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邃宏闊的水文化(2 / 3)

“水羞”水生的動植物可供食用者。藝文類聚七二南齊王融謝司徒賜紫作啟:“東越水羞,寶罄乘時之美;南荊任土,方揖乍魚之最。”又八二南朝梁劉孝威謝東宮賚藕啟:“凡厥水羞,莫敢相輩。”

“水馬”①水犬名。山海經北山經:“求如之山,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②水蟲名。唐王建詩一和錢舍人水植詩:“多時水馬出,書日蜻蜒繞。”宋王質林泉結契五水劉蟲:“身褐,腹白,四足,雨髯浮水捷草泥,輕趣極駛,人呼水馬兒。”

“水栗”即菱角。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十九芰。宋王質林泉結契四菱角:“花黃白,子外綠中白,四角或角。紫者皮薄而肌厚,尤佳,又號水栗。”

“水草”①水藻。詩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漢鄭玄箋:“藻,水草也。”②有水源草地之處。史記一一○匈奴傳:“逐水草遷徒,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

“水脈”地下的伏流。形狀如人骨脈絡,故名。也稱泉脈。晉張華博物誌二:“流沙千餘裏,中無水,時時有伏流處,人莫能知。皆乘駱駝,駱駝知水脈,過其處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處,掘之輒得水。”

“水豹”水犬名,古文苑漢揚雄蜀都賦:“其深則有狼獺、沈鮮、水豹、蛟蛇。”注:“水豹,水犬,狀似豹。”文選漢張平子(衡)南都賦:“追水豹兮鞭,憚變龍兮怖蛟螭。”

“水臬”猶言水尺。即水平儀。文選三國魏何平叔(晏)景福殿賦:“製無細而不協於規景,作無微而不建於水臬。”唐李白李太白詩一明堂賦:“乃備水臬,攢雲梁。”

“水師”①官名:以水為官名的百官,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周官名,國語周中:“火師監燎,水師監濯。”注:“水師掌水,監滌濯之事者。”②水兵、水軍。宋書武帝紀大明七年詔:“可克日於玄武湖大閱水師,並巡江右,請武校獵。”③船工,漁人。唐柳元柳先生集十五問答晉問:“巨舟軒昂,仡仡回環,水師更呼,謦裂商顏。”宋蘇軾分類東坡詩六丙子重九詩之二:“水師三百指,鐵綱欲掩蔽。”

“水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文選漢司馬長卿(相如)上林賦:“與波搖蕩,掩薄水渚。”唐錢起錢考功集五賦得浦口望斜月送皇甫判官詩:“水渚猶疑雪,梅林不辨花。”

“水涯”水邊。後漢書光武紀下中元元年:“又有赤草生於水涯,郡國頻上甘露。”宋陸遊劍南詩稿二三蔬圃:“蔬圃依山腳,漁扉立水涯。”

“水淫”指有潔癖的人。南史何佟之傳:“性好潔,一日之中洗滌者十餘過,猶恨不足,時人稱為水淫。”

“水宿”①指鳥宿水邊或人宿舟中。文選晉左太衝(思)蜀都賦:“雲飛水宿,弄吭清渠。”又南朝宋謝靈連遊赤石進帆海詩:“水宿淹晨暮,險霞屢與沒。”②星宿名。古人以五行中的水配北方,故稱北方七宿為水宿。後漢書五二崔因傳:“險事終而水宿臧。”注:“水宿謂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也。”

“水部”①官名。魏尚書有水部郎,隋置水部侍郎,唐必置水部郎中員外郎,為工部四司之一。掌有開水道的政令。明清改為都水司。②南朝梁何遜官水部郎,世稱何水部。宋梅堯臣宛陵集二新秋雨夜西齊文會詩:“誰憐何水部,吟苦怨空皆。”又張擴東窗集四次韻秦必監山中觀梅詩:“水部五言誰舉似,孤山一徑久漂微。”

“水產”指水中鱗介之類。晉張華博物誌三:“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

“水庸”即水滿。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也。”注:“水庸,溝也。”疏:“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水族”統稱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文選漢張平子(衡)西京賦:“巢昆鮞,殄水族。”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二城東景寧寺:“裏三千餘家,自立巷市,所賣口味,多是水族,時人謂為魚繁市。”

