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學的基本概念(1 / 2)

(一)美學的由來

美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許多哲學家、思想家就對美和藝術問題進行哲學上的探討,例如《國語》中的武舉論美,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關於美問題的最早論述。武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他把美與善、美與功利等同起來,美即是善,善外無美。孔子《論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主張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美與善的統一,盡善盡美,相互和諧。在美感問題上,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美感適度。

西方美學思想發源於古希臘。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都對美學進行了探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賀拉斯等影響幾代甚至幾十代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他們的美學觀點亦多散見於他們的哲學、倫理學、政治學或文藝理論著作中。柏拉圖的《大希茲阿斯篇》、《會飲篇》、《理想篇》等著名篇章,是歐洲最早的美學經典著作。

美學又是一個極為年輕的學科,這是因為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直到18世紀中葉由德國啟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哈列大學教授、哲學家和美學家鮑姆嘉通(1714—1762年)首次提出。1750年,他正式出版《Aesthetik》一書,按原意翻譯為《審美學》或《感性認識的科學》,我國譯為《美學》。

鮑姆嘉通被後人稱為“美學之父”,他不僅認識到必要創建一門新學科來彌補傳統哲學體係的漏洞,更重要的是他把美學從哲學體係中分離開來,初步界定了美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範圍和方法。

以後,康德、黑格爾、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對美學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各自創立了規模龐大、論述充分的美學體係,賦予了美學以更完整、更嚴密和更係統的理論形態,使美學得到巨大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美學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馬克思曾經打算寫一部美學專著,並答應為《新亞美利加百科全書》撰寫“美學”這一條目,後來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全麵實現這些計劃,但他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論及了許多重要的美學問題。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勞動創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等重要命題。對美、美感、美的規律等美學的基本問題作了極為精辟的論述,對美學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美學的學科性質

1.美學是研究美的科學。包括研究生活中的美和藝術。柏拉圖從其理念出發,認為美學是研究“美本身”。鮑姆嘉通把美學研究的對象定為感性認識的完善即是美。康德承襲了鮑姆嘉通的觀點,形成了美學中有影響的學派。

在我國,以洪毅然為代表的美學家也認為美學就是研究美的科學。他認為,美學既要研究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又要研究美感經驗和美的觀念的形成及發展規律。雖然他們主張既研究現實美,又研究藝術美,但研究的重點是現實美。這種觀點把美確定為美學研究對象,使美學能夠與哲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區分開來,而且這個“美”包括了現實美和藝術美。

2.美學是藝術哲學。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的《詩學》,實際上開了以藝術作為美學研究為對象的先河。狄德羅、萊辛、丹納、克羅齊等相當多的美學家都持這種看法。

在我國,以朱光潛和馬奇為代表的美學家,認為美的本質最集中地反映在藝術中,因此,美學研究的對象是藝術。

3.美學是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這是中國美學家李澤厚的概括,得到很多中國美學家的讚同。他們認為:“所謂美學,大部分一直是美的哲學、審美心理學和藝術社會學的某種形式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