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邃宏闊的水文化(1 / 3)

李時珍曰:“水者,坎之象也。其文橫則為,縱則為。其體純陰,其用純陽。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止寒溫,氣之所鍾既異;甘淡鹹苦,味之所入不同。是以昔人分別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惡壽夭。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穀去 則衛亡。然則水之性味,尤慎疾衛生者之所當潛心也。今集水之關於藥食者,凡四十三種,分為二類:曰天,曰地。”

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對水就有了明確的認識,所謂“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禹疏九河”,以及《易經》爻辭反複講到的“利涉大川”;《左傳》講的“共工氏以水紀”;《管子》說:“水者地之血氣”等等,都是關於水的記載。先民對於水視若神明,故將其列入五行、八卦、五星、五聲……可見水與人類生活之息息相關。在中華文化中,涉及水的詞彙、成語、典故浩如煙海,為便於理解水文化的博大內涵,以及與健康、健美、長壽的關係,茲擇其大要而述之。

“水人”水鄉的居民。國語越上:“陸人居陸,水人居水。”文選漢張平子(衡)西京賦:“蟾蜍與龜,水人弄蛇。”

“水工”①治水工程人員。史記河渠書:“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集解:“鄭國能治水,故曰水工。”②船工,水手。樂府詩集四八唐張籍賈客樂:“水工持機防暗灘,直過山邊及前侶。”元史二○八日本傳:“有日本船為風水漂至者,令其水工書地圖。”

“水土”即水陸。書舜典:“帝曰:‘俞,谘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引申指一個地域的自然條件。左傳僖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三國誌吳周瑜傳:“驅中國之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所謂初至新地而感身體不適為不服水土,本此。

“水口”水源所徒出的洞口。爾雅釋水“漢,大出尾下”注:“今河東汾陽縣有水口,如車輪許,沸湧出,其深無限,名之為漢。”

“水火”①水與火。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論語衛零公:“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孟子盡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②謂烹調。周禮天官享人:“享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③喻勢不而立,互不兼容。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誌不相得。”三國誌蜀龐統傳“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注引九州春秋:“(劉)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敢。’”④喻災難、難險。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拯已於水火之中也。”史記孫子(武)傳:“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獨可也。”⑤大小便的代稱。水滸五一:“朱仝獨自帶過雷橫,隻做水火,來後麵僻靜處開了枷,放了雷橫。”

“水心”水之中央。宋葉適水心集八水心即事六首兼謝吳民表宣義詩之五:“昕唱三更囉裏論,白旁單漿水心村。”時人以適所居地稱為水心先生。即就其所居之地以為號。又以稱在水中的建築物,如水心亭、水心閣等。

“水王”指大海。漢焦延壽易林一蒙之幹:“海為水王,聰聖且明。”

“水天”①謂水與天。唐盧仝玉川子集外集蜻蜓歌:“黃河中流日影斜,水天一色無津涯。”②佛教諸天名之一。梵語縛嚕拿,義譯為水,龍神名,在水中具自在之力,守護西天,故名水天。

“水厄”①溺於水的災難。北齊書房豹傳:“(慕容)紹宗自雲有水厄,遂於戰艇中浴,並自投於水,冀以厭當之。”南史武烈世子方等傳:“汝有水厄,深宜慎之。”②三國魏晉以來,漸行茶飲,其初不習飲者,戰穩為水厄。太平禦覽八六七引世說:“晉司徒長史王蒙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北魏劉縞慕王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思謂曰:“卿不慕王侯作珍,好蒼頭水厄。”見後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三城南報德寺。

“水尺”調整五音律呂的儀器。隋書律曆誌上:“故五尺則喪,用土尺則亂,用水尺則律呂合調,天下和平。”又萬寶常傳:“又寶常因極言樂聲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請以水尺為律,以調樂器。上從之。”

“水手”舟人,船工。唐六典七工部水部郎中:“大陽蒲津竹索,每年令司竹監給竹,令津家水手自造。”後以穩官船或戰船上的水落石出兵。元史三○八日本傳:“萬戶萬德彪、招討王國佐、水手總管陸文正等不聽節製。”

“水月”水中月影。喻空明、清淨。廣弘明集二二唐太宗三藏聖教序:“鬆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又李白太白詩十二贈宣州靈源寺伸浚公詩:“觀心同水月,領解得明珠。”

