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少年疏遠期。這是指小學高年級及初中低年級。這時,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開始朦朧地意識到兩性的差別,對異性有陌生感,互相疏遠保待一定的距離。在情感上對與異性的交往很敏感,與異性同學的一次見麵、一次談話甚至一次目光的相遇都會感到驚恐不安,甚至想入非非,精神恍惚.上課時心不在焉。
三是接近異性期。一般指初中高年級和高中的學生。隨著生理發育和對性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少年們開始從原來對自身的關注,轉向對異性的注意,有了一種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的心理,常常是既想接近異性,也想嚐試吸引對方。這時的學生開始注意自己的著裝打扮,希望能引起異性同學的注意。這種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這期間,他們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可能對幾個同學同時產生,隻注意異性同學的外表、語言、表情和動作,沒有更多別的想法,這期間的往來一般不持久,不恒定,聚散如雲。
四是初涉愛河。這主要是在高中階段。這時,在經曆了青春期發育之後,他們的身心日趨成熟,這期間男女同學的接觸形式不像過去那樣完全以群體方式進行了,而是出現了鍾情某一個異性夥伴的一對一的形式。這是人們在正式戀愛之前的萌芽狀態,是進入青春期後兩性間自然吸引而產生的最真摯、最純潔的情感。但由於青少年的不成熟、不穩定和不定型,成功率很低,甚至反目為仇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有的家長可能提出“孩子這麼小,就給他們講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是不是太超前了”。其實這個問題完全是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的需要才提出來的。青春斯不僅是青少年性心理萌動、渴望了解性知識的階段,更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在孩子的頭腦中分清秀莠、進行真正愛情的宣傳,他們就會把人本能的兩性相吸或腐朽沒落的戀愛觀當成真正的愛情,這樣既不利於青少年的性意識升華,也不利於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真正的愛情是一種高尚的感情,是男女雙方真摯的愛慕,並且非常強烈、忠貞、專一。愛情決不是一種單純的異性相吸,它包含髙尚的情操和充實的精神生活。美國詩人惠特曼說得好:“愛,不是一種單純的行為,而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氣候,一種需要我們終生學習、發現和不斷前進的活動,它不會因一次失敗而消失,也不會因一次愛吻而成功。愛,那是一種氣候,一種由心靈所形成的氣候”。也就是說,愛情是一種很高級的精神生活,是以男女雙方高尚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由理想的一致、情感的合拍、性格的傾慕所凝結的愛情才是最純真的。真正的愛情完全是一種心理的呼應。
以高尚的情操建立起真正的愛情的事例是很多的,而這方麵的楷模要數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和鄧奶奶了。他們為中國革命誌同道合,共同渡過艱苦的歲月,共同享受革命勝利的喜悅。周總理每天日理萬機地工作,與鄧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可是他們的心是相通的。小學語文課中有一篇“鄧奶奶補睡衣”的故事:周總理的睡衣破了,作為堂堂的國家總理買一件新睡衣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鄧奶奶深知周總理勤儉節約的美德,她不去為總理置辦新睡衣,而是親手把睡衣補了又補,這針針線線裏包含了多麼深厚的情感呀!
由此說明,一個人理想越崇高、品德越高尚、胸懷越寬廣、知識越淵博,越能得到真正的愛情;而自私自利、貪圖虛榮和享受是不會得到真正愛情的。因此,青少年要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增長才幹、錘煉堅強意誌和高尚情操上來,才能為成年的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
友誼和愛情的區別是什麼?
孩子發育到青春期,開始改變了以前隻與同性同學來往的狀況,逐漸與異性同學交往起來。這樣就需要明確一個界限,即友誼和愛情的區別。尤其是家長要區別對待,如果孩子與異性同學一有來往,便草木皆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綱成談戀愛,這會使孩子本來就矛盾和羞澀的心理,增加更為沉重的負擔,影響與同學的正常來往;反之,若把孩子的愛慕情感隻輕描淡寫地認為是同學問的一般友誼,會使情愛的種子在孩子的頭腦中“瘋長”,從而失去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的機會.
我們說,友誼是一種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情趣與愛好基礎上的濃厚感情。在青少年同學之間,無論是同性或異性,由於朝夕相處,共同學習與生活,產生或存在友誼是無可非議的。至於愛情,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它象有人所說:“愛情是兩顆心的靠攏,是心和心的撞擊。”愛情是男女雙方最真摯的愛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強烈、忠貞和專一的感情,以結婚和建立家庭為最終目的,並要求雙方承擔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
愛情是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所以友誼與愛情有緊密的聯係。但愛情與友誼又有本質的區別。友誼是與同性和異性的廣泛的交往,在神態上不受約束;而愛情隻存在於異性,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是遊離於集體、雙方單獨在一起進行的,神態上表現不自然。男女同學在一起友誼深了,有時會萌發到愛情,但真正的愛情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友誼不等於愛情,不能把男女同學之間的好感當作愛情,青少年更不要急於把友誼發展到愛情,如果這時過早的模仿成人在花前月下談情說愛,那是不對的。
做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希望得到同學友誼的美好願望,引導孩子珍惜中學時代男女同學建立起來的友誼。但也要提醒孩子,如果產生了想離開集體,隻希望和一個異性同學單獨在一起的念頭時,要緊急“刹車”,控製自己的情感,把愛的萌芽深深地埋在心底,使感情的洪流不要衝破友誼的河堤,這才是理智的和聰明的。
青少年應當怎樣發展同學間的友誼?
青少年的生活領域和活動天地飛速發展,他們渴望開拓自己的眼界,擴大自己的知識麵;渴望得到同齡人的同情、鼓勵和撫慰,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達到心理的平衡。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交往,可增長才幹,豐富社會與生活的經驗。為了這個目的,青少年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應當遵循團結和進步的原則。
~要以真誠相待。真誠坦率是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因此,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要以心相見、誠懇待人,既不傲氣淩人,也不猥瑣自卑,為人坦率,寬宏大量,不拘泥小節,待人熱情如春天般的溫暖,處事不計較個人得失。真誠坦率可以使自己與同學和朋友之間有了透明通亮的天地,有利幹青少年情感的交流、有助於得到同學的信任。比如,男學生的真誠坦率,會使人感到熱情、開朗、有主見、善於交往和充滿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女學生待人真誠坦率,能給人活潑、可愛、通情達理和富有魅力的印象。
二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及自己的不足。青少年開始評價別人、社會和自己,但往往容易出現過高評價自己、過低評價別人的現象,或以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進行比較,顯出認識上的不成熟。這樣,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要注意提高自己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交友應學人長,處世當克己短”,就是克脤青少年思想片麵性的好辦法。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要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吸取每個同學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