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鄉兒女戰洪圖——黃陵縣抗擊“8·26”“8·29”特大洪災紀實(1 / 3)

張興源

上篇

8月24日至8月30日,黃陵縣境內連續普降大雨,局部地區驟降暴雨,從而形成“8·26”“8·29”兩次罕見的洪峰。黃陵縣10個鄉鎮、1個辦事處、192個行政村370個村民小組10686戶49074人普遍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8億元,並有兩人在這次洪災中死亡。

“8·26”“8·29”洪災是黃陵縣近30年來遭受的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黃陵人民不氣餒,不退縮,精誠團結,密切協作,以他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曲抗洪搶險和災後重建的壯歌,令人感慨,更令人振奮。

洪水肆虐,災害無情,曾經美麗的城鎮、村莊,曾經豐饒的土地、田園,曾經堅固的道路、橋梁,一夜之間竟成狼藉一片,令人觸目驚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俠在黃陵縣視察災情時,對黃陵縣領導幹部說:“大自然給我們敲起了警鍾!今後的生產與建設,必須把水的因素考慮進去。”

翻開新編《黃陵縣誌·災害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

“1979年8月26日,太賢鄉下暴雨,平地積水深達1米。薑林溝飼養員被洪水衝走,程村、備村、安子頭等村損失夏糧70%以上、羊60餘隻。”

“1979年8月26日,黃陵日降雨量達106.8毫米,加之宜君縣老虎溝水庫垮壩後,當日13時左右洪峰流經黃陵(縣城),沮河水流量從174立方米/秒猛增到606立方米/秒。洪水衝毀各類水利工程54處,淹沒農田1.2萬畝,衝毀農田2000畝,河岸坍塌20多公裏,河流改道10多處,縣城沮河大橋被衝垮,西延公路交通中斷,通信線路受損,造成經濟損失達100萬元以上,糧食損失約320萬公斤。”

這是關於黃陵縣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的記載。但從《黃陵縣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水災在黃陵縣並不是最主要的災害,相反,旱災給這裏的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倒是不絕於書的。正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俠在黃陵縣視察災情時所說:“陝北曆來是十年九旱,人們普遍缺乏水患意識。”

然而,大自然的脾氣也並非一成不變的。今年8月26日,也就是1976年“8·26”洪災正好27周年的這一天,黃陵縣又經曆了一場極為罕見的滔天洪災。今年這場洪災造成的損失,百倍於27年前:

——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失。腰坪下芋子二礦井口崩塌,1人死亡;太賢鄉太賢村村民窯洞倒塌,1人死亡。另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0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0686戶49074人受災,3480間(孔)房屋倒塌;村民的糧食、衣物、家用電器、日常用品等不同程度受損,直接財產損失4748.42萬元以上。

——農作物受災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農作物受災麵積33264畝,其中糧食作物19499畝,經濟作物1376畝,主要集中在川道地區,受災作物主要為玉米、水稻、蔬菜、西瓜、果園等。作為全縣蔬菜專業村的城區辦北坡底、店頭鎮河腰村、橋山鎮龍首村蔬菜大棚及中小弓棚基本被毀。受災最嚴重的沮河、葫蘆河、洛河沿岸低窪地帶的農作物全部絕收,絕收麵積占到受災麵積的80%,直接經濟損失2236.42萬元。

