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造環境 人民創造財富——黃陵縣田莊鎮適應農村新形勢轉變職能的調查(2 / 3)

加強鎮黨委班子建設,打造高速“火車頭”。田莊鎮黨委堅持民主決策、民主議事和目標責任製度,堅持“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夯實了班子成員的責任,副職領導有職、有責、有權,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增強。鎮黨委書記朱俊龍、鎮長牛亞軍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變駕駛員為調度員,集中大量的精力跑資金、爭項目,形成了九牛爬坡、各盡其力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整體工作格局。

加強考核機製的建設,激發幹部的工作熱情。該鎮堅持做到對鎮屬站所、機關幹部、基層幹部任務有“交代”,責任有“說法”,先後出台了《首問責任製》《效能考核製》等12項工作製度和考核管理辦法。各服務隊年初有目標、服務有標準、工作有要求、發展有指標。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實行集中辦公、掛牌上崗,並設立便民服務室,領導帶班、節假日輪流值班,工作期間佩戴胸牌,對幹部的考核管理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突出崗上競爭。管理機製的創新使機關幹部工作任務細致化、工作目標具體化、工作程序透明化,大大釋放了幹部工作的潛能,激發了幹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出一支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幹會幹的服務幹部隊伍。兩年來,田莊鎮先後有5名幹部落選和待崗。經過自身努力,3名已經被重新聘用。一位重新被聘用的幹部說:“鎮上這種辦法非常好,能逼迫那些不懂技術、不懂管理的人認真學習,練就過硬的本領,不被社會所淘汰。我自己就是因為沒有實踐經驗,當初沒有被招聘,經過自己一年的刻苦學習,現在也重新上崗了。”同時,他們還把6名鄉土技術員吸收到鎮產業服務隊,在壯大了鎮服務隊力量的同時,調動各村年輕人學習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加強村級班子,培養致富的“領頭羊”。按照“交叉任職、精減職數”的原則,適當壓縮村組幹部人數,在縣財政的支持下,把村幹部的工資由原來的40-50元提高到250-300元,並把村幹部的工資細化為基礎工資100元、績效工資100元,獎勵工資50-100元“四大部分”,按照目標責任書,嚴格量化考核,月考核季兌現,形成了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製度留人的良性循環機製,大大激發了村幹部的工作潛能和工作主動性,服務意識增強了,服務水平提高了,服務的效果也明顯了。選派5名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村級組織得到了加強,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加強,使農村基層幹部真正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組織者和服務者。

政府重點做什麼?

“基礎設施落後是製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們為農民服務就是要解決單家獨戶難以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困難,從2002年起三年多時間,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300多萬元。”鎮長牛亞軍在記者短短的兩天采訪中多次提出他們的觀點。

近年來,田莊鎮千方百計跑項目、爭資金,不等不靠,幫民困、解民憂,每年堅持實施10件民心工程,各村組每年至少實施1-2個建設項目工程,使全鎮的水、電、路各項基礎設施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麵改善,徹底結束了住瓦房、吃窖水、走土路、畜耕作、無水澆的曆史,徹底改變了鎮村髒亂差的舊麵貌。

劉家溝、田河村是地處洛河川道兩個村子,本來自然條件就差,2003年秋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綿綿秋雨,使80%的窯洞出現險情,鎮上積極協調,把該村列入國家移民搬遷村,徹底改變該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基礎設施服務隊隊長羅紅偉同隊員們冒嚴寒頂酷暑,深入建設工地查質量、跑資金。群眾感激地說:“雖然是給我們蓋房哩,可他們就像給自己蓋房子一樣精心。”劉家溝整齊的三排平房已經建成,部分群眾搬進了嶄新豁亮的新村莊。田河村多半群眾搬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塬上新家園,一家一個獨院,三四間平房,一個小菜園,養花種草,高大的門樓可以開進小車,朱門白牆顯得格外醒目。提起住新房,田進榮高興得嘴都合不攏,說不完的感激、道不盡的好處。

田莊是個典型的旱塬,部分村組嚴重缺水。田莊鎮堅持每年建一個引水項目,近年來,先後實施了月子塬、田河、南聯、西王河、田莊街等5個引水工程,新建和改造水廠6座,不僅解決了人蓄用水,而且4300多畝果園實現水龍頭入園。群眾高興地說:“過去我們做飯洗臉水都省著用,現在不僅有吃的水,還有種菜養花的水。”我們在田莊各個院落裏都能看到新鮮的蔬菜,盛開的月季、牡丹……好一派田園風光。

俗話說:道路通,百業興。田莊鎮把修路作為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的首要任務,有計劃,有安排。全鎮鄉村道路總路程有51公裏,現在建成9.8公裏的兩條柏油路、13條39公裏的四級沙石路,共計48公裏,隻剩3公裏土路,今年內全部完成。修建生產路34條28公裏,修建公路橋、生產橋12座,基本實現了交通道路網絡化、主幹道路黑色化。當地群眾有句諺語:公路修到家門口,村連村,鄉連鄉,出門不用再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