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推行考試改革,優化素質教育評價機製(3 / 3)

加強高中會考管理,充分發揮會考功能。高中畢業會考製度實施多年以來,對促進中學素質教育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如果能加大改革力度、加強畢業會考管理使其更趨完善,則必將對中學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第一,加大會考成績在高考錄取中的權重。為了落實學生在體、音、美、勞等方麵的發展以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我們建議將體育、音樂等科目也納入會考之列,由區縣組織考核並將成績記入檔案;對於報考本科院校尤其是報考重點院校的考生,可考慮增加會考等級要求同時在電子檔案中提供考生的會考成績,供高校在錄取時參考。以上做法,會迫使中學按照教學大綱開足所有課程。第二,在政治、曆史開卷考試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更多學科的開卷會考,以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的考查;改外語會考為等級考試,此等級證書在高考錄取、考研等方麵發揮其應有作用,或作為保送和免試的條件,以調動學生自覺學習外語的積極性。第三,嚴肅考風、考紀管理,使高中會考具有公平、公正以及權威性。建議把高中畢業會考放在與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由省教育廳會同省考試中心派出會考巡檢組,分赴各考點監督檢查考風考紀;對於頂風違紀行為應與高考同等對待,嚴肅查處。

逐步增加保送生名額,促使中學向素質教育轉軌。建議適當增加保送生的預選名額,使高中會考成績全A者或者高中會考成績達到保送生必備條件(高考科目全A、其他科目達到B等以上)的考生,都有資格參加保送生的預選考試。這樣做的結果,勢必可以給更多的學生特別是普通中學的學生,提供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還可以在保送生製度方麵引入公平、公正的競爭機製,打破了保送生隻能在重點中學選拔的這種不公正規範;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為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一種積極的精神氛圍。

逐步加大高校在整個高考工作中的自主權。首先,建議加大高校在考試管理中的自主權,以加大考試管理工作的力度,進一步防止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盡管在高考作弊防範問題上,各級政府及考試管理部門都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各種防範措施,但種種原因使得考場作弊現象仍屢禁不止。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可考慮采取由高校管理各個考點、地方招生辦監督執行的形式;在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把考場設在高校內。其次,建議加大高校在高考招生問題上的自主權。隨著高校擴招以及社會力量辦學規模的迅猛發展,高考招生應向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過渡,最終實現高校自主招生、省考試中心監督協調的高考招生體製。為此,我們建議在部分重點院校實行推薦選拔的招生製度(類似於重點師範院校提前招生)——重點院校的部分專業拿出一定的名額,由考生所在中學推薦(其條件應與保送生等同),高校根據專業需要考查兩到三科後統一劃定分數線並決定錄取名單,報省考試中心審批;已被錄取的考生不得再參加當年的統考。第三,建議加大考試形式多樣化的改革。在目前推行“3+X”的基礎上再試點“2+y”的模式,其中“2”表示語文、數學這兩科參加全國統考,“y”表示外語的等級考試和高校的自主考試,再由高校根據“2+y”成績劃線錄取,省考試中心審批。由於近年來重點院校對入學新生一般都要進行數學和外語兩科的測試,特別是對高分段學生進行摸底排隊,對優秀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所以如果將這種業已存在的入學後考試改為入學前的招生考試,那將會使多方受益。

逐步實行“兩試合一”製度,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其中第一種方案,可考慮試行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會考、高考“兩試合一”,將高考的選拔功能納入會考之中。由省考試中心劃定各級、各類院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高三學生可根據省考試中心提供的三科會考成績選報適合的院校及專業,招生院校對報名考生組織相關科目的考試後再擇優錄取,報省考試中心審批。第二種方案,可考慮將高中畢業會考改為自考管理形式。所有會考科目合格後,學生憑著高中畢業證書和會考成績單即可直接到相應高校或區、縣招生辦報名參加高考,而高考的考試科目僅為相關學科以及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使高考管理社會化。這樣做,既可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可減小中學所背負的高考升學率的壓力。

逐步實行高考與中學徹底脫鉤的改革措施,中學不再參與高考的報名、考務管理、錄取以及成績反饋等工作,使高考像自考、成人高考那樣走向規範化、科學化、社會化。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考對中學素質教育的負麵影響問題;深化中學教育的內部改革,標本兼治,全麵貫徹教育方針,鼓勵老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開闊師生眼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充分發展其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什麼叫健康?您的學生健康嗎?

中國的青少年學生是不是朝氣蓬勃?

您會指導學生自我心理調控嗎?

§§第六章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