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農村建設中的政策公平性剖析(2 / 2)

1.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態環境脆弱,一旦破壞難以複原,甚至無法恢複原貌。且新農村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長期建設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因此需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且不可走吃“子孫飯,斷子孫路”的路子,從而須克服貪多求快的不良功利心態,要從實際出發,做好新農村建設的長遠規劃,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循序漸進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從實際和現有條件出發,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2.提升農民思想水平。一方麵要破除農民等、靠、要的思想,激發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因為單靠國家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必須從根本上解放農民思想,不斷促使其吸收新知識,提高其覺悟、認識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其創業、創收的能力。如要利用“五一”、“七一”、“九九”、“國慶”、“春節”、“元宵”等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或者通過舉辦相關專業夜校,提高其生存、創業技能,最終起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麵是增強農民主人翁意識。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新農村的建設、維護都離不開其主體作用,須充分調動其創業積極性,為新農村建設不斷注入活力,以促進新農村的蓬勃發展。

3.建立民主管理製度。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提高農民的自身民主管理能力以維持新農村建設的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局麵,以防止農村基層腐敗、建設資金不到位、上級精神落實不到位、村支書一手遮天的現象出現。因此要做好農村黨支部基層組織建設,選賢任能,選好帶頭人,以為建設新農村提供牢固的組織保障。另一方麵要做好村務公開製度,讓農民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最後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使農民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正確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4.進行新農村建設資金籌集機製的創新。新農村建設涉及麵、建設難度大、環境複雜,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很好的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目前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成為可能。為此要充分順應此形式,充分利用城市的巨大功能為新農村建設掃清障礙。如鼓勵城市人到農村投資興辦鄉鎮企業、傳播先進文化、科學知識。對進城務工農民多一份關心、愛心,讓其深度感受城市的知識、文化,使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良好的文化傳播者和城鄉溝通的橋梁。另外還可通過發展一些關聯性大的產業來促進農村的發展,如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城鄉和諧遊,以通過旅遊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社會就業,甚至通過旅遊的文化交流功能使其發展積極的思想言行轉變,從而拉進城市人和農村人的距離,使城裏人更願意到農村旅遊,促進新農村經濟的發展。甚至可以鼓勵一些憂國憂民的海外華僑積極到農村投資,以增加農村建設資金,促進新農村發展。

5.因地製宜建立績效考評製度。每個農村地區的自身條件不一樣,建設的具體措施應因地製宜進行規劃。如一些地方基礎設施較差,需要加強水利、交通等條件的改善。一些農村環境較差需要進行環境治理,加強環保工作。有的農村地區甚至各方麵條件都不理想,需要全方位的改進、整治。與此相應的應建立相關的因地製宜的績效考評製度,並將此製度層層建立,將責任分配到各具體行政機關單位,以便使新農村建設切實得到新的發展,完成預期建設目標。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農村建設需要、滿足廣大農民需求的公共政策,具有深刻的影響性,具有很好的統籌城鄉、兼顧公平、平衡、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村發展、促進農民綜合素質全麵提升的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因此要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這一舉措的巨大公平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友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理論探討,2006(02).

[2]黨文薇.新農村建設要三戒[J].西部大開發,2006(04).

[3]田煜.農民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1).

[4]安潔琳,李彥昭,胡椿,趙金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02).

[5]李慶國.北京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新模式[N].農民日報,2013-02-02.

作者簡介:章曉熠(1985-),男,江蘇常熟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1級MPA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