——交通、水利、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縣境內沮河、葫蘆河、洛河區域66條生產路及縣鄉公路,57座橋梁被衝垮,雙五路、銅店路及葫蘆河川新修路基全部被衝毀,交通徹底中斷。尤其是雙五路的中斷,不僅使得上畛子監獄斷水、斷電,幹警及在押犯人的生活遇到極大困難,而且也直接影響到監獄的安全與穩定。210國道呼家灣、狄家川區段發生泥石流,泥石流湧向公路,致使路麵泥汙積水達1米以上,連接銅黃高速公路和210國道的主要橋梁張寨橋部分垮塌,車輛無法通行,致使銅黃高速公路關閉,210國道中斷;腰坪鄉山岔口橋梁被衝斷,造成附近3個村組與外界聯係中斷。洪水衝毀水利設施58處,其中攔河壩4座,稻田養魚680畝,衝毀灌溉渠道27公裏,人畜飲水工程12處,直接經濟損失100餘萬元。縣自來水公司大麵積進水,已嚴重影響到城區正常供水。橋山鎮官莊壩壩體出現缺口,致使官莊煤氣站和官莊村大麵積進水,煤氣站無法正常供氣,官莊村村民被迫遷到附近山上的安全地帶。新建黃陵中學建設工地周圍河堤嚴重垮塌,工地大量進水,學校無法按時開學。城區天然氣管道被衝斷,造成縣城供氣中斷,給全縣群眾的正常生活和外事接待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電力、電信、廣電等基礎設施毀壞嚴重,造成部分村組用電和電視信號中斷,通信不暢。以上基礎設施直接經濟損失3102.8萬元。

——廠礦企業不同程度受損。沮河沿岸7個煤礦、1個洗煤廠嚴重受災;店頭電廠大壩排洪渠被衝毀;第二水泥廠大麵積進水,造成斷電停產,至今仍未恢複生產;店頭煤廠、陶瓷廠、軒轅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數企業均不同程度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4.77萬元。

——林業係統嚴重受災。7個國營林場及消防隊、木材檢查站房屋進水,倒塌231間(孔),圍牆1413米,衝毀苗圃933畝、魚池17畝、溫室大棚800平方米、防火道路328公裏,衝塌水壩、護坡等多處,直接經濟損失268.86萬元。

——數十年一遇的洪災加劇了地質災害的發生。黃陵縣本來就是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之地,今年的這場強降雨,水量大,持續時間長,從而進一步誘發了各種地質災害的接連發生。210國道呼家灣段、狄家川段以及店頭七裏坡多處發生土質崩塌和滑坡現象,城區印台山地帶滑坡嚴重,運動加劇,居民生活道路及房屋均出現下陷和裂縫現象,15間(孔)房屋倒塌;店頭鎮曹家峪河床發生斷流,洪水瀉入附近紅石崖煤礦等11個礦井,致使礦井進水量達220萬立方米,對附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且直接影響到紅石崖煤礦的正常生產和在押犯人的安全。縣城水文站河堤嚴重垮塌,倉村鄉楊嶺、倉村、聯莊分別出現土地塌陷等嚴重地質災害。

據有關部門測算,以上各類災情給黃陵縣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08億元以上,使“非典”以後剛剛恢複了的縣域經濟遭到重創。

災害發生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社年,副市長劉廣全及時趕到黃陵縣災區,檢查災情,慰問受災群眾。並要求黃陵縣委、縣政府一定要千方百計保證受災群眾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9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俠帶領市委辦、市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門負責同誌,察看了黃陵縣龍首鄉農作物受災和縣城印台山山體滑坡情況。看到災情如此嚴重,王俠十分痛心地說:“陝北曆來都是十年九旱,群眾普遍缺乏水患意識,在修路、建房和進行其他建設時,對水害的防範措施考慮不夠。如今大自然給我們敲起了警鍾!今後的生產與建設,必須把水的因素考慮進去。”

中篇(之一)

“橋垮了,堤垮了,黃陵人的精神沒有垮;電斷了,路斷了,黨與群眾的聯係沒有斷。”這是黃陵人民抗擊洪魔的精神寫照。

“8·26”洪災發生後,黃陵縣委、縣政府在家的領導和相關部門連夜召開防汛搶險緊急會議,全麵安排部署了抗洪搶險工作。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薑文華總值班,縣委副書記白桉定,縣委常委令秀蓮、薑潤虎,武裝部長張紀源,政府副縣長王喜蓮、張清泉、趙和平、馮有國、馬存平分別帶領相關部門組成9個工作組,分赴受災最嚴重的店頭鎮、橋山鎮、城區街道辦,連夜組織低窪地區群眾搬離,認真巡查危險地段,正出席市第二屆黨代會的市委常委、縣委書記高合元,市委委員、縣長趙輝遠多次電話詢問災情,並對抗洪搶險工作作出具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