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抗日戰爭時期白區黨的創建與鬥爭(2 / 3)

時至8月,黨組織愈加發展壯大,黨員人數已發展到41名。新發展的黨員有:韋明海、劉生齡、吳建邦、張建中、孫繼業、晁誌林、寇振華、嚴育青、田俊山、雷誌英、成俊華、郭誌俊、王雲章、鄭鬆年等。這時,工委根據洛川工委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縣總支,書記寇振中。在黨組織的影響下,先後有王生枝、劉懷義、李建斌、李俊傑、劉樹信、高霞等十餘名學生進入邊區,參加了革命,這種形勢持續到年底。

中共中部工委被取消的經過

1938年雖然國共合作已建立,但國民黨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反動政策。尤其中部縣當局,為了加強法西斯化的一黨專政統治,除繼續進行反共宣傳,還無理要求中國共產黨放棄共產主義,合並兩黨組織,企圖達到“限製異黨”“國民黨全民化”“溶共、消共”的目的。就在中部縣工委剛成立不久,縣政府集中起全縣教師在完全小學舉辦所謂訓練班,當集訓結束時,縣教育科長王殿卿按照縣政府的旨意,當場要求“在職教師一律加入國民黨”。給縣黨組織發難,手法可謂惡劣,心機實為狠毒。這不僅影響到教師黨員加不加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把眾多的進步師生攔截拒之我黨的大門之外。縣工委為了照顧抗日大局,經請示洛川工委同意,17名教師黨員集體加入了國民黨。上級對這些加入國民黨的中共黨員要求是:利用“合法”身份作掩護,積極為我黨工作,不能做有損於黨和人民的事。

“七七事變”後,縣中心小學、完全小學就已成為陝北公學、延安抗大的學生以及進步青年來往的門戶。從1939年下半年起,國民黨開始對其監視,常派劉國軍、劉修甫進行特務檢查。有些學生的進步書籍往往被收掉,過路的學生不時遭到盤問審查。

1938年10月,田德霖、李士弼調入邊區。12月,郭景龍又離開了中部。工委隻剩晁清芳一人主持工作,黨的力量削弱很多。這幾個月裏,正是形勢急劇逆轉時期。國民黨蔣介石在日寇誘降、英美勸降之下,為準備投敵加緊了反共反人民的活動,連續秘密頒發了《限製異黨活動辦法》《異黨問題處理辦法》《處理異黨實施方案》等反動法令,公開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加以限製、打擊和消滅。國民黨陝西省政府為了控製地方行政人員的思想,加強特務訓練,實現其“全黨特務化、社會化”的反動綱領,開辦了陝西省戰時行政人員訓練班。國民黨中部縣政府在這種反動方針的指導下,擴大特務組織,衝擊抗日群團組織,擾亂群眾集會宣傳,撕毀抗日群眾書寫的標語傳單,反共氣焰甚為囂張。並用強迫和欺騙的手法,抽調幾名剛加入國民黨不久的行政職業的共產黨員去戰時訓練班學習,總支書記寇振中就是在戰訓班中逐漸蛻變的。這樣就使中共中部工委的工作遇到了嚴重的困難和挫折。麵對這種情況,洛川特委書記高克林於1939年春到達中部,在黃帝陵柏樹林中召開了部分黨員會議,決定采取收縮機構,把已暴露了的黨員送進邊區,其餘轉入地下的辦法,堅持開展工作。原計劃將工委縮小成支部,但考慮到黨員數量大,因此決定繼續保留工委,把原來的3個支部緊縮為小組。由於過去黨內成分多係知識分子,所以特委決定麵向工農發展。根據這一精神,工委逐步以田莊為中心開展工作,黨員人數達25名。

1939年3月,白色恐怖愈加嚴重。國民黨縣黨部成立了反共的法西斯化的青年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為了控製青年運動,擴展組織,他們用“保證學業”“保證出路”“發獎學金”的辦法來引誘在校、職業青年加入。個別黨員迫不得已先後加入。8月,國民黨省政府又把中部列為特種教育施教縣,規定“曾受國民特務訓練及格者,方能充任保甲機構工作人員”。以此手法消除、淨化共產黨的影響,致使不少黨員、開明人士和進步分子從保甲機構中排擠出來。然而一部分黨員為保職得祿逐漸消極。在嚴重困難的條件下,中部組織逐漸形成無作為狀態,僅有剛成立的、由張好智負責的肖川聯絡點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