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探究
文化經濟
作者:金敬輝
摘要:會計崗位綜合實訓課程的設計必須以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為依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以企業實際會計崗位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性任務為載體序化實訓內容;根據工作程序和認知規律,通過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等組織教學實施。
關鍵詞:會計綜合實訓;課程設計;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2-0-01
會計綜合實訓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培養學生會計綜合崗位能力的專業必修課程。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培養的學生符合會計崗位的需要,實現最大限度的就業,其中設計與實施好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是當前會計實踐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高職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過程隻重視會計核算業務的訓練,忽視了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第一,實訓教學不注重真實性,對於企業中各種角色(會計崗位)的分工不予考慮,經常是一個學生完成從填製原始票據到編製報表的一係列操作,這就導致對企業會計工作過程的完全忽略。第二,由於角色(會計崗位)分工不存在,一個學生包攬實訓業務的全過程,所以不同流程間的單據傳遞根本無法實現。第三,由於一個學生包攬實訓的全過程,不存在崗位之間的分工合作,而且會計實訓設定的模擬實訓環境過於具體,對於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鍛煉不足。
(二)實訓內容隻是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的簡單呈現,缺少會計管理方麵的訓練。目前的會計綜合實訓,隻是強調對學生所學核算方法的運用和磨練,如填製憑證、登記賬簿、編製會計報表等,而對於會計監督、審核能力的培養卻很少涉及。綜合實訓的結果使大多數同學隻重視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而不理解會計崗位之間的牽製關係。
(三)實訓的會計期間隻是模擬企業已經存在的一個月(12月份)發生的會計核算業務,無法反映企業典型的會計工作任務。
二、高職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思路。以校企合作為前提,以企業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訓環境職場化為特點,以企業對會計崗位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為核心,構建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內容。
(二)課程設計原則。(1)通過會計崗位能力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即通過會計綜合實訓,進一步強化學生手工會計、電算會計以及一般財務管理的實際操作技能,以培養學生較強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會計專業能力。(2)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同時考慮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即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單項到綜合的邏輯關係構建實訓項目。(3)以學生主要就業崗位為核心,以企業實際會計崗位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性任務為載體序化各實訓項目的實訓內容。
(三)課程內容構建。在對企業進行廣泛調查研究且掌握大量財務會計真實資料的基礎上,按照新建企業設立、持續經營、獲利納稅的發展曆程,圍繞憑證、賬簿、報表、財務分析等財務會計工作,與企業會計師共同設計出手工會計核算、財務軟件操作(電算)、ERP沙盤演練(財務管理)三個實訓項目。(1)手工會計核算項目:完成新建的中外合資企業某年10月、11月份2個月發生的業務,其中10月份反映的是企業建立的會計業務,11月份是企業投產經營的會計業務。由於前兩個月的會計業務比較簡單,由手工操作完成。(2)財務軟件操作(電算)項目:完成該實訓企業12月份(也是年末)獲利納稅的內外銷業務,這部分業務比較複雜,由財務軟件操作完成。(3)ERP沙盤演練(財務管理)項目:完成企業連續3年生產經營業務,通過ERP沙盤模擬,訓練學生財務管理知識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