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室的櫥窗前,輕輕地述說著,是如此的平淡,如此的不經意,好像這一切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然而,我卻知道,你的身旁就是曆史,你現在正撫摸著它。雖然你不曾拿槍去參加戰鬥,你卻用自己的青春,在這裏為中國革命的音樂史譜寫了第一個激越昂揚的旋律。作為我黨早期音樂工作者,你為我國革命音樂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你創作的《自由神》《新編“九一八小調”》《中華民族不會亡》《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畢業歌》以及根據郭沫若長詩《鳳凰涅槃》譜寫的大合唱等歌曲,都曾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冼星海來到魯藝後,你主動將音樂係主任讓給他,使他有了更多的發揮音樂才能的機會。你還擔任過魯藝的教務長,魯迅藝術學院的副院長。解放後,你曾受命籌建中央音樂學院,爾後又擔任中央音樂協會主席、國際音協理事等職務。然而,你卻沒有說這些,隻是在談到當年到延安時,你才顯得那樣神采飛揚,富有感情:“延安的天是自由的天,延安的地是自由的地,在這裏讓人感到安全、愉快。當年,我們一到延安,就像回到了家裏,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談到當前音樂界的一些現象,你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現代派不適合中國國情,流行歌有一部分很庸俗,有的演員在台上連滾帶爬,群眾接受不了,媒體不應該多宣傳。音樂應該大眾化,讓大家喜聞樂見,但不要超越群眾的欣賞水平,不要媚俗。”
你輕輕地說著,你認真地思考著。我知道當年你和大家倡導並掀起了一個新音樂運動,為我國音樂的通俗化、大眾化作出了卓越貢獻。你譜寫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陝北公學校歌》《畢業歌》等歌曲,曾經像火焰一樣燃起人們火熱的激情,激勵人們去學習、去生活、去戰鬥,是那樣地受到群眾的喜愛和歡迎。作為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你還撰寫了我國第一篇論述繼承民族音樂遺產問題的專著《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提綱》,積極促成了《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等重大文化項目的實施,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音樂理論財富。然而,你並不提起自己輝煌的過去,隻是冷靜思慮著今天……
你輕輕地說著,我靜靜地聽著。
你站在我麵前,穿著一件灰色的風衣,戴一頂灰色便帽,使我怎麼也不能把你和著名音樂家的稱號聯係起來。看著眼前的你是這樣樸素平凡,這樣溫良謙和,我突然明白了海不揚波、山不顯峰的道理。我曾在書本裏讀過你,曾在歌曲裏聽過你,卻不曾想到在那激勵人心的音樂世界裏,你就是一個樸素無華的音符。
也許,在事業上轟轟烈烈,在生活中平平靜靜,這就是你的情操。
我想,生活之歌其所以這樣美妙,也許就是因為有了你這樣樸素無華的音符。
樸素,是一種美麗的極致。
1989年1月21日
以上均選自《延安報》
作者簡介:
張春生,生於1954年,黃陵太賢人。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歲月有痕》《延安你好》《聖地科技之星》等。現任《延安日報》社總編、延安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