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鄉兒女戰洪圖——黃陵縣抗擊“8·26”“8·29”特大洪災紀實(2 / 3)

如今距離“8·26”“8·29”已經有些日子了,但那些“8·26”“8·29”抗洪搶險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卻仍然叫人記憶猶新。正因為有了他們,洪災所帶來的損失才被降到最低。以下這組鏡頭,就是記者從黃陵縣“8·26”“8·29”抗洪搶險中剪輯的幾個珍貴鏡頭。他們也許不能完全代表英雄的黃陵人民,但他們仍然是黃陵人民中最值得頌揚的一群。

——關鍵時刻,他們是一支拉得出去的隊伍。提起黃陵縣武裝部在這次抗洪中的表現,黃陵縣人民無不交口稱讚。黃陵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說:“這是一支拉得出的隊伍,不愧為人民的子弟兵。8月26日晚11時30分,剛剛參加完縣上抗洪搶險緊急會議的人武部長張紀源一回到部裏,即刻組織召開了人武部抗洪搶險動員會。不到12點,一個由人民武裝機關幹部、民兵應急分隊等組成的108人的抗洪搶險隊伍開赴抗洪一線。誰也說不清他們背了多少個沙袋,誰也說不清他們堵住了多少處險堤,他們就這樣大氣也未來得及喘一口,從8月26日晚上12點一直幹到8月27日早上7點多,連炊事員也與大家一同出工了。疲憊不堪的人們胡亂躺了一會兒,連口早飯也沒來得及吃,不到10點鍾又奔向了大堤。直到27日下午3點多,水位開始回落時,戰士們才回到部裏,吃上了兩天來的第一頓早餐。”

8月30日,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鄒庚壬中將、陝西省軍區參謀長王懷明來黃陵檢查工作。看到黃陵縣人武部部長和政委都是滿身泥土,鄒副司令充滿敬意地兩次給他倆舉杯敬酒。當鄒副司令員的第二杯酒剛剛端起時,張紀源部長的手機響了,原來河堤又一次出現險情,需要他趕回現場指揮救災。於是,鄒副司令舉起自己的杯子,與兩位抗洪英雄碰過杯後說,“你們立刻出發,不要陪我們了!”鄒副司令員一行原計劃要在黃陵休息一下,但是為了不影響黃陵縣人武部的抗洪救災工作,匆匆吃過午飯就悄悄離開了。

——隻要群眾多一分安全,我們就多一分幸福。黃陵縣公安局是這次抗洪搶險的又一支生力軍。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公安戰士的身影。8月24日到8月25日,洪水越過位於沮河岸邊的正大石化加油城圍牆,衝開了地下的汽油、柴油罐,致使罐內的汽油、柴油外泄,院內外水麵上漂起了厚厚的油層。此時,院內還有100噸庫存汽油,緊挨這100噸汽油的就是210國道收費站,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公司老總想到了縣消防大隊和武警中隊。正在河西搶險的消防大隊和武警中隊聞訊後,立即調兵遣將趕到正大加油城。30多名戰士不顧一切地跳進1米多深的水中,將圍牆打開一個缺口排放積水,有的戰士用臉盆將漂浮在水上的油倒入洪水中,有的戰士為搶救沒有被衝開的油罐,長時間浸泡在油汙中,皮膚被腐蝕得發紅發腫和潰爛了,仍然忍著疼痛堅持不下火線。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終於排除了險情,保住了油罐。加油城老總為感謝公安武警戰士們,第二天便冒雨給他們送上了大紅的錦旗。

8月28日,麻灣水庫告急。倘若麻灣水庫被衝垮,那麼下遊就要多出214立方米/秒的流量,處在下遊的黃陵縣城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消息傳來,店頭公安分局除一人留守值班外,其他同誌迅速開赴現場。他們與黃陵縣民兵應急分隊及當地群眾,一天一夜,將300多萬石塊填入將垮塌的大壩護堤。這一天一夜,暴雨如注,狂風怒吼,上遊不斷有險情傳來,已被懸空的防護大堤隨時都有塌陷的危險,走在這被懸空的大堤上,就無異於與死神訂下了契約。然而,這支鐵打的隊伍硬是沒有一個掉隊。