“水玉”①水晶的古稱。山海經南山經:“堂庭之山……多水玉。”注:“水玉,今水精也。”②玻璃的別名。本草綱目八金一玻璃:“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聖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水正”治水之官。左傳昭二九年:“水正曰玄冥。”

“水劄”水島名。太平禦覽九二五南夷誌:“水劄島,出昆明池,冬月遍於水際。”

“水古”久沒有水中的古銅器。“銅器墜水千年,則純綠色而瑩如玉,未及千年,綠而不瑩。”清梁同書古銅器號稱為水古。

“水田”能蓄水的耕地。後漢書二四馬援傳:“開導水田,勤以耕牧。”唐王維王右丞集十積雨輞川狀作詩:“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水母”①水神。楚辭漢王哀九懷思忠:“玄武步兮水母,與吾期兮南榮。”參閱劐題晉葛洪神仙傳、明陶宗儀輟耕錄二九淮渦神。②道家修煉之術。參同契上:“金為水母,母隱子胎。”指以金屬煉金丹。胎息經“胎徒伏氣中結”注:“世人以陰陽氣相感結於水母,三月胎結。……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腳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即氣功。”③海麵浮遊的腔腸動物。形似傘,骨緣有很多觸手。太平廣記四六五水母引導表綠異:“水母,廣州謂之水母,閩人謂之鯇。”

“水令”用水的約法和法令。漢書五八兒寬傳:“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注:“為用水之次具立法,令皆得其所也。”新唐書一六七王播傳附王起:“濱漢塘堰聯屬,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複,與民約為水令,遂無凶年。”

“水丘”複姓。漢有司棣校尉水丘岑。五代吳越有都監使水丘昭券。

“水仙”①傳說中的水中神仙。唐司馬承禎天隱子神解:“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按越絕書十四越絕德序外傳記稱(伍)子胥為水仙。舊題晉王嘉拾遺洞庭山稱屈原為水仙。伍子胥自殺,吳王以其屍沉之江中;屈原自沉汨羅以死,故後人傳說為水仙。②花名。花如金盞銀盤,養於水中,清香淡雅,故稱。宋朱嘉朱文公集九用子服用謝水仙花詩:“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

“水衣”青苔,蒼苔。文選晉張景陽(協)寫詩之十:“陛下伏泉湧,堂上水衣生。”注:“高誘淮南子注曰:‘蒼苔,水衣也’。”

“水次”水邊。三國誌蜀先主傳“(孫)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南朝宋裴鬆之注:“借聞曹公軍下,恐耀,日遣邏史於水次候望權軍。”唐劉禹錫劉夢得集外集七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詩:“旌旗環水次,桂楫泛中流。”

“水地”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建國,水地以縣。”注:“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始營造城郭也。”

“水西”①寺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唐李白有遊水西簡明府詩,見李太白詩卷二十。宋林逋林和靖集一送思齊上人之宣城詩:“蕭閑水西寺,駐錫莫忘鋟。”②花名。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花:“水西花,葉如葶帥,花黃,夏開。”

“水死”在水中溺死。禮祭法:“冥勤其官而水死。”漢書八七揚雄傳上校貓賦“餉屈原與彭胥”。二唐顏師古注:“彭,彭鹹;胥,伍子胥,皆水死者。”按伍子胥忤吳王意自殺,吳王沈其屍於江中。

“水丞”文具。佇硯水的小盂。亦名水中丞。見宋龍大淵古玉圖譜七一文房部所列十式之一。

“水曲”①岸隨水勢曲折,故稱水畔為水曲。周禮地官保氏“四曰五馭”。漢鄭玄注:“鳴和弦、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②舞曲名。宋史四九六西南諸夷傳:“上因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飄笙如蚊蚋聲,良久,數十輩連袂宛轉而舞,以足頓地為節。詢其曲,則名曰水曲。”

“水沈”即沉香。唐杜牧樊川集三揚州詩之二:“蜀船紅錦重,越橐水沉堆。”又四為人題贈詩之一:“桂席塵瑤佩,瓊爐燒水沉。”

