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雞文化資源資本化推動機製研究(3 / 3)

(一)尊重區域文化個性,發展特色文化

一方麵,由於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異,區域文化資源的構成要素以及形成過程也就存在差異,因此,客觀上文化資源呈現出很大的地域性差異特征。另一方麵,由於不同區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產業業態形式以及市場發育程度的差異,同樣使得資源轉化為資本的機製和市場條件表現出區域性差異,比如寶雞的各個縣區,文化資源就呈現出地域性差異,因此,在由資源向資本的轉化過程中,決不能采取統一模式,應充分因地製宜、充分尊重文化的地域性,發展地域的特色文化。

(二)重點打造,整體推動

地域文化資源的共性要素是其文化資源存在發展的根基,比如寶雞周秦文化就是寶雞文化資源的集合體。文化資源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源泉除了其獨特的地緣要素,還在於文化資源各分支係統的相互依存關係。而個性特征則是其鮮活生命力的表現。另外,對一個具體的文化資源資本轉化項目來說,在客觀上也存在一個誰先誰後的次序問題。因此,在寶雞文化資源資本化過程中,必須突出重點,以彰顯區域文化的特色,同時為了實現資本化的更大價值、實現資本轉化的規模效應,也應該兼顧文化資源的共性要素及文化資源的整體性。

(三)資本轉化利用與資源保護相結合,提高文化資源的再生能力

文化資源是一種集合體,其構成要素中有物質形態,也有非物質形態。非物質形態資源可以重複使用並更新發展,比如一個曆史傳說,在不同的文學作品、影視劇、戲劇中不斷地重複賦予新意,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進行演繹。同樣,寶雞文化資源向資本轉化的過程中,寶雞文化傳統、區域曆史也可以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資料的不斷豐富,不斷發掘出新的文化內涵。成為新的寶雞文化資源。但是,寶雞物態文化資源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如寶雞法門寺等著名的文化古跡,古建築。雖然部分非物態文化資源可以再生,但需經過特殊的傳承手段和渠道,如鳳翔泥塑、剪紙等文化資源。鑒於區域文化資源的上述特性,在對寶雞文化資源向資本轉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資本轉化利用與資源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從而保證寶雞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四)創新是寶雞文化資源資本化的關鍵

創新性思維是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有效轉化的關鍵。創新包括內容創新、技術創新、體製創新、管理創新等。在資源資本化中,要提煉有內涵的東西,任何轉變如果沒有內涵,資本就不可能最大化。寶雞作為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文化資源的資本化過程明顯偏慢,要加快寶雞文化資源的產業化、經濟化發展步伐,就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進行創新性思維,拓寬思維的寬度、廣度和深度。通過創新,推動轉化。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過程的關鍵要素是人的因素,其創新意識和思維模式直接影響著轉化過程和效果。具體而言,主要是指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的戰略和政策製定者、實踐者以及實現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各方麵創新型人才,這些關鍵人的思維模式是關乎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的關鍵要素。

(五)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高文化生產力

文化產品不僅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使用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一般物質產品所沒有的知識價值、思想價值、審美價值,是一種滲透著、體現著思想道德、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特殊產品,因此,為了不造成對文化資源的扭曲和浪費,在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過程中,不能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更不能簡單地將文化資源貨幣化、物質化,這樣不利於文化資源社會功能的全麵發揮。因此,在進行寶雞文化資源資本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寶雞文化生產力,激發區域文化市場的活力。

作者簡介:楊蔓利,女,寶雞文理學院經管係,講師,研究方向:公司理財與資本運作。

基金項目:寶雞市科技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2R02-3)“提升寶雞市高新技術企業智力資本價值創造能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