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用激勵去營造機製(一)(3 / 3)

原來人的需要不僅是物質的,隨著人的基本生活問題得到解決,物質需要的滿足重要性會有所下降。人的更重要的需要是在精神方麵,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在一個企業中,職工會產生愛的需要,企業的工作和環境是否值得我愛?企業追求的日標是否值得我愛?企業的領導者是否值得我愛?如果這些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金錢無法使人對所從事的工作發生動搖。當職工走出廠門之後,當別人提起自己企業的時候,是羞愧還是自豪?這時人格和廠格就自然聯係起來了。如果我們了解到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北京繼電器廠職工是怎樣獲得了激勵。

在企業中,滿足人需要的方式有兩種,直接的滿足和間接的滿足。直接的滿足是職工工作的同時就獲得滿足,間接的滿足是離開企業後才得到的滿足,如工資、獎金就是間接的滿足,因為離廠之後用金錢去消費才能獲得滿足。直接的滿足使職工的追求與企業的目標重合起來,是最重要的激勵方式。

在北京繼電器廠,人們在每一天工作中為企業生產了產品,而自己在技能上、知識上、修養上也同時獲得了提高,這裏產品的再生產同時也是新人的“再生產”。這裏每天都能得到新的知識,職工抱著希望走進工廠,帶著滿意回到家中。北京繼電器廠允許上班穿裙子,廠領導希望職工將自己的美在廠子裏得到充分地展示,以至當他們那樣認真地討論起“美”的問題時,連報社的記者都驚動了。這裏有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使職工下了班還舍不得離開企業。這些活動都是十分自然地展開的,但人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人們熱愛自己的工作也熱愛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激勵。

2.激勵在於提高人的歸屬感

人有歸屬的需要,希望成為有成就群體和組織中的一員,而自己在組織中受到應有的尊重,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歸屬感集中在一起產生凝聚力,情感紐帶將人們連接起來,組織對它的成員產生了吸引力,成員與成員之間也產生了吸引力。為了企業共同目標,人人爭相作出自己的貢獻。

許廠長和肖書記在接手北京繼電器廠的管理工作時,他們就思考過,舊北京繼電器廠沒有搞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主要的一點是管理者傷害了職工的感情,使職工失去了對企業的信心。對職工是要嚴格要求,但首先是要對他們的關心,當職工從企業中獲得了溫暖,獲得了情義,獲得了力量,他們就會把身心獻給企業。

新領導班子成立之後,著手解決的三件事就是食堂、浴室、托兒所。如果說原來也叫食堂的話,那是在兩間廣房的夾縫中,倣飯的是兩名老太太,飯食永遠是一種一一麵條。幫助麵條送到職工胃裏的也隻有兩樣東西黃醬和醬油湯。新領導班子果斷決定,將招待所一部分改建成食堂,要求炊事員送飯到車間,每頓飯確保4個菜以上,主食也要有多種花樣。堅持了一段時間,4個菜降到3個菜,書記、廠長馬上追問,指出不準強調客觀。直到現在,每頓飯一定要在4個菜以上。

北京繼電器廠是一個女同誌占多數的企業,孩子入托是個大問題,可是原來卻沒有托兒所。尤其是男女雙方都在本廠工作的職工,家裏又沒有老人,孩子問題成了無法擺脫的精神負擔。北京繼電器廠確實也有客觀困難,實在擠不出地方。可是許廠長講:“寧可在辦公室煮餃子,也要辦起托兒所。”最後竟把科室辦公的小院騰了出來,職工孩子入托這個似乎沒法解決的問題還是解決了。不過科室辦公,除了擺上桌子有個小過道之外,就再也沒地方了。

職工洗澡,在有一些企業也許算不得什麼問題,但這在原來的北京繼電器廠,卻是職工可望而不可及的待遇。那時候,北京繼電器廠已經名存實亡,因為繼電器已無法生產,幫郵局發行報紙成了一項主要業務。職工趕上為郵局裝車的時候,要是郵局的浴室當時沒開,也就隻能一身汗淋淋地回家了。新領導班子成立之後,決心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把浴室建起來。就在北京社會上浴池大幅度提價的那天,北京繼電器廠浴室開始接待自己的職工。由於女同誌的比例占到全廠的73外,在職代會上女工代表提出能杏再增加一個女同誌浴室。1990年,在企業資金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仍撥出3萬多元,在新合並過來的企業院子裏,又為女同誌新建了一座浴室。