當得知相柳村預製廠內有一老人被洪水圍困在房中時,店頭鎮公安分局刑警中隊隊長楊益亭立刻帶領民警向進紅、寇小龍、楊文學趕赴現場救援。時值子夜,該房周圍200米以內全是一人多深的洪水,他們隻好沿村後洪水較淺的地方探路。不想就在民警們遊到距該房約20米時,隻聽轟隆一聲巨響,圍牆倒塌。民警們冒著生命危險,奮力向前遊去。在距老人約七八米時,又是一條水深兩米多的壕溝,民警們急中生智,將此前備好的一條繩子扔到老人跟前,讓他把繩子綁在樹上,民警與老人同時接著繩子往前走。老人剛被救出的一刻,這間房子倒在一片汪洋之中。采訪中記者問楊益亭中隊長:“當時秋灣水庫護堤已經被旋空,一旦護堤塌陷,你們就被卷入滔天的洪水中,相柳村預製廠救那位老人時,稍有不慎也就會與死神打交道。麵對這一切完全可能危及生存的危險,難道你們真不害怕嗎?”記者滿以為這位中隊長會有一番“豪言壯語”,沒想到他卻十分平淡地說:“那時候誰也顧不上多想什麼,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群眾多一分安全,我們就多一分幸福。要不然,‘人民警察為人民’這話又該作何解釋呢?”

——向電力大軍致敬!從8月26日至9月2日,整整8天,對黃陵縣電力局來說是鍛煉隊伍、凝聚人心的8天。局長郭宏偉從汛情一開始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哪裏有危險,他就出現在哪裏。兒子上大學報到,他顧不上送,老母親腳部受傷無法動彈,他也沒時間照應;一名副局長妻子在西安臨產要動手術,他隻匆匆趕回去將這件家庭大事托付給父母,連夜又出現在抗洪第一線;110千伏橋山變電站進水,請示求支援,張軍副局長立即帶領人員拉上防汛沙袋,趕往工地,冒雨堵截;牛興海同誌已是年過半百,又有病在身,但當洪水到來時,他立即主動擔當起腰坪、店頭兩個所的現場救災總指揮,連續作戰,無怨無悔;張海濤、費明騏、王明明等同誌連續5天都隻能和衣睡覺,多日的疲勞,人的體能消耗已達到極限,隨便蹲在哪裏,不到兩分鍾就會鼾聲如雷,但隻要搶修電話一響,他們又都投入了緊張有序的戰鬥。在整個抗洪搶救過程中,黃陵縣電力局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始終衝鋒陷陣,一往無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黨旗添了光彩。正是憑著這樣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憑著頑強的過硬的本領,憑著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黃陵縣電力局向全縣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贏得了群眾的衷心尊敬和信賴。

中篇(之二)

——“這裏危險,你們撤離,我來幹!”不光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也不光是城鎮幹部和職工,就是農民,當洪水到來時,也表現了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協作與奉獻精神。“8·26”“8·29”洪峰到來時,雙龍鄉香房行政村已成一片澤國,周圍村民要想接近這個村,至少要翻越幾十裏、上百裏的山路。與香房村毗鄰的索洛灣行政村的幾位黨員幹部得知香房村困住兩位老人和一個孩子,便不顧一切翻山越嶺,趕去救人。為了及時將村上的情況報告給鄉黨委、政府,索洛灣村村支書柯小海不知繞了多少彎路,經曆了多少險情,才十分艱難地到達了鄉上。記者采訪時正好遇上這位年輕的村幹部,他給記者遞上了兩份特殊的“報告”,一份是索洛灣行政村崖頭莊村民小組給村黨支部的信,一份是村黨支部給鄉黨委、政府的信。其中崖頭莊村民小組給索洛灣村黨支部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