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老為了構思一幅龍柏畫,常常廢寢忘食,獨自伏案靜思。有時正當他構思入了迷,老伴卻把飯端來驚動了他的思路時,魚老皺眉訓斥老伴。有時夜深人靜,剛要入睡,忽然靈感來了,他急忙起身,顧不上把衣服穿好便伏案作畫。他把全部心血傾注到軒轅古柏書畫創作中去。他的“黃帝手植柏”像一把綠色的巨傘,蔭護著華夏子孫生息繁衍,中華民族根深葉茂。仔細觀賞他的“手植柏”“龍角柏”“龍灣柏”“龍尾柏”“臥龍柏”便能體會到“始祖乘龍升九天,中華氣宇貫長空”的意境。“石縫柏”盤山繚繞,頑強不屈,曆史的滄桑使華夏之魂浩氣長存。黃帝廟院內的“抱桐柏”是82000多棵古柏群的一大奇觀,海內外炎黃子孫常在樹下流連忘返,可在魚老的筆下寓意華夏兒女在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成長。“鴛鴦柏”下,芳草青青,中華民族古老的愛情就此誕生,純樸的愛情火花就在這裏燃燒,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炎黃子孫千秋萬代。“八仙過海各顯神靈,九龍騰飛振興中華”“寧可我的筋骨碎,甘灑熱血寫春秋”,句句詩情道出了魚老作詩繪畫崇高的內心世界。魚老先生的作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盡在筆端,詩、書、畫三者融為一體。
1996年以來,魚老已辦個人書畫展4次,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界人士參觀了他的畫展後,讚不絕口。省武警學校的官兵看了畫展後,給魚老行軍禮,河北、青海、山西、內蒙古、寧夏等全國許多謁陵祭祖旅遊團觀看了魚老的畫展後留言誇讚:魚老的古柏書畫畫出了民族精神、畫出了民族氣節,是當今我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魚老對古柏書畫藝術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辛勤的勞動。他把半生積蓄的5萬多元全部投入到古柏書畫的創作中,生活卻十分簡樸。魚老衣著樸素,鼻梁上架著一副高度近視鏡。走進他的書屋,一個藝術家的氛圍便展現在眼前:“鷹擊長空”和“馬到成功”的巨幅畫掛在畫室,一張老方桌,一把折疊椅。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畫筆和硯台。來到客廳,隻見一台14吋電視和一套破舊見絮的長沙發。魚老的眼睛幾度失明,現在他的視力一個為0.01,一個為0.0,就這樣一個幾乎是盲人的老者卻硬是完成了他的人生追求。魚老是當今少有的物質上的乞丐,精神上的富翁。
魚老名氣大了,除了新聞媒體報道外,南京金陵書畫院聘請他為書畫高級研究員,耀縣柳範書畫院聘請他為副院長。魚老說他的時間很緊,還要創作一些書畫。我相信,憑他的這種孜孜不倦的頑強精神,一定能夠創作更多更好的書畫作品,也一定能帶領出一批優秀的學子。
選自1999年《華夏》3、4期合刊
作者簡介:
王金毛,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48年9月出生,陝西富縣人。曾從軍6年,在富縣廣播電視局、宣傳部從事新聞工作。1985年調入黃陵縣廣播電視局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