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發財都要講究一個“因緣”,這個“因緣”確實是“不知其所自來。”我們說“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命運就是我們選擇的結果。我們每天都在麵臨選擇,把我們一百年的選擇連成一條線,就是自己的命運。但是,你為什麼選此舍彼?就在於價值觀和因緣的不同。你連你自己的念頭起伏都不知道,下一步想什麼都不知道,都不能做主,那麼明天你的因緣你能夠預知嗎?“早知三天事,富貴幾千年”,如果你知道股票的行情是怎麼漲跌的,你早就成億萬富翁了,對不對?你不可能知道外邊因緣的來去。我們說過去的都是必然的,未來的都是偶然的。明天的事情很多都是偶然的,說不定哪一股發了,你就發了,或者你就出事了。所以“吉凶悔吝”,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在一種既必然又偶然的狀態之中。
另外,“財用有餘”,還是不知道“其所自來”啊!這句話一樣藏著另外一句話在裏麵,“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當然,真正有道的人,有德的人,他根本不為財用、衣祿而操心,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嘛。如果我們每天還在為吃飯操心,還在為掙錢操心,那麼自己在道上就沒有上路,很累。特別是新建的公司還沒走上路時,很累,很累!真正的大公司,上了路的,老板隻是看報表就行了,隻是安排人事,開拓市場就是了,他沒有雅興為錢操心。
真正的德人,已超然於常人建功立業的因位之外,用佛教的話說,他已經在果位上了。首先,他的思慮超然了,是非美惡超然了。另外,他對財富的認識也和常人不一樣,他是“四海之內共給。”一個公司,法人、總裁是你,公司一運轉起來,你要給國家上稅,要養那麼多工人,還要和社會其他的企業形成網絡,如果是天下隻此一家企業,就必然垮台了。所以一個企業,必然是社會性的,為社會服務的,這樣才能生存,才能發展。這個本身就是共利、共給,我們要把這一層看透、看破。所以這個“德人之容”,是有指標的。
土星環上那個小藍點
苑風聽了這些很滿意,他還是不斷地向上問。問了“聖治”,又問“德人”,還要問“神人。”“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複情,此之謂混冥。”
“上神乘光”,我們都知道“乘光”,在宗教學裏、在修為裏,大家都對“光”很感興趣。打坐的人,眼睛閉上見到光了,見到大光明了,好興奮!修密宗的人,要修“明點”,虹化也是乘一道光而去,那是好高的功夫!“上神乘光”就是一種純精神的狀態。用佛教“三界學說”來說,我們都是“欲界眾生”,比“欲界眾生”高明一層的就是“色界眾生”,再高明一層的就是“無色界眾生”,那麼這個“上神乘光”就應該是無色界了,一種純精神狀態。
所以真正的神人,沒有形跡可見,無論行住坐臥,都不能見他的形跡,哪怕他的形跡擺在我們麵前,我們也視之不能見。為什麼呢?他像凡人一樣,我們不知道他的“乘光”所在,他“與形滅亡。”所以高明的人,他和光同塵,我們是看不到他的高明的。有的時候,我們發出一些驚歎,哎呀,這個人好高明,實際上這個人已經不太高明了。哎呀,這個人好厲害,他已經不厲害了。高明的人,別人都要防範你,狗仔隊天天圍著你,你也就麻煩了。所以“此謂照曠”,“照”就是照料,“曠”就是無邊無際,借用臨濟大師的話就是“真照無邊”!
另外,還“致命盡情。”“窮理盡性,以致於命”,這是《易經》裏的一句話,就是對自己的命、對他人、對社會、對天地萬物的情和命都了如指掌。為什麼了如指掌?因為大道如斯嘛!萬物的這種性情和命運,看穿了實際很簡單。我經常說人有三個命:一個是自然之命,就是生老病死。你活一百歲也是死,兩三個月夭折也是死,自然之命誰也回避不了,就是生死兩個字。一個是社會之命,就是富貴窮達、是非得失,要麼富貴、要麼窮賤、要麼是非。還有一個是精神生命,就是喜怒哀樂。我們的命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字,這幾個字就把我們的命圈死了。成住壞空、陰陽往還,說穿了就是“致命盡情”這幾個字。當然,命呢,很簡單,說穿了也就那麼幾個字。而情呢,就很豐富。整個人類社會,你說是命演變的,還是情演變的呢?佛教稱為“五濁惡世”,正是因為“五濁惡世”,自地球誕生以來,無窮無盡的悲喜劇都在地球上演。小的恩怨情仇,是非官司;大的戰爭瘟疫,天災人禍,麻煩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