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會議室出來,李鵬總理又來到村辦小學,看望了上課的小學生和老師,詢問了教學和學習情況,勉勵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接著,他又踏著彎彎曲曲的黃土路,察看了果園和果庫,不時告誡村幹部要有經濟眼光,進一步搞好扶貧開發和深加工工作。

老漢們咧嘴娃娃們笑,咱們的親人回來了。農民劉厚旺和妻子陳愛珍,興高采烈地把李鵬總理迎進他們家。李鵬總理坐在炕頭上,問當家的哪裏去了,說著便“娃他大、娃他媽”地叫起來,親熱得像一家人。

李鵬問:“你們家幾口人?”

“7口人,我倆和5個娃娃。”

李鵬總理笑著說:“計劃生育超過啦。”

“我們結婚早嘛。”老劉嘿嘿地笑著說。

陳愛珍補充說:“娃娃都大啦。”

李鵬又問孩子的情況。聽說老漢有3個女兒,最小的15歲,最大的21歲時,便問:“出嫁沒有?”“沒有。”李總理說:“這一點,你做得很對,孩子不要早婚,要計劃生育。”劉厚旺夫婦說他們不識字,鼓勵孩子學習。李鵬親切地說:“對,給孩子留下財產是次要的,知識是最主要的。”

李鵬抬頭看了看粉刷得雪白的窯洞,問女主人:“你這全是石窯嗎?”

“全是石窯。”陳愛珍答道。

李鵬說:“我們當年住的窯完全是土窯,而且連白灰都沒有刷。你這窯比毛主席當年住的都好。”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陳愛珍說:“現在看毛主席住的窯確實不好,我們什麼都好了……”

“是黨的政策好。”劉厚旺說。

從劉厚旺家出來,李鵬同誌又看望了兩戶農民,然後來到萬花鄉農田基建工地。看著剛整治不久平展展的土地,李鵬總理不時詢問村上的幹部,每畝可以打多少糧食?上麵有沒有水庫?村幹部告訴他地修好後,準備群眾投勞打石頭,在上麵打一座水壩,搞自流灌溉,達到穩產高產。

從農田基建工地可以看見肖渠村一排石窯齊嶄嶄、亮錚錚。市上在這裏蹲點的同誌說:“這個村112戶人家,除了3戶其餘的都住上了新石窯。這3戶也正在打石頭。”

李鵬總理聽了很高興。

“再見!”李鵬總理同群眾一一親切握手後,登上麵包車,向鄉親們揮手告別。鄉親們佇立在田邊,向總理報以熱烈的掌聲。麵包車遠去了,掌聲還在響,手兒還在招……

選自1990年11月27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張春生,生於1954年,黃陵太賢人。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歲月有痕》《延安你好》《聖地科技之星》等。現任《延安日報》社總編、延安作家協會副主席。

銀笙,1946年出生於陝西省宜川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協會會員、陝西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曾出版長篇小說《狼煙》《嘯傲長天》《銀笙散文集》等1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