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橋頭堡建設對雲南跨界民族人口非法跨境流動的治理功能(1 / 3)

橋頭堡建設對雲南跨界民族人口非法跨境流動的治理功能

地方經濟

作者:洪貴美

摘要:跨境人口非法流動是一種跨國性質的違法犯罪活動。雲南邊境民族地區人口非法流動成因特殊、關聯度廣、影響麵寬,給社會穩定與安全帶來嚴重影響。本文對人口非法流動的表現形式、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進而通過雲南橋頭堡戰略建設提出相應的對策來完善人口非法流動的治理。

關鍵詞:非法流動;跨界民族;橋頭堡戰略;難民;國際合作;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2-0-02

雲南與周邊鄰國之間跨境民族的存在與流動,是一個自然的曆史地理與人文地理交融過程的產物,並且大都有了相當長的曆史延續。因為“沒有一條國家的分界線是與民族的自然分界線,即語言的分界線相吻合的,” 因此,由於地緣、形態特殊,加上跨境民族地區的人口流動問題具有曆史性、群眾性、民族性的特點,曆史以來,邊境地區雙方邊民往來就十分密切和頻繁。新中國成立後,盡管所在國家所選擇的製度有別,但國境線兩側的邊民國家觀念和國界意識淡薄,長久以來已形成的探親訪友、通婚互市、過耕放牧、拜佛朝廟、節日聚會等傳統交往從未間斷過。

在雲南實施橋頭堡戰略建設時候,研究雲南邊境民族地區人口非法流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雲南邊境民族地區人口非法流動成因特殊、關聯度廣、影響麵寬,給社會穩定與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對通過雲南橋頭堡戰略建設來完善人口非法流動的治理,是一項重大的課題。

一、非法人口流動產生的原因

非法人口流動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麵。對原因的分析,是對策分析的基礎。首先,是地理因素。雲南邊境跨界民族地區分別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並與泰國、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國相鄰,國界線長4060公裏,其中中越邊界1353公裏,中老邊界710公裏,中緬邊界1997公裏,擁有13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二類口岸。除國家一、二類口岸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跨界民族人員臨時入出境通道。根據雲南省商務廳口岸辦統計,目前邊境線上有90個邊民互市通道和103個邊貿互市點,小道和便道更是不計其數,加之在邊境兩側無天然屏障,山水相連,甚至村寨相通(如德宏州瑞麗的銀井村,村子中間僅塑有一塊界碑作為中緬兩國的分界),出入境非常方便。其次,是曆史因素。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人為維持生計,不得不流落境外。由於曆史的原因,非法出入境多發地、非法出入境人員戶籍集中地多是在境外有較多親緣關係的僑鄉。從這些地方人們的價值觀來看,他們並不排斥移民,相反還鼓勵出洋闖世界。雖然這並不能說明境外僑胞眾多就必然引發非法出入境潮,但畢竟能為非法出入境者提供落腳之地,為他們謀生提供幫助。從這點來看,境外關係與非法出入境的緣由、方向的選擇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目前非法出入境與這種曆史的延續性背景也有著密切關係。第三,是全球化的因素。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係、影響、製約的多元概念。受到全球化的衝擊,人與之間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頻繁,無論哪裏的人都可以看到世界的變化,有些跨界民族就會用自身得到的利益與領國同源民族做,如果目前的生活條件不如他人好,就有想去尋找新機會的願望。大多數的非法遷移是由於經濟層麵的原因,目的是為了更高的實際收入、更好的生活。第四,是與法律相關的因素。首先由於我國邊境管理法律製度雖然體係健全,但內容龐雜、種類繁多,散見於各種法律、補充規定、實施細則、條例當中,幾乎每一個具體事項都有相應的法律文件,在邊民臨時出入境管理中,主要依據還是雲南省政府製定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規範性文件,形式較為散亂。其次,由於“兩法”以及“三個規定”頒布於上世紀80、90年代,雲南邊境地區人員出入境經過20餘年的發展變化,部分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規滯後,在出入境管理層次和管理範圍上導致了地方性的管理規章同“兩法”之間存在差異,已經不適應雲南省邊境民族地區人員出入境的發展要求。最後,由於法律法規不統一。由於邊境管理法律製度存在上述混亂狀況,加之立法技術、立法水平方麵的原因,導致各種法律、法規之間衝突、抵觸較多,影響出入境法律體係的科學性、係統性。例如,人口跨境非法流動實質上是一種非法出入境行為,即偷越國(邊)境犯罪行為,但在現行法律法規中, 都規定了對偷越國(邊)境行為的行政處罰責任,但罰款的幅度、拘留的期限各不相同,公安機關在進行處罰時難以選擇該適用的法律,也使公民對執法機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