“水宋”古代方土以五行之德,為王者受命之符。王朝建立,必自稱具五行中的一德。南朝劉宋王朝自稱以水德王,故曆史或稱為水宋。

“水冶”渠名。在河南安陽縣西。北魏引水鼓爐冶煉,故名。見讀史方輿紀要四九河南四水治渠。

“水攻”決水以淹敵。戰國策燕二:“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章邯以亡其城,陸擊則荊王以失其地。”

“水車”①船名。晉宗懷荊楚歲時記:“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船主經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車,一自以為水馬。”②古代戰船。南史徐世譜傳:“世譜乃造樓船、拍艇、火舫、水車,以槽,前有軸,帶動葉片鏈條,借人力、畜力或風力使軸翻轉,引水上行。即古之翻車。”宋梅堯臣宛陵集五一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三首水車詩:“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水芝”①即荷花。晉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潭中,寶日蓮,花之最秀共者,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②冬瓜的別稱。瓜瓣中多水,故名。

“水君”水神之稱。晉崔豹古今注中魚蟲:“水君,狀如人,乘馬,眾魚皆導徒之;一名魚伯,大水乃有之。”全唐詩六一○。皮日休投龍潭:“下有水君府,貝開光比櫛。”

“水旱”水災與旱災,禮祭法:“雩宗,祭水旱也。”史記平準書:“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稟倉皆滿。”

“水利”修治河渠堤壩,使民得農田灌溉之利,呂氏春秋慎人:“掘地財,取水利。”

“水兵”用於水戰的士兵。宋史兵誌一禁軍上:“建炎初,李綱請於沿江淮河帥府置水兵二軍,要郡中置水兵一軍,次要郡別置中軍,招善楫者充,立軍號曰淩波、樓船軍。”

“水伯”水神。山海經海外經:“朝陽之穀,神曰天吳,是為水伯。”

“水注”文具,用以注水於硯。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古稱酒壺為注子,水注之名本此。

“水沫”水麵上的泡沫。藝文類聚五梁簡文帝納涼詩:“遊魚史水沫,神蔡上荷心。”

“水官”①水神名。禮月令孟冬之月“其帝煩瑣,其神玄冥”。漢鄭玄注:“此黑精之君,水官之臣,……玄冥,少皞氏之子,曰修曰熙,為水官。”唐韓愈昌黎集九永雪贈張籍詩:“水官誇傑黠,木器怯胚胎。”②掌管湖澤的官。後漢書百官誌五:“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魚稅。”③道家謂三官之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各主錄人間善惡。

“水府”①謂水神所管轄的區蜮。文選晉木玄虛(華)海賦:“雨其水府之內,極深之庭,則有崇高巨龜,至兒孤亭。”南朝梁任方述共記上:“閻間極水精宮,尤極珍怪,皆出之水府。”也泛指水底。唐朝愈昌黎集三貞女峽詩:“懸流矗矗射水府,一滄百裏翻雲海。”②星名。晉書天文誌上二十八宿外星:“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

“水戽”戽水之鬥。宋沉與求龜穀集二雨不止詩:“已看城郭半浮楂,水戽聯翩接渚涯。”

“水怪”水中的怪物。文選晉木玄虛(華)海賦:“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

“水性”水具有隨勢而流的特性,形容沒有主見。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婆婆休得耍水性,做大不尊小有敬。”也用以比喻性格浮動不定。紅樓夢六四:“二姐兒又是水性人兒。”

“水青”鼠尾草可以染皂,故名烏草,又名水青。

“水東”地名。元明置水東長官司,清發。故地在今貴州龍裏縣東北。

“水花”①水流行激而起的泡沫。唐李白李太白詩十八送崔氏季之金陵:“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②即荷花。宋朱熹朱文公集六圭父為彥集置酒白蓮沼上彥集有詩因次其韻呈坐上諸友詩:“共憐的樂水花淨,並倚難披風芸涼。”

“水芽”茶名。宋姚寬西溪叢語上:“建州龍焙麵北謂之北苑,……唯龍園騰、雪白茶二種,謂之水芽。先蒸後揀,每一芽先去外雨小葉,謂之烏帶;又次取雨嫩葉,謂之白合;留小心芽,置於水中,呼為水芽。”

