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時40分,因水太大,我村大橋因(排)流量不夠終於被衝毀,大水進了村公路,村民用土袋堵,才使水沒有進村。”
“下午5時左右,居住在深水尾的王小強一家三口被水圍困,打來求救電話。我們因水困不能前往救援,就用電話叫雨家灣村民勝全帶領雨家灣村民翻山前去救援,並向香房行政村村主任撥出求救電話,請他們火速增援。香房行政村村主任世賓帶領村民也前來增援。晚7時50分,雨家灣打來電話,王小強一家三口被平安接到了雨家灣。”
“8月29日上午12時又開始下雨,到下午4時下降的河水因下雨再度上漲。搶險領導小組把責任明確落實到每個黨員幹部,每個人分管幾戶,全部黨員夜晚不睡覺,輪流到河邊觀察水情。29日一夜沒事,30日清晨7時左右,村民陳天寶前來告急,他家磚窯快要倒塌。搶險隊經過1個多小時的苦戰才將陳天寶財產全部搬到院子裏。剛搬完一會兒,其窯掌就倒塌了。其後,把人也安全地撤到學校暫住。”
“這次洪水造成我村三座生產橋被衝塌,三座生產大壩被衝毀,淹沒水稻79.9畝,玉米79畝,大豆13畝,蔬菜16畝,共計188畝。造成40畝糧(食)田被衝毀,再不能耕種。村民陳安平四孔磚窯被水衝得不能再住,村民陳天寶四孔磚窯被水把地基衝毀,磚窯已破裂,也不能再住人。”
到現在為止,我村電話不通,沒電,也和外界失去聯係,有很多村民沒糧吃,請求支部和上級政府盡快給予援助,解決村民的生活和住宿問題。
看著這些飽含著人民群眾對黨組織、對上級政府充滿信任的燃燒著的字句,記者的眼睛也不由得濕潤了起來。
在城區塌陷最嚴重的印台山一帶,村支書鄭秦忠、村主任王天寶帶領幹部群眾堅持抗洪一線,4天4夜未曾合眼。靠近河沿的幾排房子地基下陷,吱吱作響,眼看就要倒了,鄭秦忠讓村民撤離到安全地帶,自己隻身下到已經垮塌的河堤下填沙袋。“這裏危險,你們撤離,我來幹!”關鍵時刻老鄭的這些話,至今仍被黃陵縣城區辦事處的同誌們傳誦著。
為抗擊“8·26”“8·29”洪災,黃陵縣到底多少人是帶病堅持搶險,有多少人孩子到外地上學沒顧上送,有多少人為勸導危險地段的居民撤離而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有多少人不顧生命危險,與死神擦肩而過,有多少人舍自己之小家而為公眾之大家……這已是任誰也說不清的一個謎了。但有一點,“橋垮了,堤垮了,黃陵人的精神沒有垮;電斷了,路斷了,黨與群眾的聯係沒有斷。”雙龍鄉黨委書記張浩雲的這兩句話,就是對黃陵人民勇鬥洪魔的戰鬥精神的極好概括。
下篇
“我們希望能有外援,能夠爭取到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但我們首先要靠自己。我相信黃陵人民一定能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再建一個土地肥沃、山川秀美、設施完備,人民富足的新黃陵!”——高合元、趙輝遠如是說。
麵對這場空前巨大的洪災,黃陵縣委、縣政府一不等、二不靠,科學決策,緊急搶險,帶領黃陵人民勇敢地與洪魔作戰,用行動又一次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黃陵縣的廣大幹部職工也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紛紛向災區群眾捐款捐物。黃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薑潤虎說:“黃陵縣的幹部職工以及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這次抗洪救災中的表現,說明這些年的‘三講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學習,的確是有成效的。”
記者帶病在黃陵縣城鄉采訪的那些天,感觸最深的就是,盡管遭受了數十年不遇的這場大災,但你在黃陵卻看不到人們想象中的那種“受災相”。不管是受損的單位,還是遭災的農家,人們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沒有變,重建家園的勁頭沒有減。雙龍鄉一戶農民的窯掌被泥石流衝垮了,眼下他們隻能用彩條布搭起個簡易帳篷,住在院子裏。當記者前去采訪時,這家的女主人笑著將記者一行迎回“家”。記者問她,“遭了這麼大災,看你好像一點兒也不慌啊?”“慌啥哩嘛!村上、鄉上、縣上都關心著咱嘛——這要在過去,可就不得了啦!”
黃陵縣委書記高合元、縣長趙輝遠對記者說,洪災發生時,盡管我們盡最大努力做了較為充分的防、搶、撤預案和防備工作,基本保持了災區的穩定,但畢竟損失慘重,抗災救災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災區的生產發展和群眾生活都麵臨很大困難。目前我們已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紮實搞好生產自救和恢複重建工作。一是進一步核實災害損失,千方百計籌措救災款物,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等各方麵的問題,確保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確保災區學生能夠按時入學,不發生因災失學、輟學現象,穩定群眾情緒。二是按照先通後暢的原則,抓緊搶修因災損毀的道路、通信、電力、水利設施,確保防汛、人畜飲水和災區恢複生產的需要。三是做好水源保護、飲水消毒和食品衛生工作,確保災後不發生疫情。四是積極恢複生產,及時修複水毀農田,加強對水毀田塊的大田管理,最大限度彌補災害損失。五是深入開展防汛隱患的普查工作,加強對天氣、水情變化和病險庫壩、地質災害地段的監測,尤其是對黃花溝、高石崖砭和印台山等高危地段,縣上已落實專人,嚴密監測,隨時掌握,隨時報告。與此同時,縣上還及時健全預警預報網絡,規範運作程序,完善預防方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六是樹立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儲備充足的抗災救災物資,並發動群眾自備自儲各種抗災應急物資,提高自救能力。七是加強防汛值班,堅持實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並建立6小時零報告製度,保證防汛通信的暢通。組建強有力的抗災搶險隊伍,保證一旦發生險情,立即投入戰鬥。
高合元、趙輝遠說,今年以來,我縣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設施改善、工農業發展及城市發展和災害治理。由於今年前季“非典”疫情的影響,我縣旅遊業受到重創,財政收入減少1000多萬元;蘋果產業受病蟲害和雹災的影響,使縣財政少收500餘萬元;再加上增支因素,財政缺口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希望能有外援,希望我們能夠爭取到上級黨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但我們首先要靠自己,要充分挖掘內在的抗災自救潛力。我相信黃陵人民一定能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再建一個土地肥沃、山川秀美、設施完備、人民富足的新黃陵!
縣上領導的話落地有聲。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所描繪的美麗遠景,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更加美麗的現實!
選自2003年9月16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張興源,1959年出生,安塞人。《延安日報》社記者,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歲月的浮雕》《土地·鳳凰和人》《走在冬天的雪地裏》《杏雨村隨筆》等5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