這三件事情使職工深刻地體會到,企業的轉變和發展與職工0身利益的關係。自己作出了努力,為國家、為企業作出了貢獻,也給自己帶來了利益和自尊。當企業與職工的感情紐帶形成之後,職工對企業的願望不僅是有所索取,而更多的是有所奉獻。

激勵在於實現人的價值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要,幫助人發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是進行激勵的基本內容。人熱愛生活,更願意從生活中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在企業中工作是職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家有責任使職工在企業中生活得更有意義,也更有價值。就是遇到挫折,人們也不會拋棄有意義的生活。

人並不會自然地了解自己的價值,人是在從事創造活動的實踐中,才會認識到自身的力量和價值。管理者要滿足人自我實現的需要,首先要幫助職工認識自身的價值。在這方麵的每一點突破,會產生連鎖性的啟示效果,產生明顯的激勵作用。

在繼電器廠,職工的合理化建議活動是一項從上到下受到廣泛重視的工作。職工的每項建議,都會受到認真對待,處理意見會及時反饋給建議者。四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叫武新祥,幾乎沒有人認為他能有什麼創見,他自己自我也沒有太高的評價,可是他卻提出了一條很有價值的建議。他發現本廠所生產的保護屏,線頭很多,每個線頭拋出半米多,建議線頭長度減少到10厘米。廠裏接受了他的建議,一年下來能節省1萬元。廠裏表揚了他,並給予獎勵。這樣的實例,給職工很大的啟示,近幾年統計,全廠平均每個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4條。這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許多重大問題,更重要的還在於職工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自身的價值得到肯定,人的自我實現需要得到滿足。

人的價值是在向奮鬥高度挑戰中實現的,在繼電器廠任何創造性的動都會受到鼓勵。1990年,北京市機械局舉行機加工技術工人理論與實踐比賽,兩位女工田惠蓮和王惠文聞訊報了名。許廠長知道後當即表示:“就是要鼓勵這種精神,就根據敢於報名這一點,馬上提升半級工資,得了名次還要重獎。”

早晨6點鍾,兩位工人就練起來,廠長也來了,圍著她們轉了一圏,笑了笑走了。晚上12點鍾,兩位工人還在練,廠長又來她們身旁看了看,笑了笑走了。這時不需要再說什麼,這笑一笑勝過千言萬語,她們知道廠長在期待什麼,她們感受到廠長的支持,她們從廠長那裏獲得了力量,她們一往無前,樹立了必勝的信念,決不給廠長丟臉。

比賽之前,許廠長將有關科室召集到一起,告訴有關人員:“要像伺候姑娘出嫁那樣對待這件事情,要刀給刀,要料給料。”比賽那一天,企管辦的同誌提前到了現場,為兩名參賽工人鼓勁。考試項目叫做“銑眼眉”,從槽中按一定坡度平滑地銑出來。包括許多大廠的技工,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就退出比賽了。而這兩名來自小廠的女工,卻沉著應戰。最後,田惠蓮獲得理論第一名,全能第三名,王惠文獲操作手第三名。

緊跟著,這兩名女工作為機械局代表隊的成員,參加市裏的比賽。這次比賽項目是鏜床活,可北京繼電器廠沒有鏜床,許廠長出麵到別的廠子借了台鏜床,隻練了兩個半天就去參賽,結果沒有取得名次。她們感到很難過,沒臉回去見廠長。剛回到工廠,許廠長就來見她們,他沒埋怨一句,而是說:“你們長了見識,盡了力,還要獎勵。”聽了許廠長的話,她們倆個一下哭了起來。她們拿到獎金想買個西瓜報答一下廠長,可又想廠長哪有時間陪咱們吃西瓜,還是把努力工作作為對廠長的最好的報答。

這件事在企業中產生很大的震動,全廠掀起了學技術的熱潮,技術比賽廣泛開展起來。原來這兩名工人曾怕別人笑話她們,而現在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

任何工作在沒有體現出人的成就感,在沒有與某種社會價值聯係起來之前,都是平凡的。企業家的任務,是從平凡人身上發掘出不平凡的品質,從平凡人身上得到不平凡的成果,從平凡的工作中尋求不平凡的價值,從一切平凡中求不平凡。這些結論,正是我們從北京繼電器廠所獲得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