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形成教育合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3 / 3)

(3)協調作用

素質教育是當今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趨勢。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要被社會廣泛接受,仍需要有關方麵做大量的工作。在形成教育合力的過程中,教師的協調作用表現在主動聯係家庭、社區各種教育力量,通過宣傳素質教育思想、現代教育觀念,介紹學校在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采取的改革舉措和新動向,爭取各方麵的理解、支持、配合,發揮各方麵的優勢,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優化教育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等方麵。

這種協調作用首先表現在加強家校配合方麵。例如,學校決定減輕學生額外的學習負擔,留出時間讓學生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家長卻擔心這樣會影響孩子學習而不理解、不支持學校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向家長耐心解釋減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讓家長明白減負並不等於放鬆學習,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以打消家長的顧慮,爭取家長的支持。這種協調作用還表現在主動聯係社區各種教育力量以獲得支持和配合上。例如,請當地解放軍擔任校外輔導員,做學生軍訓工作;請社區中的老紅軍、勞動模範講革命傳統,講愛崗敬業的先進事跡;帶領學生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參加家鄉的“山川秀美”工程的活動,在實踐中使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請新聞媒體關注配合學校的教育改革,報道學校和師生、家長及社區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等。

2.教師在形成教育合力過程中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學校教育在教育合力中處於主導地位,在形成教育合力的過程中教師起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是教師的重要任務。為完成這一任務,教師應具備以下幾種心理素質:

(1)整合意識

現代學校教育一改過去封閉式教育的特點,成為開放性教育。學校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們越來越感受到,單憑學校的力量已無法完成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的任務,它必須是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由於學校教育的特殊地位,開發、組織各種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任務就自然而然落在了教師身上。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整合意識,隻有具備整合意識,才可能產生整合各種教育力量的行為,從而協調好學校、家庭、社會等種種教育力量的關係,最終形成教育合力。

(2)主動精神

在整合各種教育力量的過程中,教師應采取積極態度,主動與家庭、社會有關部門聯係。向他們介紹學校的情況,介紹學生的情況,宣傳教育孩子的科學知識和方法。也可以向他們講明學校遇到的困難,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表明希望獲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希望他們參與學校教育的願望。通過不懈的努力,讓家庭、社會意識到,他們也有責任有義務為培養下一代出一分力,從而與學校產生交流與互動,為教育、培養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如果教師的工作不是主動爭取,而是被動等待,那麼校外教育資源就不可能成為教育合力的一部分,從而使學校教育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3)平等態度

教師在整合各種教育力量時應采取民主的作風,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合作者。居高臨下或妄自菲薄都不利於教育合力的形成。首先要尊重家長,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家長。一方麵教師對每位家長都要一視同仁,不應以家長的地位、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將家長分成三、六、九等而采取不同的態度;另一方麵,教師和家長應當是平等的,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傲視家長,而應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家長談話時要用商量的口吻,不可盛氣淩人,更不應在批評學生時連帶家長一起訓斥,這種做法是極不禮貌、不恰當的,對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在與社會有關部門交往時,教師也應平等待人,以熱情、真誠的態度,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發揮各種教育力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