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造環境 人民創造財富——黃陵縣田莊鎮適應農村新形勢轉變職能的調查(1 / 3)

王春梅

農業稅全免之後,鄉鎮改革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麵前不容置疑的一個急迫而凝重的話題。鄉鎮工作職能究竟如何轉變?工作重心是什麼?記者最近深入到黃陵縣田莊鎮進行了調查。

田莊鎮是黃陵縣一個偏僻的小鎮,轄17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820人。2004年,田莊鎮根據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需求,圍繞服務“三農”,大膽改革,徹底轉變職能,製定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思路,一個“小政府”撐起“大服務”的藍天,達到了政府創造環境、人民創造財富的目的,實現了政府管理體製的高效運轉,極大地解放和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如今的田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工作職能怎麼轉?

“現在鄉鎮職能必須轉變,否則我們就要失業,必須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粗放型向法製型轉變,由行政命令向引導服務轉變,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按照科學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為農民走向市場提供服務,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聯合闖市場;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服務,積極尋找市場,組織開展定向培訓,增強農民外出務工就業能力;為改善農民生活提供服務,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搞好村鎮建設規劃,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同時要切實關心特困人群和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妥善解決好貧困戶和災區群眾的實際困難。”田莊鎮黨委書記朱俊龍如是說,他也是帶領大家這樣幹的。

2004年,國務院一號文件出台以後,田莊鎮黨委經過一番認真思考和調查研究,找準政府服務職能與行政運行方式有效結合的突破口,創新施政理念,將幫助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保證農村社會穩定、加快發展鎮域經濟作為鄉鎮職能轉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整合現行機構和職能,對原來設立的機構和職能進行重組,取消了沿襲多年“領導包片、幹部包村”的工作體製,按照經濟服務和行政管理兩大職能,成立了黨建服務隊、農業服務隊(包括果業服務、畜牧服務、能源服務、鎮果樹站)、基礎設施服務隊、計劃生育服務隊和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的“四隊一辦”。將原來除財政所、農村中小學、衛生院外的計生站、農機站、農經站、畜牧獸醫站、司法所、文化站等“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員進行整合,按照職能全部編入對應的服務隊。

機構設置的變化,改變了以往以行政“命令式”“強迫式”為主的傳統工作模式,把鄉鎮工作由過去催糧要款的別動隊、刮宮流產的突擊隊、忙於應付的遊擊隊和催種催收的工作隊,變成了產業開發的服務隊、農村發展的指導隊。按照“歸口管理、發揮特長、因事定崗、因崗定人”的原則,鎮黨委副書記和副鎮長等鎮“領導”擔任起新成立服務隊的正副隊長或辦公室正副主任。領導和鎮幹部進行雙向選擇,隊長在幹部中選擇隊員,幹部根據各自特長選擇服務隊,最終達到“雙滿意”。現在的新機構,從事綜合管理的幹部由原來60多人減少為12人,占18%,而服務人員就占到總人數的82%。

黨建隊長段雲峰對記者說,客觀地看,這次改革確實為我們的鄉鎮幹部提供了一個充足的表現空間,我們再也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一心一意幹自己管的事情。兩年來,村黨支部班子更加團結,黨員在農村發揮了科技致富、穩定社會、扶貧幫困的積極作用。

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成立以後,推行“為民服務代理製”,大大方便了群眾,簡化了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所謂“為民服務代理製”,就是鄉鎮幹部為農民實行免費全程代理服務,變群眾跑為幹部跑,變多次辦為一次辦,變被動辦為主動辦,變隨意辦為規範辦。南巨頭一位外出打工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回鄉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由於不知道提交哪些材料,跑了兩三趟也沒辦成,現在她在外地打個電話就辦妥了。低保戶、貧困戶的補助金,群眾隨到隨領,對行動不便的他們就上門服務。田河村一果農高興地說:“現在我們種蘋果不怕買到假化肥農藥啦,什麼時間打農藥、什麼時間上什麼肥,服務隊早早就發通知、發技術要點,自己不會打農藥,請技術員就可以了。”

“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有限,信息來源有限,最講實惠,再好的產業、再新的技術,見不到利益,他們也不幹。典型引路,技術指導,市場運作,這是我們的指導思想。”農村工作隊隊長汪華告訴記者。

每一位幹部深有體會:“工作職能的轉化使緊張的幹群關係緩和了,過去群眾見了幹部躲著走,現在看到幹部主動往家裏請,工作是忙了點,但是好搞多了。”

管理機製創新啥?

新的機構建立起來了,如何讓幹部職工適應新的要求,做好服務工作,是該鎮職能轉變以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加強幹部職工學習,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和本領。作為新型鄉鎮幹部,沒有較強的政治思想和較好的業務素質咋能說服教育群眾。促進農民增收,現在最關鍵的是盡快熟悉業務,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和本領。田莊鎮按照“大教育、大培訓”的思路,堅持政治思想教育不斷線、業務培訓不間斷,把學習培訓、提高素質,打造一支願服務、能服務、會服務的幹部隊伍擺在重要位置。鎮黨委堅持中心組學習製度,鎮領導和機關幹部堅持半月一主題,一周雙學習(周二學習、周四討論)的集中學習製度,農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堅持一月一主題,半月一學習的集中學習製度。同時,還采取“走出去學習,請進來培訓”的辦法,組織領導班子、機關幹部和農村基層幹部先後赴楊淩、蒲城、洛川等地學習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實用技術,並利用多種形式,對鎮幹部進行市場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做到讓農民會的、幹部先會,要求幹部學的、領導先學。目前,全鎮85%以上的幹部基本達到了“精一通二掌握三”的要求,成為服務農村經濟的行家裏手和農產品營銷的“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