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生命常青,養腎先行二(2 / 3)

養護心髒的飲食原則膳食要低鹽少油,避免高血壓和心髒病的發生。每人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6克,食油量不宜超過25克。

番茄限製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否則長期食用不僅會造成肥胖,還會加重心髒負擔。

多吃紅色食物,紅色食物有養心的功效,如紅豆、番茄、草莓、西瓜、花生等。

少喝或不喝茶和咖啡,因其含有茶堿、咖啡因等生物活性物質,可對心髒造成嚴重威脅。

肝腎宜同補肝腎同源《黃帝內經》稱“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主疏泄,有疏通、舒暢、條達、升發的特性,能調暢全身的氣機。肝主藏血,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作用。從中醫五行來看,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肝腎相關。

肝腎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有“肝腎同源”“精血同源”之說。肝藏血,腎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賴於腎精的資助,腎精足則肝血旺,腎精依賴肝血的滋養,肝血旺則腎精充。如果肝血不足則會引起腎精虧損;同樣,如果腎精虧損也會導致肝血不足,出現頭昏、目眩、耳鳴、腰酸等問題。

腎衰則肝衰中醫認為,人老腎先衰,腎衰則會累及肝衰。肝、腎充和人體的髒腑,二者衰則人體髒腑開始衰老。正所謂“欲養其肝,必滋其腎”,肝腎同補才是健康之道。

怒傷肝,養護肝髒少生氣要調節情誌,少生氣,否則容易造成肝氣鬱結,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肝硬化,女性還可能會出現乳腺增生。

養護肝髒的飲食原則多喝水以協助肝髒排毒。

多吃綠色食物,中醫認為“五色入五髒”,而肝主綠色,可多吃菠菜、芥藍、冬瓜、綠豆等。

多吃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如雞蛋、豆腐、牛奶、魚、雞肉等。這些食物中豐富的蛋白質能起到修複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損傷肝氣。

少喝或不喝酒,過量飲酒易傷雞蛋肝,輕者會出現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的還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酒精性肝炎。

脾腎互助,則水液代謝正常脾腎互助脾主運化水穀精微,是人身氣血生化的源頭,是負責管後勤的。《黃帝內經》中稱其為“倉廩之官”“後天之本”。脾主運化,可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可運化人體內的水液;脾氣主升,還統攝血液。

腎是“先天根本”,脾是“後天根本”,先天、後天之間的關係是“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脾氣的健運需要依靠腎陽的溫煦,而腎精也需要脾所運化的水穀精微的補充。脾的運化離不開腎氣的鼓動,腎氣又需要脾化生的氣血來提供營養。因此,脾和腎之間在生理上是相互滋養、相互促進的,中醫稱之為脾腎互助。

脾腎對水液代謝的作用脾主運化,負責運化水液,而腎是主管水液代謝的,兩者在水液代謝過程中,隻有相互幫助、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若兩者功能失調,必會引起水液代謝的紊亂,如尿少浮腫、腹脹便溏等症。

健脾又補腎的食物中醫認為,黃色食物養脾,可多食用玉米、小米、黃豆、香蕉、檸檬等黃色食物。另外,也可多食用健脾又補腎的食物,如豇豆、扁豆、山藥、蓮藕、牛肉、羊肉、蝦、鱔魚、板栗、花生、核桃等。

脾腎虧虛的影響脾腎虧虛會導致小兒生長發育遲緩、中年人未老先衰。由於小兒脾胃受納、轉輸功能尚不健全,喂養稍有不慎就易出現厭食、嘔吐、泄瀉等疾病,所以父母要格外用心。而中年人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加之經常思慮勞作,易造成脾腎精血的虧耗,在這個時期補益脾腎可延緩衰老。

腎與肺,如母子相生肺腎相生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黃帝內經》中稱其為“相傅之官”。如果說心是一國的君主,那麼肺就是輔佐君主的宰相。

肺屬金,腎屬水,根據五行理論,肺金和腎水是母子關係。腎與肺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方麵。水液代謝方麵,腎為主水之髒,肺為“水之上源”,肺腎協作,共同維持水液代謝正常。呼吸運動方麵,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意思是說“肺”主管人的呼吸,而從肺吸入的氣,要下沉到腎髒,被腎所吸納,肺、腎二髒協調維持人體氣機的升降正常。中醫稱之為肺腎相生。

腎肺如母子相生相依肺腎是相互滋生的關係。肺為腎之母,肺陰充足能夠下輸於腎,使腎充盈;腎為肺之子,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腎陰充足能夠上滋於肺。二者相生相依。

養護肺的飲食原則選擇清淡飲食。多吃一些新鮮的蔬果,例如梨等含有大量水分的水果、葡萄等漿果以及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柑橘等水果。少吃比較肥膩以及口味重過鹹或過甜的食物,尤其是羊肉等熱性食物更要避免,以免引起肺部燥熱上火的情況。

少吃辣椒、冷飲等刺激性食物。

這些刺激性食物,不論是像辣椒這樣的大熱還是像冷飲這樣的大葡萄寒都很傷肺,所以要避免。

潤肺重點補充營養潤肺可重點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維生素A具有保護肺部組織的功效,來源於肝髒、蛋黃、奶油等;維生素E是細胞呼吸必需的促進因子,可保護肺組織免受空氣汙染,提高機體免疫力,來源於麥胚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豆類等。另外,每天喝足量的水可以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冬季養腎最相宜冬季是藏精補腎好時節冬季是新陳代謝能力最低的時候,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容易感到手足不溫,畏寒喜暖。人們常把這種情況叫作“火力不足”。中醫把這種“火力”稱為“陽氣”。中醫認為,陽氣發源於腎,因為腎主生殖功能,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又是貯藏營養精華的髒器。

所謂“腎藏精”就是說腎是機體營養的供給者。當寒冬到來時,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以禦寒,倘若腎功能虛弱,自然就會“火力不足”,甚至出現頭暈、心慌、氣短、腰膝酸軟、乏力、小便失禁或尿閉等症狀,所以冬季養腎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