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用視角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有效性教學
文化經濟
作者:薛無瑕
摘要:管理會計課程是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但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與課時安排,基本上偏重專業理論教學,課時安排偏少、課型單一、教學內容與相關課程交叉重複多,導致教學有效性低,偏離課程教學目標。本文通過對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課時的設計、教學方式的探討,改進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方法、課型及考核評價,突出管理會計應用性學科的特征,注重管理會計實務教學,從而達到管理會計課程有效性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2-0-02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與財務會計並列的、一門獨立的經濟管理的應用學科,其職能在於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 規劃經營目標、控製經濟過程、考評經營業績,伴隨管理理論的產生而形成,隨著科技進步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管理會計課程,是當前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現代會計教育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
一、問題的提出
1.美國會計教育的啟示
管理會計起源於美國,美國對會計教育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會計教育的研究理論與實踐,在世界各國會計教學中起著引領作用。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指出:“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於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人員,而在於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名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對會計教學來說,最為關鍵的目標並不在於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而在於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能力。可見,一個好的會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會計之原因及其處理之方法,培養學生組織問題、確認問題及其相互關係,並推論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麼,會計教育就需要進行適時研究,會計教學必須跟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學生滿足會計職業發展的需求,以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我國企業應用的思考
管理會計是20世紀七十年代末引進的,三十年來沒有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在企業的實際作用很不明顯,沒有真正解決企業改善管理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缺乏應用管理會計的意願和要求。這種現象引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者的極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學源頭,可能管理會計教材和教學兩個方麵都有較大的影響。我國的管理會計教材絕大多數僅限於對國外著作的翻譯,基本上停留於純理論的探討,很多專門技術和方法可操作性差,在中國沒有用武之地,不具有應用的針對性。另外,管理會計教學側重講授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忽視對管理會計實務的分析,普遍缺少對我國管理會計經典案例的分析。改變管理會計在我國難以推廣和應用的現狀,必須對管理會計教育教學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促進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我國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在當前我國的高校中,一般都有會計專業的管理會計課程,但其教學缺乏對管理會計實務的指導,偏重專業理論教學,很少考慮實踐教學或者基本沒有考慮實踐教學,導致管理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致使管理會計在企業實際應用難以推廣。
1.課時安排偏少
大多數高校,安排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在第五個學期,教學課時在52至64之間。但是,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多,就是去掉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課程交叉的內容,其課時也隻能滿足課堂理論教學與相應習題、案例的講解,沒法開展市場調查、實踐調研等社會學習活動。導致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隻重專業理論講授,忽視實踐應用指導。
2.授課模式和課型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隻有理論課型,沒有實踐課型,還沒有哪個高校開展像財務會計模擬操作的實踐課型。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單向式教授專業知識,學生被動地聽,對教師所講解的理論知識與公式隻是機械地記,隻會拿著書本做題,卻不知如何在社會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和課型,對學生的實踐應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導,使學生麵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導致學校課程教學與實踐應用嚴重脫離,課程教學有效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