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合作經濟現狀探討與思考(2 / 3)

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對策

1.發揮政府在合作經濟發展中的指導和扶持作用

當前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政府應通過信貸資金支持,財政資金扶持,促進各類合作組織的發展;應實行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如對專業合作社的增值稅征收實行先征後返或全部征收部分返還的政策,使農村經濟組織在與外部市場的競爭中發展壯大。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用於培育合作組織和規避風險。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化,以至於企業無法按照契約規定價格進行農副產品收購時,政府動用基金予以部分補貼,從而穩定雙方的契約關係。弱化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對合作雙方的衝擊。具體講,要抓住農業企業化、農民職業化、種植規模化這三點。要進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土地流轉,完善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等配套,完善農業金融和保險等不同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培育職業農民,吸引高素質人才從事農業生產之外,還需要各級政府充分認識並紮實扶持引導,采取加強農業組織化、機械化、規模化和信息化等綜合措施,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要推廣規模種植,完善國家的農機具購置補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對人工的依賴程度;把先進的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簡單易學的適用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構建人力資本麵向農業、農業園區經營、農村社會保障等製度等實效上來。

2.尊重農民意願,切合當地實際

我國農業生產力參差不齊,由此決定的農民的認識水平和素質也有較大區別。一定要堅持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主體是農民,至上而下根據農民的意願,考慮農民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充分發揮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還要注意根據各地農業發展的不同層次,爭取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組織,如在產業化、市場化經營剛剛起步的地方,著重發展和規範合同和契約,發展競爭農業,建立農村流通合作組織;在農業市場化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發展農村社會化生產銷售一條龍綜合服務合作組織;這一點浙江餘姚臨山鎮葡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模式做的較好。在專業化經營基礎較好農業經濟組織初具規模的地方,通過建設規範有規模效益的經濟合作組織,使農民長期穩定地分享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經營帶來的利潤,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可言“科學技術”和“規模經濟”兩股力量扭在一起,才是我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公司、協會+農戶是推動農業企業化的一條出路。

3.必須完善合作社組織內部的運行機製

黨的十六大提出“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推動農村經營體製創新”。作為專業合作組織,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章程和與之配套的管理製度就難以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和運行。要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完善合作社章程和與之相應的規章製度。特別重視製訂財務管理,生產經營各個科室崗位職責以及合作社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等一係列規章製度,在完善規章製度時,既要充分體現社員的民主權利,又要使合作社能夠高效運行。在重大決策上要以社員是否擁護作為決策主要依據。在利益分配上,要使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增收,在贏利中分紅,同時合作社自己也要有所積累,在財務上,則要強調透明度,讓社員放心,在理事會、董事會中,應以農民占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