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的意見在北京繼電器廠是十分有份量的,凡出現忽視職工意見的現象,都會受到廠領導的嚴厲批評。企業的重大決策,都是要嚴格按照程序交職代會討論通過,而且要傳達到每一個職工,每一名職工都清楚地了解企業近期和長遠的目標是什麼,而且知道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目標的聯係。北京繼電器廠每周都有職工接待日,由廠裏主要領導親自聽取意見。對職工提出的各種意見,廠裏研究後必有答複,對合理的意見,企業又有力量能解決的,決不拖延。有一次,職工反映鍋爐房水管能否接到房外邊來,這樣可避免擁擠也可以節約水。職工上午提的意見,下午水管子就接出來了。
北京繼電器廠是在一個十分薄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的財力十分有限,所處環境也不好。企業的領導者費盡心血,盡最大的努力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他們不滿意舊北京繼電器廠混亂的局麵,更無法容忍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在整頓企業秩序的同時,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待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每一個工人都配備一個標準的工作台,工作台上裝有台燈。生產車間全部安裝空調設備。北京繼電器廠食堂離廠區較遠,每天炊事員將飯菜送到廠區,職工買了飯可在廠會議室就餐。廠裏要求衛生室的大夫深人到車間給工人看病,定期還請醫院大夫給職工上保健課。到了夏天最熱的時候,廠領導親自把綠豆湯送到工人的手裏……
許廠長和肖書記所構思的北京繼電器廠,不但是生產優質產品的企業,也是培養新人的學校;企業不但要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而且要保證職工的精神健康。廠裏組織職工去看芭蕾舞,在廠裏播放交響音樂,廠裏有16個職工興趣小組,廠領導提倡最漂亮的衣服上班穿。當職工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之後,職工走出北京繼電器廠有了新的發現一一憑添了幾分自豪感。
這裏所談到的一些作法,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待遇,說給外人聽,也許並不引起太多的羨慕。但是,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這一環境裏的職工,他們天長日久、日積月累,他們時時刻刻,通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思索,終於悟出了自己在企業中是什麼地位,在事業中發揮著什麼作用,在企業領導者的心目中占據著什麼位置。在北京繼電器廠,工人是企業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話。
讓職工從自身經曆中對比
人的能動性取決於人的動機,決定人動機的因素十分複雜,但其中認知和情感的因素至關重要。人的認知從比較中確定,人的情感從體驗中產生,北京繼電器廠的管理效果,是特定曆史過程的產物。
北京繼電器廠的管理是嚴格的,嚴格的本身並不會達到美妙的效果,美妙效果最根本的成因,是職3:認為嚴格管理是必要的。老一點的職工,對過去的北京繼電器廠的工作環境記憶猶新。那時環境又髒又亂,生產安排也不均衡,夏季月底需要加班突擊任務,由於車間工作台周圍堆滿了垃圾,車間沒有紗窗,也沒有電扇,蚊子多得打臉,工人隻有穿長衣長褲幹活。有時連續工作達16小時,晚飯隻有醬油湯麵。有一位女工講,有一年夏天她連著上了20天的夜班,天天是醬油湯麵,這一段時間過去後,她心動過速了。現在的嚴格管理是一種嚴格規範,人人按規範行動,工作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緊張而又愉快。親身經曆過這兩個曆史階段的職工,前後對比的結果,會毫不猶豫地肯定現在的狀況。
北京繼電器廠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4月30日二車間要給北京供電局交送迎檢產品,當時手裏沒有銘牌。第二天就是“五一”,節,廠長要求供應科中午以前將銘牌送到二車間。經辦人身體不舒服,要去看病就委托給另外一人去辦理,結果給忘了。5月一上班,許廠長找到經辦人,追問為什麼沒有送去,當即嚴肅批評,降了經辦人半級工資,扣了3個月獎金,廠報專門為此事通報全廠。這一處罰維持了4年。被處罰者沒有賭氣換個單位而是把通報壓在辦公桌玻璃板下,永遠銘記這一教訓。這個同誌講,他的長輩就在這個企業,他親自經曆和目睹了廠子前後的變化,他明白企業需要嚴格管理,其中包括自己。他對企業充滿了感情,因為企業的發展有自己的心血。
