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建設農民幸福家園(3 / 3)

第三,健全服務網絡,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從全局的角度出發,要著力構建全民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實現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總體目標。一是要加快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區、鎮、村三級衛生網絡體係。二是全麵鋪開以“大病統籌救助、中病進入保險、小病治療免費”為主要內容的全民醫療保障體係建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加大力度推進“小病在社區(村),大病進醫院”,實施“四診”(巡診、會診、首診及雙向轉診)製度,進一步發揮政府保障群眾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的主導作用,建立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投入保障機製,使廣大農民群眾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三是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用2-3年時間對鎮村醫護人員培訓上崗,改善鎮衛生院人員結構,妥善解決鎮村醫生補貼問題,鼓勵城市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四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和藥品監管,保障農民醫療和用藥安全。五是廣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重視健康教育,提高農民衛生知識水平。

第四,堅持正確導向,繁榮發展農村文體事業。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要求,推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農村黨員、教育農民群眾,引導農民牢固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抓好基層文化站、文體廣場的建設,並以此為依托,抓好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不斷充實和豐富文化站、文化廣場內涵建設,繁榮農村文體事業。全麵推進20戶以上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民體育健身和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開展文化下鄉和健康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扶持農民業餘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進一步規範農村文化市場,加強農村網吧、歌舞廳、棋牌室等文化娛樂場所的監控和管理,抵製腐朽落後文化。同時,要以北京奧運和廣州亞運的成功舉辦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村地區健身計劃,組織農民群眾參加一些參與性強、範圍廣的體育活動,激發群眾的參與意識,自發進行健康運動,增強農村居民的身體素質。

第五,創新工作思路,統籌建設村級社會公共事業設施。發展農村社會事業,關鍵是要加快村級社會事業公共設施建設。要在兼顧農民對公共服務不同需求的基礎上,統籌建設村級公共活動設施,整合文化、廣電、教育、體育、農業科技、信息等相關部門的社會事業功能,盡可能地做到功能集中、“一室多用”,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使農村公共活動場所成為集組織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載體,真正發揮村級社會事業公共設施文化、宣傳、教育、娛樂、健身的綜合效益,讓廣大農村居民能夠較好地享受到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統籌建設農村村級社會事業公共設施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戰略步驟,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爭取做到統一建設、統一標識,以最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群眾對社會事業的需求。同時,要加大對農村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充分發揮民政、殘聯、工青婦、紅十字會等部門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建立健全幫扶農村困難群眾的長效機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建設農民的幸福家園。

總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就不可能有農民生活的全麵小康和農村社會的全麵進步,農村經濟發展也將麵臨重重困難。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積極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製度化,使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紮實推進農村社會各項事業,早日實現十八大確立的宏偉目標,建設農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家園。

參考文獻:

[1]周暉.農村社會事業管理[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張學東.農村社會事業管理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3]宋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現狀、風險與對策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02).

[4]周黎鴻,聶碧芳.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問題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9(10).

[5]王曉波.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山東省蒼山縣為例[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02).

作者簡介:付海靜(1979-),山東泰安,本科,講師(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