“水春”即水碓。後漢書八七西羌傳虞詡疏:“禹貢雍州之城,劂田惟上。……因渠以溉,水春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

“水曹”官名。晉有待禦史九人,而有十三曹,一為水曹。又南朝梁王國屬官有水曹,天監中何遜為水曹。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十九北粼詩:“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

“水排”利用水力推引鼓風的器具,用於冶金。後漢書三一杜詩傳:“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三國誌魏韓暨傳:“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因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古代水排有立輸、臥輸兩式,至北宋時其法已失傳。中國曆史博物館有水排複原模型。

“水陸”①水路與陸路。晉書宣帝紀:“朝議以襄樊無毅,不可以禦寇。……帝曰:‘孫權新破開羽,此其欲自結之時也,必不敢為患。襄陽水陸之衡,禦寇要害,不可棄也。’”②指水陸所產的食物。晉書石苞傳附石祟:“絲竹書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③佛教法會之一,謂“水陸道場”。

“水國”江河縱橫之地,多指江南地方。唐孟浩然集三舟中晚望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又劉長卿隨州集九別嚴士元詩:“春風倚棹閻閣城,水國春寒陰複晴。”

“水蛇”生活於水中的蛇。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十六廣動植之一總支。又形容女性細腰。紅樓夢七四:“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裏罵小丫頭。”

“水偃”築堰截水,其間留有關孔以捕魚,也叫梁。

“水參”知母的別名。

“水連”水路連輸,後漢書五八虞翻傳:“自沮至下瓣數十裏中,皆燒石翦木,開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傭者,於是水連通利,歲四千餘萬。”宋詩鈔孔平仲平仲清江集鈔集鈔鑄錢行:“錢成水連入京師,朝輸暮給苦不支。”

“水雲”霧。唐孟浩然集三曉入南山詩:“癉氣曉氛裏,南山沒水雲。”

“水菜”芹菜的別名。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漢鄭玄箋:“芹,水菜也。”

“水犀”犀牛的一種,多生活於水中。國語越上:“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注:“犀形似象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唐杜牧樊川集三瀾州詩之二:“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裏水犀軍。”

“水陽”水的北岸。水以北為陽,南為陰。藝文類聚二南朝梁江淹赤虹賦:“照燎水陽。”

“水飲”①飲清水,別於茶、湯,表示生活艱苦儉樸。禮喪大記:“士疏食水飲,食之無笄。”後漢書祭祀誌上:“乃複道下”注引封禪儀:“百官已下露水飲。”②指茶湯之類。元周密癸辛雜識上東邊道人:“丙子,北師自蘇入杭,道由東邊,有道人結茅岸畔,借水飲以施行者。”

“水飯”粥,稀飯。五代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下:“鄭修為煤淮留後,……忽一日早晨,其妻少弟至妝閣問其妹起居,妹顧其弟曰:‘我未及食,雨可且貼心。’止於水飯數匙。”

“水程”水路的行程。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三六宿青草湖:“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元仇遠金淵集四寄梁中砥詩:“水程才隔一百裏,腳債未償三十年。”

“水牌”供寫字用的板。用水洗去字跡後,即可再寫。元明親劉缺名招涼亭賈島風詩三:“今日施主人家請我赴宴去,你和五戒則在寺中,你將這三門閉上,怕有寶客至,你記在水牌上,等我回來看。”

“水遁”方士所謂水中遁形隱身之術。

“水鄉”河流、湖泊多的地區。晉陸機陸士衡集五答張士然詩:“餘固水鄉士,忽戀臨清淵。”晉書王渾等傳論:“孫氏負江山之隔阻。恃牛鬥之妖氛,奄有水鄉,抗衡上國。”

“水源”水流的發源處。晉陶潛陶淵明集五桃花源記:“複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水裔”江邊河畔。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蛟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文選漢馬季長(融)長笛賦:“鰾魚喁於水裔,仰駟馬而舞玄鶴。”

“水煙”①水上的煙霧。文苑英華三一一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水煙扶岸起,遙禽逐霧征。”唐許渾丁卯集下早發壽安次永壽渡詩:“山月夜行客,水煙朝渡人。”②煙草的一種。葉與枇杷葉相似。吸時以水注特製的煙袋中,令煙從水中通過,故稱。

