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
最早認識郭興才先生的時候,他正擔任黃陵縣政府主管文教衛生的副縣長。不是很熟悉。印象中,他更像一位衣著樸素、不苟言笑的文化人。
事實上,即使在當時,他也是“書名”大於“官名”的。1993年,我的詩集和段靖奇的散文集同時列入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子午嶺叢書”,書出版的時候,在扉頁上,有兩個人的題詞,一個是王巨才,一個是郭興才。他的字很清俊,很超脫,也很內斂,從裏麵隱約感覺得到他內心的一片淡泊與沉靜。
除此之外,我對他沒有更多的了解。直至再見到他時已經退休,卻比十多年前更顯精神。接觸過幾次,又覺得他其實很平易也很隨和,言語很風趣。
這時,他已經是當地很有些名望的書法家了,作品曾入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中國書法大展等,而且時常被一些國際書法展、書法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參加,學生也帶出了不少。
我不大懂書法,但比較喜歡收存一些同時代人的墨跡,裝裱成卷軸,放在櫃子裏麵,隔上一段時間,翻出來,一一展開來看,像看書、看畫一樣,是一種享受。不一定都是名家,但題寫者必定都是我所熟悉和敬仰的人。那裏麵,除了字本身所傳遞的一切審美信息之外,還有每一位書寫者的音容與風範,都會在展卷之間,跟隨墨香與紙香一起浮現出來。
在這些卷軸中,便有郭先生送我的四條屏舒元輿詩《橋山懷古》,同時送的還有他主編的《黃陵書畫集》,是陝西旅遊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
大約是在2005年的深秋,跟一位年輕朋友算是郭先生的入室弟子——一起去辦公室拜訪他,聽他很隨意地講一些學書習字的道理。隻是,他並不隨便給人寫字,不是因為潤格、拿架子之類的原因,而是對人對己一貫嚴謹,很少應景應製之作。因此,他說他在聊天的時候不寫字,等他回家後寫好了再拿給你。
隔過一個禮拜左右,突然接到他打來的電話,說字寫好了,你過來拿。
再次到他辦公室,看到的就是那幅極俊秀的楷書四條屏。他排好順序,並排平鋪在地板上,同時還放了他寫的另外幾幅不同書體的作品。我們慢慢看時,有人進來請教他一些工程上的事情。
他回到辦公桌前,對著圖紙,用剛才講書法時一樣低緩溫和、語氣肯定的聲音,講一些很專業的技術術語。聽上去,像是某一項工程的總工或總指揮。
早聽父親說過,他從政協副主席的位置退休後,就返聘在城建局當技術顧問。當時,因為不了解他在出任副縣長之前的從業背景,還很納悶了,想他即便返聘,也應該是一些文化團體或機構裏麵的藝術顧問、總監之類才對,怎麼會是建築方麵的技術顧問?
實際上,郭先生的第一專業身份便是高級建築工程師,是國家注冊建築師,曾被延安市土木建築學會推選為常務理事。他在建築行業已經有20多年的從業經曆,全延安市第一個縣級設計單位——黃陵縣民用建築設計室,就是他創建的。20多年來,不僅黃陵縣到處有他設計的作品,而且北到洛川、富縣,南到宜君、銅川,也都有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