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由於黃帝陵飽經滄桑,不論其規模、其風采,都不能與輝煌的中華文明相符,更不能與浩浩中國相符。
199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視察了黃帝陵後,果斷地說:“一定要把黃帝陵整修好,保護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這話,表達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聲。接著,陝西省很快提出了整修方案,六七月間,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先後兩次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教授到黃陵實地考察,反複論證,形成了《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大綱》。1991年7月經國家計委批準正式立項,1992年清明節公祭黃帝陵時奠基,這年8月25日正式破土動工。
三
重新整修黃帝陵這是盛世的盛舉。
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筆題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李鵬總理的題詞勉勵大家:“發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然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巨額資金。1992年10月28日,整修黃帝陵基金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告成立,李瑞環出任名譽會長。他深情地說:“這些年,好多全國性基金會邀請我當名譽會長,我都推辭了。但整修黃帝陵,為中華民族修祖墳,這個名譽會長我當!”1994年清明節,他在參加了公祭黃帝陵的活動後,拿出自己2000元補發的工資帶頭捐款,掀起募捐的又一個熱朝。不長時間,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很快募捐了840多萬元。
“為祖先獻一份孝心,為祖國獻一片深情。”這成了億萬華夏兒女的心靈寫照,山東省濟南經九路小學二年級學生劉小誠從電視上看到整修工程開工的消息後,把父母給的10元零用錢寄給基金會,成為整修工程捐資的第一個小學生。
留日學生陸浣夫婦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讀到各界捐資的消息後,寄來了他們打工掙的第一筆錢。
海南置地公司王海天總經理,從報上看到基金會的工作後,立即代表公司向基金會捐資10萬元,成為兄弟省市捐資的第一個單位。
菲律賓永久電器製造公司總裁黃明英先生,1996年來黃帝陵祭祖,聽了基金會的介紹後說:把黃帝陵整修好,是我們共同的心願,我作為炎黃子孫,應當盡些愛國愛家赤子之心。黃帝陵整修,也是我父在世時的願望。黃先生當即以故親人黃坦光先父和自己本人的名義向基金會捐資7.2萬美(折合人民幣60萬元),成為海外華人中的“頭名狀元”。
泰國馬駿集團董事長張衛國先生捐款28.8萬元。
山西衡德商都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白誌勇先生1997年2月在西安洽談業務,聽到這個消息,第二天專程到黃陵拜謁祖先,並當即解囊以個人名義向基金會捐人民幣10.5萬元。
香港大益置業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紹軒先生捐資10萬元,又動員其子賈小俊先生捐資10萬元,父子同為整修祖陵盡孝,一時成為美談。
截至1996年12月底,基金會共收到各界捐款2384萬元。
為了保證工程按期進行,每當資金周轉困難時,各級政府毫不猶豫地撥付。國家計委已下撥1600萬元,國家文物局撥出300萬元,陝西省政府拿出2028萬元,保證了一期工程順利進行。
四
“不負華夏兒女的企盼,向子孫後代交一份滿意答卷。”這是整修黃帝陵工程建設者們的誓言。
陝西省政府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整修黃帝陵辦公室”和“工程現場指揮部”。從開工至今,省人民政府先後為整修黃帝陵召開的專題會議就達40多次。僅1996年,省長程安東就先後3次、主管副省長潘連生先後6次到黃陵召開現場辦公會,對工程進行檢查指導,協調解決征地拆遷、方案選定、任務分工、資金調動等重大問題。延安市、黃陵縣的主要領導也把整修工程作為重點項目中的重點來抓,在征遷、用地等方麵給予積極的配合。挖掘印池,原計劃去年10月底完成,後省上要求提前到8月底完成,4月份開挖時,河水冰涼刺骨,由於此處係多年的魚塘,黑色的汙泥達1米多深,挖掘機一上去便陷入了汙泥之中,工程陷入困境。負責此項工程的省建八公司整修黃帝陵項目經理部的幹部職工們開動腦筋,先後采用紮鋼管排、紮圓木筏、好土回填等措施,在挖掘機無法施展的地方,幹部職工們跳進汙泥中用人工挖。工期進行到7月份時,池塘溫度高達39度,項目經理和職工們一天工作時間延長到12小時。成群的蚊子,咬得他們頭上和赤裸的臂膀全是血痕,腳下不時有水蛇竄過,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經過他們的日夜奮戰,比省上要求提前3天完成任務,受到指揮部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