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書法養生(2 / 3)

(三)書法養生自然、方便、易行

書法養生在你一筆一畫臂搖方圓之中。說其自然是因為它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文化現象,且幾千年經久不衰;說其方便,是因為你可信手拈來,不必刻意計較時間、地點、環境,隻需一塊素氈、一支筆、一碟墨即可開練;說其易行,是因不管男女老幼,隻要會執筆,會點、橫、豎、折、撇、捺,並堅持學習、鍛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養生效果。

書法養生的自然性表現在:①不是刻意地做些什麼嚴格要求的動作,而是在陶冶心情的書法創作中自然融入氣機,略加導引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②不拘泥於日課,抽空即可練習,融入你的自然生活中去,把你的喜、怒、哀、樂宣泄到宣紙上,清虛心境,存葆真氣。

目前,愛好書法的人逐漸增多,特別是一些老年人,離退休後,時間充裕,練練書法,寫寫大字,情趣甚濃,如果在練習書法過程中,稍加注意方式方法,那麼,在學書法,健身方麵均會有所收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現僅從健身角度,談談書法中的用力、姿勢和宜忌問題。

練習書法的基本要領早在晉朝時期,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在其《筆陣圖》中就指出:“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這就是說,寫字時的第一筆畫,都要全神貫注,集周身之氣達於肩、肘、腕、掌、指,以至筆毫之端,這樣練出的字,不僅形神俱備,定有韻味,其筆力凝重充實,入木三分,濃墨揮灑於紙上,氣力營運於周身,動靜相隨,抑揚頓挫,外練其字,內練其氣,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是一種很好的氣功導引法,它可以使你氣血調全,健身防病。

書法姿勢應十分重視,無論何種姿勢,都與調氣、用力相關,姿勢正確則調氣,用力得宜;反之,則難以集調身之氣於筆端。

(四)習練書法適於老人

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它曆史悠久,情趣高雅,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廣泛熱愛。中國的書法,既講究書寫內容,又注意表現形式,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把內容和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對觀賞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一首好的詩詞與名言警句,一旦與書法藝術相結合,就會成為一件珍貴的藝術作品,不管是條幅、中堂或橫幅,掛在室內,使人看了不僅可以增添雅興,精神振奮,而且可以提高觀賞者的文化素養,增強審美觀念。

書法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藝術享受,它還增進人們身心健康的特殊功效。自古以來書法家多長壽。寫《千字文》的智永,活到100多歲。唐代的歐陽詢活到85歲,元代的黃公望、明代的文征明都活到90歲,明代的董其昌活到82歲,清代的梁同書活到90多歲,其他活到八九十歲的極多。書法能頤養精神,鍛煉身體。這是因為這種藝術形式是腦體並用的。書寫的人,一方麵要把他們的精神凝寄在高尚的藝術境界中;另一方麵,是他們在運用筆墨時,必須提筆、懸肘全神貫注地把氣運用到筆端,通過提、按、頓、挫等動作,使呼吸與運筆相配合,達到了“氣功態”,起到與氣功相同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練書法對老年人來說就更適合,更有實際意義。

書法這門藝術也深深受到眾多老年人的熱愛。許多老同誌過去在職在位時,由於工作繁忙,無暇書寫,現在退下來了,擺脫了工作任務的沉重壓力,有充裕的時間可供自己支配使用,加上心情舒暢,不少人便對書法產生了“偏愛”。已有基礎的,其書寫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剛剛入門的,由於學習刻苦認真,也都有很大長進。現在,書法已成了“以字會友”的手段,老人們聚到一起,要以字為題,相互切磋技藝,互相交流學習和掌握書法技藝的體會。書法也成了感情交流的形式和手段,誰家遇有婚喪嫁娶,送上幾幅字畫,已成了常事。老人們之間相互接觸見麵少了,如若能送上一幅表達感情的字畫,他會認為比送什麼日常的禮品都珍貴。因此,對書法這門高尚的藝術,老年人如果能夠欣賞它,掌握它,將產生無窮的樂趣,豐富你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