“水瑞”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晉杜預注:“共工以諸侯霸有九州者,在神農前大擤後,亦受水瑞,以水名官。”以水為祥瑞之征,故稱水瑞。

“水葓”草名。生池塘草澤中。唐李賀歌詩編二惱公:“鈿鏡飛孤鵲,江圖書水葓。”宋林和靖集二夏日池上詩:“蓮香如綺細蒙蒙,翡翠窺魚鳥水葓。”

“水葵”蓴菜的別名,亦名水鏡草。後漢書六十上馬融傳廣成頌:“桂荏、鳧葵。”唐李賢注:“爾雅曰:茆,鳧葵,葉圓似草,生水中,仿俗名水葵。”

“水蔥”植物名,草之一種。花葉皆如鹿蔥,花色有紅黃紫三種。

“水葬”把死者投入水中叫水葬。南史海南諸國扶南國傳:“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煙,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

“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三國誌魏張既傳:“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民記遂安。”世說新語儉嗇:“司徒王既貴且富,區宅僮牧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

“水殿”①建於水上的殿宇。北史秦王後傳:“又為水殿,香塗粉壁,玉砌金堦。”唐宋諸賢絕妙詞二蘇子瞻(軾)洞仙歌:“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②遊覽船名。隋杜寶大業記:“又敕王弘於揚州造舟及樓船、水殿、水航板、蹋板航、黃篾舫、平乘艨艟、輕舸等五千餘艘。”又:“又有小水殿九,名浮景舟,並三重,朱絲網絡。”

“水虞”官名。即周禮地官的澤虞。禮月令:“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國語魯上:“水虞於是乎請瓜留,取名魚,登川禽,而當之寢室。”注:“水虞,漁師也,掌川澤之禁令。”

“水路”①水道,航道的路線。水經注三六沫水:“(李)冰乃操刀入水與水神鬥,遂平溷崖,通正水路。”②宋代公主出嫁或豪貴子弟出行,先令人在路漬水,以待車過,時人稱為水路。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四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設儀仗、行幕、步障、水路。凡親王公主出則有之,皆係街道司兵級數十人,各執掃具鍍金銀水桶,前導灑之,名曰水路。”

“水禽”水鳥。後漢書六十上馬融傳廣成頌:“水禽鴻鵠、鴛鴦、鷗、鷺、鷁。”

“水腳”水路運輸貨物的費用,俗稱水腳。宋朱熹朱文公集二六與顏提舉紮子:“本軍米斛,來都就建康交納,近一兩年忽蒙使壹改攢入都,不唯小郡頓增水腳之費,無所徒出,而舟船艱得,裝發遲緩,盤剝留泄,耗折百端。”俗又稱乘舟車的旅費為水腳。

“水腹”即小腹。釋名釋形髓:“自臍以下曰水腹,水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於臍以上為小也。”

“水遞”水道設站置連。唐丁用誨芝田錄:“李太尉(德裕)……在中書,不飲京城水,悉用惠山泉,時有水遞之號。”(類說九)清吳偉業梅村家藏葉三永和宮詞:“私買瑰花新樣錦,自修水遞進黃柑。”

“水滴”文具。貯水供磨墨用,上有小孔滴水。舊題漢劉歆西雜記六:“晉靈公塚甚瑰壯,……其物器皆朽爛不可別,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王取以為水滴。”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水滴辯:“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複磨,故有水盂。”

“水漏”古代定時器。置箭壺內,箭上刻有度數,盛水滴漏以計時。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壺,盛水滴器也,……刻,謂置箭壺內,刻以為節,而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記晝夜之度數也。”

“水碧”即水晶。山海經東山經:“(耿山)無草本,多水碧。”注:“亦水玉類。”文選晉郭景純(璞)江賦:“力卯璿瑰,水碧潛昏。”

“水連”一種形狀似蓮的水草,莖紫,柔而無刺。

“水榭”建築在水邊或水上的亭閣。舊唐書一七○。裴度傳:“東都立第於集賢裏,築山穿池,竹木業卒,有風亭水榭。”宋梅堯臣宛陵集一依韻和希深遊樂園懷主人登封令詩:“竹映紅蕖水榭開,門閑乳省下青苔。”

