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不要太親近孩子。要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和玩耍,從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本領,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若孩子總與大人在一起,其依賴性和自卑感不易打破,這不利於成人後的獨立生活。
④不要勉強孩子做不能勝任的事情。如一些體育運動項目或各種樂器的掌握,不要以成人的見解強迫孩子接受。孩子的自信心多半由做事成勸而來,所以讓孩子做那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勢必要摧殘他們的自信心。
⑤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要讓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動,隻要他們沒有越軌行為,就不要橫加幹涉,即使孩子的行為越過常規,也不能粗暴強硬地阻止或者打罵。對孩子過於限製和苛求,會產生自卑、膽怯、逃避、害怕、畏懼等不健康的心理,嚴重的會導致殘暴、說慌、逃學、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的發生。
⑥不要欺騙孩子。欺騙孩子,那怕是在很小的事情上欺騙孩子,都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喪失家長的權威,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都不會從心眼裏服從了。
⑦不要在客人和小夥伴麵前批評孩子。這種場合批評孩子會傷害他的自尊心,造成害羞、自卑和喪失自信心。
⑧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對孩子的優點和成績,隻需適度表示讚許就可以了,不可過分誇獎,因為,過分的誇獎容易使孩子產生驕傲情緒,養成沽名釣譽的心理。
⑨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對孩子喜怒無常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精神緊張等。
⑩不要完全代替孩子解決困難。要注意給孩子有解決困難、分析問題的機會,以鍛煉他堅定的意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什麼樣的父母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曰常生活中常見到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對孩子一個動作示意或一個眼神,孩子就心悅誠服地執行;但有的家長每天對孩子大呼小叫,反複督促,孩子或者根本不理睬,或者陽奉陰違。這是為什麼?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反映,或者叫心理的呼應,也可以說是孩子對父母愛戀、信賴、尊重和肯定的態度。家長與孩子心理的溝通越近,教育效果就越好。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易得到孩子的信任呢?①具有中國婦女傳統美德,賢淑、勤勞,敬老愛幼,又有現代文化修養、思想開放的媽媽,會得到孩子信賴和敬重。②孩子很看重父母的工作表現,對在工作中或專業上有所成就的父母,孩子常感到幸福和自豪。③家庭學習氣氛濃厚,父母勤奮好學的許多細微末節,會出人意料地成為激勵孩子發奮讀書的興奮點。④懂得子女內心世界,性格開朗豁達,和子女有共同語言,能給子女啟發和幫助的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往往威信就高。⑤以身作則、說話算數、作風民主、賞罰分明、以理服人、不打不罵、不以家長權威壓製子女的家長,更能得到孩子的敬佩。⑥父母教育思想一致,對孩子的要求統一。應避免父親粗暴,母親嬌慣,自身言行前後矛盾,這會使孩子無所適從。⑦夫妻關係和諧,家庭美滿,互相幫助,具有高尚的倫理道德和民主的家庭風氣,並且業餘愛好高雅,夫妻舉止文明和不在孩子麵前表示夫妻過分親熱和纏綿的家長,是孩子所尊重的。⑧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助人為樂的父母,常給孩子播下正直、熱情的種子。⑨對子女的合理要求,包括物質方麵的要求,給予適當的滿足的父母,也是孩子所喜愛的。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的權威隻能出於一個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為的各個方麵一換句話說,就是父母兩個人的全部生活,他們的工作、思想、習慣、感覺和意圖。”答案就是這樣的簡單而樸素。
導致兒童少年犯罪的家庭類型有哪些?
世上幾乎所有做父母的都懷有望子成龍之心,然而,子女健康成長是需要有好的家庭環境的。下麵列舉幾種容易導致子女犯罪的家庭類型,以引起家長的警惕。
①虛偽型:這類家庭的父母常常當麵說一套,背後行一套。平時在子女麵前講謊話,灌輸所謂“不講瞎話辦不成事”的思想。教育子女一切以個人得失去衡量事物、對待別人。
②不信任型:這類家庭的父母對周圍的人抱懷疑、提防的態度。在接觸人時,常常因一些小事抱怨自己家吃虧。當子女與別人發生矛盾時,他們總認為自己子女是受害者,表現出“護犢子”。
③虛榮型:這類家庭的父母無論在什麼時候,總好表現出髙人一頭,別人不能比自己強。在對待子女和別人相處方麵,總是片麵地強調虛榮心。
④享受型:這類家庭的父母好逸惡勞,對子女不進行勞動教育,甚至慫恿子女不參加任何社會公益活動。
⑤冒險型:這類家庭的父母為了追求舒適優厚的生活待遇,往往不擇手段,不顧法紀,隻要為錢,什麼都敢幹。對待子女發生的違法行為,不以為然。
⑥動武型:這類家庭的父母一遇矛盾,就以武力壓服別人。在教育子女時,常常灌輸“拳頭裏出真理”的錯誤觀念。
教育孩子時為什麼要在方法上保持一致?
現在絕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和袓輩都對孩子寄以殷切的期望。但由於家庭成員的社會經驗、文化修養等的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千差萬別,常見的是父輩要管,祖輩要慣,丈夫要嚴,妻子要寬。為此,不僅婆媳不和、夫妻反目者並不鮮見,而且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清。日久天長,孩子就學會看風使舵、屈服壓力的處事辦法,家中誰的權力大、誰厲害就聽誰的,心靈中打下“強權出真理”烙印;甚至學會兩頭討好、利用矛盾和製造矛盾,以便從中得利。這勢必嚴重影響孩子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尤為嚴重的是,在這不和諧的家庭氣氛中,孩子往往被搞得煩躁不安,形成冷漠、殘酷、戒備、攻擊、說謊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具有以上情況的家庭,應當怎麼辦呢?第一,要用正確的教育思想統一家庭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方法一致,不是一致溺愛,也不是一致打罵,而是學習有關的家庭教育知識,加強家長自身的思想文化修養,創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氣築。隻有端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才能一致。第二,家長要經常共同分析孩子的情況,研究教育方法。如果教育方法上有分歧,要及時協調,不要當著孩子麵暴露矛盾,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麵互相指責和貶低對方。第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前後一致。有的家長以自己的感情決定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心情好時百依百順,在心情不好時拿孩子當撒氣筒,往往對同一性質的問題處理方法自相矛盾。這種情況在一些家庭中普遍存在,應引起家長的重視。有位教育家曾說過:“一個孩子就象一塊大理石,有幾個雕刻家都在這塊大理石上進行雕刻。如果他們的目標、方法、內容一致的話,就可以把大理石雕成美好的形象;如果大家的作法不一致,就會使整個大理石被毀掉。”家庭中幾方麵的力量應形成一個合力,發揮整體的.效應,使兒童少年的心理得到最好的熏陶,產生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