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生命常青,養腎先行二(1 / 3)

西醫講的“腎”指人體的泌尿器官人有兩個腎,形狀似蠶豆西醫口中的“腎”,指的是人體泌尿係統中的一個髒器,位於人體第1~3腰椎左右兩側,形似蠶豆。也就是說,西醫上的“腎”指的是具體的腎髒器官,而不涵蓋其他係統的其他器官。西醫上的腎髒疾病包括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

腎髒的功能腎髒在人的身體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主管人體的尿液分泌排泄、調節人體水鹽代謝,具體功能如下:

1.腎髒能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

2.腎髒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維持體液平衡及酸堿平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

3.腎髒可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等,並能通過分泌腎素來調節血壓。

4.腎髒可生成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5.腎髒還能活化維生素D3,調節鈣磷代謝。

6.腎髒還是許多內分泌激素降解的場所,如胰島素等,能避免發生代謝紊亂。

7.腎髒分泌的前列腺素等物質,具有調節腎髒本身血流量的作用。

腎髒與血壓的關係腎髒是調節水鹽代謝的重要器官,當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受阻時,體內的水分和鹽分的過濾就會受到影響,會造成水鈉瀦留,進而使血壓升高。腎性高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的一種主要症狀,患有腎髒疾病的患者中,80%患有高血壓。

中醫講的“腎”涵蓋人體多個係統腎係統中醫講的“腎”和西醫講的“腎”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中醫講的“腎”主要是從其功能的角度來說的,它包括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各組織、器官,能夠調節人體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元氣”“原動力”。中醫裏所說的“腎”不但包括俗稱為腰子的腎器官,還包括被人們稱為“先天之本”的生命係統,在五行中它屬水,與膀胱、骨、髓、腦、發、耳、二陰等一同構成了腎係統。

腎是“先天之本”

腎是“先天之本”,它貫穿於人類生命從孕育、出生、成長、發育、生長、衰老的全過程。我們可以從腎主先天之精、蟄藏元陰元陽、元氣之根本、生殖繁衍之源四個方麵來詮釋。

古人雲“人始生,先成精”,精是人體中一切精微物質如氣、血、精、津、液的總括,而這些生命物質正是由腎來封藏的。腎是人體的管家,主管化生藏蓄先天之精。

腎寓藏元陰元陽,元陰指的是陰精,元陽指的是元氣,元陰元陽在人的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維持著生命的基本活動。

元陰元陽可以理解為老百姓所說的“身體素質”,其實元氣、真氣指的就是腎氣,元氣是生命動力的源泉,能推動一切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

人體隨著腎經及腎氣的不斷充盈會產生“天癸”,該物質能促進人體生殖器發育成熟,維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壽命長短,腎說了算人的壽命與腎息息相關《黃帝內經》指出,腎乃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全身陰陽之根本。如果一個人的腎氣虧損,就會表現為體弱易衰。當然,中醫中的腎並非西醫所指的腎髒器官,它涵蓋著人體的多個係統。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此文大意是說,人在七八歲時,腎氣日漸強盛,故開始換牙長發;到了十四五歲左右,人的腎氣充盛,開始出現可使性功能發育成熟的“天癸”,這時,女子可排卵,男子可射精,性機能逐漸成熟,並開始有了生殖功能;到了四五十歲時,腎氣開始衰弱,性機能以及生殖能力日益低下。當人們年老體弱多病時,人體精氣日漸虛弱,此時便出現了腎虛症狀。

由此不難看出,腎氣一衰,人就開始衰老;腎氣一竭,人就接近死亡。可以說,人的壽命長短與腎氣之強弱有非常緊密的聯係。人的壽命與腎息息相關,因此說,養腎對於我們的生命至關重要,養腎就是養命。

腎決定著幸福指數中醫認為,腎乃健康與生命之源。不過,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得衰弱。腎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若想提高生活質量,在身體上從溫飽進入小康,就必須把腎鍛煉強壯。若腎出現衰弱症狀,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養護腎髒,如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氣血得以循環暢通,使腎氣不斷得到充養;刺激腎經上或其他經脈有助養腎的穴位,可消除症狀,強健腎髒;也要注意飲食的調養,多食用對腎有益的食物;還有注意日常生活的習慣以及運動等,這些都有助於養腎。

腎功能不好,心功能受損心腎相交心是五髒之首,《黃帝內經》中稱其為“君之主官”。心主血脈,它能夠配合其他所有髒腑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藏神,它統管全身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根據陰陽屬性,心在我們身體上部分,屬陽,在五行中屬火;腎在我們身體下半部分,屬陰,在五行中屬水。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腎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

心腎之間這種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關係,被稱為心腎相交,或水火相濟。

兩者平衡,則陰陽和諧,水火相濟;兩者失衡,則陰陽失調,陽氣太盛或陰氣太盛,都會造成心腎不交,從而導致身體不適。

子時不失眠,午時小睡有助養心子時是夜裏11點到次日1點這段時間,這時人體陰氣最盛,陽氣初生。“陰氣盛製寐”,這個時候睡覺,體內的陽氣才能生發出來,精神狀態才能好。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是心經的當令之時,也是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此時的養生重點是養陰,小睡一會兒或靜坐一刻鍾,對養心都有很好的效果。

手心搓腳心,有利疏通人體氣機每天睡前用溫水泡腳,再將雙手搓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腳心,直到搓熱雙腳為止。經常按摩腳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