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學的基本概念(2 / 2)

(三)美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美學與哲學的關係。美學與哲學的緊密關係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從學科曆史發展方麵看,長期以來美學是作為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哲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

第二,從兩門學科的相互作用方麵看,美學即必須要有一定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或出發點。

作為學科,它們之間還是有明顯區別的:首先,它們的研究對象和範圍有大小的不同,或者說兩者之間存在著整體與部分的區別。其次,哲學與美學屬於不同層次,兩者有一般與特殊的區別。

2.美學與倫理學的關係。美、善屬於不同範疇,相互之間不能混淆,善是美的基礎,並不是說任何善的事物都是美的。

倫理學著重於人的內在本質、人與人之間的合理關係的研究,幫助人們明辨善惡,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3.美學與心理學的關係。美學與心理學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心理學是探討人類心理活動一般規律的學科,而人類的審美活動從認識上乃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因此,美學的發展就離不開心理學的發展。

4.美的形態和特征

美的形態千差萬別,但從哲學的角度來進行分類,美的形態可分為兩大類:

(1)自然美。自然美偏重於形式美,包括色彩美,形狀美,聲音美。自然美富有情趣性。

(2)藝術美。包括優美和崇高。

優美,在我國古典美學中又稱為“陰柔之美”,是美的最普遍的表現形態。從優美的外在感性形式來看,它包括均衡、對稱、比例、對照、呼應、秩序、節奏、韻律及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的法則。自然界中的優美,是以客體本身的外在形式美呈現出來的。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以其自身的形、色、光、音等表現出審美主體與自然規律的和諧統一,使人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優美。藝術中的優美,是現實生活中具有優美價值的客體對象,經過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提煉、加工、創造,塑造出更為集中、更為精煉、更具有典型意味的優美作品。

崇高,是與優美相對應的另一種美的存在形態。這種具有優美價值的客體對象,源於人類真與美相統一的實踐活動。客體對象的存在意蘊和外在形式是和諧的,是一種靜態的美。包括自然領域中的崇高,社會領域中的崇高,藝術領域中的崇高。

5.美感具有廣、狹兩種含義

狹義的美感,指的是審美主體對於當時當地客觀存在的某一審美對象所引起的具體感受,即審美感受;廣義的美感,又稱審美的意識,指的是審美主體反映美的各種意識形式,包括審美感受,以及在審美感基礎上形成的審美趣味、審美體驗、審美理想、審美觀念等所共同組成的意識係統。

(1)美感的基本概念。首先,這種感覺是豐富而全麵的,它既包括人的五官感覺,還包括精神感覺和實踐感覺(意誌、愛等)。所謂精神感覺,指的是精神需要滿足所產生的感覺,這是一種超出粗陋的物質需要範圍的感覺。其次,這種感覺具有理性的深度,在直觀形式中包含著理解。

(2)美感的特征。

①美感的直覺性:人對於美的感受總是直接的、直觀的。美感的獲得,大都是直觀對象的瞬間實現的,沒有也不需要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無需借助抽象思考品味對象的美。

②美感的情感性:情感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體驗。人的需要是多方麵的,可概而言之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③美感的共同性:包括自然美美感的共同性、藝術美美感的共同性和社會美美感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