“水監”以水為鏡。古無鏡,以水照己形,故名。監,照,通“鑒”。書酒誥:“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也作“水鑒”。晉陸靈陸士龍集三答大將軍祭酒顧令文詩:“心猶水鑒,函景內照。”

“水團”一種用糯米製成的食品。元陳元靚歲時廣記二一造白團引歲時雜記:“端五作水團,又名白團,或雜五色人獸花之狀,其精者名滴粉團。或加麝香。又有幹團不入水者。”

“水獄”即水牢。資治通鑒二八三後晉天福七年:“(南漢)高祖(劉龍)為人辯察多權術,好自誇大,……用刑慘酷,……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謂之水獄。”

“水網”水藻名。太平禦覽九九九郭子橫(寫)洞冥記:“昆靈池有倒藻,枝葉橫倒水上,長九心餘,縱橫而生,狀如結網。有野鵝鳧及鷗鷁來翔觀水池上,入此革障,皆不得出,如入罾網也。亦曰水網草。”

“水潦”雨水。左傳襄九年:“儒水器,量輕重,蓄水潦,積土塗。”禮曲禮上:“水潦降,不獻魚龜。”注:“雨水謂之潦。”

“水調”曲調名。才調集四杜牧揚州詩之一:“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注:“煬帝開汴渠成,自作水調。”按水調及新水調,並商調曲,唐曲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後六疊為入破,其歌第五疊五言,謦調最為怨切,故白居易詩雲:“五一遍最殷勤。”又玄宗入蜀,聽歌水調“山川滿目淚沾衣,”問知為李嶠作,感歡而去。

“水發”生在水中的青苔。宋梅堯臣宛陵集一上已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詩:“水發粘篙綠,溪毛映渚春。”

“水蓼”辣蓼的一種。急就篇唐顏師古注:“蓼有數種,葉長銳而薄生於水中者曰水蓼。”唐羅隱甲乙集一姑蘇城南湖陪曹使君遊詩:“水蘿花紅稻穗香,君蘭棹泛迦塘。”

“水墨”水墨書的略稱。全唐詩七六一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書歌:“天教水墨書羅漢,魁岸古容生筆頭。”宋林逋林和靖集二孤山生寫望詩:“水墨屏風狀總非,作詩除是謝玄暉。”

“水椿”即水虹。明楊慎升庵全集七四水虹風虹:“水虹,滇人呼為水椿,虹霓之短者。沉約所雲雌霓,漢書所謂屈虹也。”

“水漿”湯水。禮檀弓上:“曾子謂子思曰:及,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唐白居易長慶集十二琵琶引:“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水德”古代方士以五行之德,為王者受命之運,如顓頊及商湯,皆稱以水德王;秦統一全國後,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為水德之瑞,故更名河曰德水。

“水嬉”水上遊樂,如賽舟之類。史記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大人賦:“奄息總極汜濫水嬉兮,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唐劉禹錫劉夢得集八競渡曲:“采旗夾岸照鮫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水澤”流水積聚的低窪地帶。禮月令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史記九二淮陰侯傳:“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水龍”指水軍的戰船。三國吳時童謠曰:“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龍。”其後晉王浚以舟師直入建業,滅吳。後因以水龍為戰船的別稱。北周庚信庚子山集十四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龍競雙刀之勢,步奇陳四分之威。”

“水燈”浮在水麵的燈。乾淳歲時記:“中秋夕,浙江放水燈數十萬盞,浮於水麵,燦如繁星。”

“水頭”僧寺中掌管供水的僧人。續傳燈錄:“義懷在翠峰為水頭。”

“水”鷗的別名。太平禦覽九二五蒼頡解詁:“鷖,鷗也。生藕葉上,名水。”

“水器”貯水之器。左傳襄九年:“佃水器。”

“水衡”官名。漢武帝元鼎二年置水衡都尉、水衡丞,掌上林苑,即周之林衡、川衡二官,兼保管皇室財物及鑄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漢應劭注:“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諸池苑,故稱水衡。”北周庚信庚子山集一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水衡之錢山積,織室之錦霞開。”三國魏時掌水軍舟船器械,南朝宋增設水衡令。唐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