“水鬆”①海藻類植物,可入藥。文選晉郭景純(璞)江賦:“繁蔚芳離,隱藹水鬆。”注:“水鬆,藥草名也。”②樹名,即稷。多生水旁。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中:“水鬆,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

“水門”水閘。漢書溝洫誌賈襄奏:“今可徒淇口以東為石堤,多張水門,……旱則開東方下水門溉冀州,水則開西方高門分河流。”

“水居”①生長於水鄉。戰國策趙二:“故寡人且聚舟戰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②生活在水中。呂氏春秋本味:“水居者腥,肉獨者臊,草食者膻。”

“水虎”水獸名。水經注二八沔水:“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磧上自曝,膝頭似虎掌爪,常沒水中。……名為水虎者也。”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謂之為人膝之怪。

“水果”鮮果。唐顏師古隨錄:“有郎將自瓜州,適合歡水果一器。”合歡,並蒂。宋吳自牧夢梁錄一九四司六局筵會假幣:“果子局,掌裝簇釘盤看果,時新水果,南北京果。”

“水乳”水與乳極易融合,以喻投合無間。長阿含經二遊行經中:“汝等宜當於此法中和同孝順,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隋智觀無量壽佛經疏序:“菩提智能與法性相應相冥。相應者,如函蓋相應;相冥者,如水乳相冥。”成語謂意氣相投為水乳交融,本此。

“水狗”犬名。即水獺。

“水弩”傳說中的毒蟲名。即蜮。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名漢鄭玄箋:“(蜮)狀如龜,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唐白居易長慶集十五送人貶信州判官詩:“溪畔素砂藏水弩,城頭枯樹下山魈。”

“水客”①舟人,船工。文選晉左太衝(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文苑英華二一二唐王昌齡江中聞笛詩:“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②菱花的別稱。元程三柳軒雜識:“菱花為水客。”③舊稱到各處采購貨物及代人帶信送款的商人為水客。

“水帝”指顓頊。五帝之一。呂氏春秋孟冬“其帝顓頊,其神玄冥”。漢高誘注:“顓頊,黃帝之孫……以水德王天下,號湯氏,死祀為北方水德之帝。”

“水軍”用於水戰的軍隊。三國誌魏武帝紀建安四年:“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宋史兵誌一禁軍上:“隴右都護奏:乞於鄯州置水軍,守河浮橋。”

“水苔”水中的青苔。爾雅釋草:“薄,石衣”。晉郭璞注:“水苔也,一名石髻,江東食之。”

“水柳”柳的一種,皮可製扇。唐張籍張司業集四送和蕃公主詩:“氌城南望無過日,空見沙蓬水柳春。”宋鄧椿書繼十難說論近:“高麗鬆扇,台節板狀。其土人雲:“非鬆也,乃水柳木之皮。”

“水柵”用竹、木等做成的阻攔物,置水中作為堵截之用。南齊書周山圖傳:“山圖斷取行旅船板,以造模簷,立水柵,旬日皆辦。”

“水則”立於水中測量水位高低的標尺。宋史河渠誌五:“景祐二年,(楊)懷敏知雄州,又請立木為水則,以限盈縮。”

“水香”①澤蘭的別稱,又名都梁香。宋洪芻香譜上香之品蘭香:“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葉似蘭,尖長有岐,花紅白而香,煮水浴以治風。”②水味甘香。宋蘇軾分類東坡詩六十首之七夢蘇伯固手持乳香嬰兒:“水香知是曹溪口,眼淨同看古佛衣。”梁天監元年,天竺釋智藥三藏航海入華,至曹溪,掬水而飲,甚香美,對眾徒言:“溪源上必有勝地,可以建寺。”③宮殿名。唐大明宮內有水香殿。

“水紅”①草名。生池塘草澤中。宋詩鈔孔平仲平仲清江集鈔芙蓉堂:“今日重來皆蔓草,水紅無數強排秋。”②淡紅色。一名銀紅。

“水畜”①古人以五行配各類牲畜,豕為水畜。禮月令孟春之月“食麥與羊”。唐孔穎達疏:“雞為木畜,牛為土畜,犬為金畜,豕為水畜。”②指水族之屬,如魚、龜等,魏書律曆誌上:“龜為水畜,寶符魏德。”太平禦覽九三六陶朱公食魚經:“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者,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