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供多樣性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實際工作中,管理會計處理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分析決策問題,其問題及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管理會計教學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情況時所具備的思路和方法。我國當前的管理會計教材中,幾乎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不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教材提供的練習題或案例不應隻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樣化的參考思路,才利於全麵培養學生分析、表達、交際、合作等多方麵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案例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實際上也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指導學生的隻可能是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較好的方案,重視分析思考的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教學效果。
5.轉變課堂主體,增加實踐課型
首先,轉變課堂主體。傳統的授課,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向學生單向式教授教材內容,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應用得很少,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新時代的信息環境條件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向當前個性化的教學對象施展教學,教學課堂應該是“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教學的重心在於設計學生學習的任務,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其次,增加實踐課型。管理會計是應用性的學科,實踐課型要高於理論課型。安排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進行案例分析;添置設備、器材和實驗室,設置管理會計實踐模擬操作課型;設計預測、規劃、決策等業務任務,指導學生結合各自興趣愛好、優勢特點等開展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通過多樣性的實踐課型,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能達到鍛煉職業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會計實踐應用能力。
6.增加課時安排,側重實踐教學
管理會計課型,除傳統的理論課型、實踐課型外,還應該有模擬操作、社會活動等課型,教學課時應該多安排一些。除常規的課堂理論教學課時外,還需增加模擬操作、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課時,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進行實踐應用體驗,以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達到管理會計課程有效教學的目的。
7.改進考核辦法,突出應用能力
當前,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評價,較多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建構,而缺乏知識、技能、態度等職業能力的綜合素質之間的聯係,忽視知識在職業活動中的實際應用。現代教育重在專業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是僅僅讓學生記住授課內容和課本知識。因此,在考試卷內容的設計上,要加大體現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試題可以采用企業當中的實際問題,減少死記硬背的客觀性試題;在考核結果的分數構成上,除期末考試分數占一定的比例外,平時學習表現、案例分析發言、市場調查報告、社會調研總結等成績,應該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不應一張試卷定結論。
總之,在人才市場上,作為供給方的大學,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密切注意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及市場需求,向社會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關係到學校會計專業生死存亡大問題。因此,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必須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辦法,使培養的會計人才在企業實際應用中真正發揮作用,實現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惠茹.基於有效教學理念的“管理會計”教學設計[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11):634-636.
[2]劉洪海.《管理會計》課程能力本位體係的構建與探索[J].會計之友,2010(02):115-117.
[3]周謙.基於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案例教學初探[J].科技信息,2010(05):123-124
作者簡介:薛無瑕(1969-),女,浙江溫州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