼的時候,媽媽就早死了。他爹瞽叟(就是瞎男人的意思)另娶了一個後媽給他。後媽生下兒子象。兒子象甚討老爹喜歡,生得象頭象腦,所以叫象(當時氣候偏暖,比現在高2℃~3℃,山東、河南都有大象和犀牛)。[注釋17]
而失去生母庇護的舜就在後媽和象弟弟的讒言澆灌下,遭到了老爹瞽叟的虐待。舜意誌拗倔,不與之分辨,也不一般見識,看見有性命危險時就逃跑,沒什麼大事就忍受老爹的打罵,鄰居們無不交口稱讚他是位孝順的倔孩子(逃跑是為了怕被老爹打死,陷老爹於不慈的罪名)。
舜到了十七歲就誌向遠大,成了一名無業遊動人員,卷著行李離家出外(也是因為爹媽不想再養他了)。他先是北上兩百多公裏,到了現在濟南市南郊的曆山,舜看到這裏土地肥美,就挖了個半地穴的窩棚,開始種地。別的遊民也跑來效法,第一年就初有收獲。但是舜的身子矮,用耜刨地使不上勁,就改撒種子。由於矮人步子小,舜撒的種子都比別人密,於是可能還嚐試了分行栽培,並漸漸有了田壟。因為收成好了,過了一年,人們開始為了田壟的界限歸屬而打架。舜給大家裁決,手段強硬剛忍,不服氣的搗亂分子都混不下去而跑掉,留下一片齊整的壟畝,看上去井井有條。舜覺得種地不是他的理想,就告別戀戀不舍的人們的目光,離開曆山。據說舜還在曆山這裏認識了伯益(秦朝人的祖先),倆人一起挖水渠,頗談得來。而這個曆山,在後來佛教進入中國以後,改名“千佛山”。
舜又向西去了接近中原的雷澤地區打魚,把絲繩係在箭尾上,射向水裏的魚,再一拎絲繩,把魚從水裏拎出來了(類似捕鯨,屬於弋射)。由於瞳孔結構離奇,舜瞄準的時候可以矯正光線在水和空氣兩種介質中的傳播偏差,往往歪打正著,每天都有十好幾尾魚的收獲。於是大家都來搶他的。由於小時候挨打慣了,能扛住更多的挨打,舜誓死捍衛自己的魚條,渾身傷血也不撒手,哪怕手裏就剩半個魚頭,他的青皮精神很快鎮住了大家。即使壞蛋也不得不佩服舜的意誌力。他們毆打所不能奪走的魚,舜在看他們確實饑寒的時候,反倒慷慨以魚相贈,把他們感動得再也舉不起拳頭。一些曾把舜打得半死的家夥,都成了舜的好朋友,服氣在他的腳下。於是人們都爭先禮讓,紛紛把風平浪靜魚又多的迥水灣讓給別人,自己去湍瀨急流發展。舜成為當地的一麵精神旗幟。
湖邊的見識窄,打魚也不算新興行業,舜向更文明的小城圍一帶遷移,去了西邊堯帝所在的定陶附近,在附件黃河邊上,學習手工製陶工藝。他精製陶器,謹慎從事,不嫌苦累,倆手磨得都是繭子,不斷摸索改進,即使老藝人也對他的產品嘖嘖稱讚。在這裏,他還遇見了另一個遊民,叫作皋陶,後者也是陶器行家,舜喊他阿陶。東夷人的手工業特別發達,陶藝最是驕傲,東夷的黑陶領先於華夏的紅陶,但是河濱這裏的東夷人陶器也有缺陷,易碎,舜就做了技術攻關,解決了陶器易碎的問題,並把自己的研發成果教給別人。
舜和皋陶兩人還經常合夥販賣,以物易物的形式把陶器運往附近的頓丘(今山東鄄城),買賣公平,碎一個賠倆,人們信服,很快搞活了買和賣兩地的經濟。堯帝的大本營也在這一地區(河南省與山東交界地,頓丘以南八十裏的定陶),距離東夷族本土很近,所以舜的事跡很快傳到堯帝的耳朵。人們告訴他說,舜這個人既懂禮讓,又有石頭一樣堅強的手段,雖然口不設言,手不指揮,但人們紛紛慕名前來依附。號稱舜待過的地方,一年就集聚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城,遂為東夷的精神偶像,隻要一呼,四周百應。[注釋18]
堯帝正好也私下愛好燒陶——“堯”這個字就是兩個陶罐子擺在台子上預備去燒的樣子,說明他是個燒陶高手。堯帝甚至把他的大本營也叫作“陶”(山東定陶)。於是找來舜一起切磋切磋陶藝。[注釋19]
大舜給堯帝表演了東夷人最擅長的蛋殼陶製作技術。兩個燒陶發燒友麵對麵坐好了,就看大舜開始demo(演示)了。首先選土要嚴格,要用細膩純淨的黏土,其中絕不能含硫,經過多次淘洗,放置陳腐。然後舜把它像和麵似的反複揉搓,比製普通的陶多花三倍以上的工夫,這樣可塑性好。然後放在快輪旋轉的木質輪盤上成形,這是東夷人創新發明的,快輪每分鍾轉八十至一百轉,輪盤必須轉動均勻,不然罐子就不圓了,所以要在盤底加上重物,叫慣性輪盤。用小刀平進,像車床上的刀架那樣反複把泥陶旋薄到隻有一毫米,指甲蓋那麼薄!車好後還要鏤空雕刻出花紋,因為坯體極薄,故鏤刻需要十分細心,否則就把泥巴擠歪了。放到窯裏燒的時候,熱空氣會把這個薄薄的陶吹歪吹倒,所以外邊要罩上陶製的罩子。為了獲得又黑又光亮的效果,選擇泥土時最好是含錳的,或在燒窯時用蘆葦等含錳的燃料。燒成後不久即出窯,乘熱打磨,即出來圓整光滑、黑澤光亮的蛋殼陶,壁殼隻有一毫米甚至不足一毫米厚,還鏤刻著美麗的花紋——竹節、波浪。
舜把燒成的高達一尺的蛋殼陶交給堯帝,堯帝拿在手中直覺輕巧異常,隻有一個雞蛋重,真是絕世精品,華夏族人多沒見過。堯帝喃喃地說:“真是難得啊,用這樣的東西裝了酒給祖先天神喝,一定爽。”
堯帝想采取以夷製夷的方略,如果舜可以籠絡住東夷人,又向上效命於堯帝,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但是舜能效命於我嗎?堯帝旁邊的人說:“舜對他老爹和後媽倒是很孝順的。一般孝順長輩的人也習慣於忠於領袖,想來他也能效忠於華夏盟主您。”堯帝信疑參半,於是決定派兩個女特務對舜進一步深入考察,就把自己倆閨女——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娥皇、女英嫁給舜。這樣舜就變成了堯帝的女婿。堯帝想:孝順老爹的人也必不會對嶽父忘恩負義的。嗯,希望如此,尚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