企業管理的微妙之處就在於它的曆史,職工從企業發展曆史中體驗到的東西,構成了某種有效管理的基礎。企業曆史造就了企業的某種風格,企業曆史促成了企業的傳統規範化傾向,企業曆史決定了在這個企業就需要這樣或那樣。離開企業曆史,就失去了認識企業管理美妙性的基礎;離開企業曆史,是與非的判斷必然缺少科學的標準;離開企業曆史,就失去了了解形成企業活力的線索。人也是曆史的,人跟著企業的曆史走過來,他自己會堅定不移地確認就應當這樣地行動。
讓職工把領導者作為榜樣
管理是通過管理者的行為而成為事實,職工從管理者那裏接受的不僅是各種指令,還有管理者態度形成的行為導向和將管理者作為榜樣的效仿。工人的話簡單而又直率,其反映出的道理深刻而又明確。當問到北京繼電器廠的工人,你們為什麼這樣努力地工作,他們的回答是:“許廠長比我們幹得還苦!”工人說得好:“人家許廠長是為了什麼?人家國外舒適的生活不去享受,連家都可以不要,沒日沒夜在廠裏幹,我們還有什麼說的?!”可以看到,領導者的榜樣為職工的能動性提供了最為持久的動力。
許廠長的人生十分坎坷,他嚐遍了人間的冷暖辛酸。他重感情,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愛。他不願意虛度一生,他明白自己的價值在什麼地方,他決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振興北京繼電器廠的事業中去,在這裏做出對祖國的貢獻。他隻身一人住在廠子的單身宿舍裏,經常是工人下夜班的時候,看到許廠長剛去洗澡準備睡覺。
每天吃飯,許廠長和肖書記總是最後才吃飯,往往是幫助食堂的同誌賣完飯剩下什麼就吃什麼。許廠長每月的工資,大部分用來看病號和請朋友吃飯,多吃多占的事絕對找不到許廠長,當然也找不到肖書記,也找不到其他領導。
許廠長首先嚴格要求的是自己,進而嚴格要求的是幹部,對工人吏多的則是關心和尊重。有一陣子廣裏資金不足,千部看病暫停報銷,但工人看病報銷一點也不耽誤。工人找領導談話,隨時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當談完話之後,許廠長或是肖書記總是要把工人送到門口。
這類的事情很多,不過再談下去也還是一些小事。當這些小事積累起來就是一種力量,它傳遞給職工一種情感和信息,實現了領導與職工間的溝通。許廠長太累了,他病倒了。全廠近800人,幾乎人人都去看望過他。今天在北京繼電器廠,許廠長已經不僅僅是這裏的一名領導幹部,他是這個廠的象征,是這個廠的精神,是這個廠的追求。全廠職工在工作行為上共同向許廣長靠近,於是就出現了北京繼電器廠的美妙事業。
二、人的能動性與激勵的經常性
激勵不是簡單的鼓動,激勵更不是一般的刺激,激勵是一種管理藝術。正因為企業每時每刻都需要管理,企業中的職工每時每刻都需要激勵。
(一)從真理實踐中認識激勵
有管理就存在著激勵問題,人們一開始就懂得什麼是製度,但對於激勵是在管理經曆了很長的過程之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它的存在。激勵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還很微妙,了解它不但需要理性的判斷,而且需要身心的感受,隻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體驗到它的真諦。
1.激勵在於滿足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要得到全部滿足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是在變化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當人的需要有所滿足的時候,人才有勞動的積極性。
如果僅從物質待遇上看問題,北京繼電器廠職工的收入無法與其他一些企業相比,就在離北京繼電器廠不遠的地方,有一家規模相近的企業,形勢好時,工人獎金達好幾百元,幹部拿的平均獎也有80多元。可是形勢一發生變化,獎金有所減少,人心馬上浮動起來,職工紛紛要求調離,生產難以維持。在北京繼電器廠也曾遇到一時困難,工人的收入也有所減少,幹部獎金一度停發,但沒任何人提出調走。職工看來並沒有在意少得的幾元獎金,更多的倒是關心企業的形勢,當獎金終於又恢複了的時候,人們奔走相告,有如打了一次大勝仗那樣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