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雨初晴,大地濕潤清新。上午9時,祭陵儀式在肅穆典雅的古樂聲中開始。這古樂是陝西省古典樂團專門為祭陵譜曲演奏的。悠揚的樂聲回蕩在蒼柏叢中,激蕩在人們的心頭。佇立在黃帝陵前的5000名海內外同胞代表深深地向黃帝陵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陝西省和延安地區、黃陵縣等有關部門敬獻了花籃。這之後,民間參拜儀式開始。一位當地白髯拂胸的老人和一位銀發健朗的老大娘,領著一對男女兒童,手捧供饃、美酒等,敬獻於陵前。在灼灼的燭光和陣陣樂聲中,老人滿斟一杯美酒,輕輕澆灑在陵前,以示對先祖的崇敬和祝願。供桌上擺著用白麵蒸做的插花大饃和兩對獅子、老虎饃,造型古樸精美,使攝影記者們大感興趣,連連按下快門。這天也是黃陵縣人民的盛大節日。家家夜以繼日地編製花籃、蒸做插花麵食供品。當地婦女都有一手做供饃的絕藝。揭開蒙在供籃上的白毛巾,隻見各種花饃絢麗多彩:金龍、玉鳳、牡丹、飛燕……令人目不暇接。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回國的荊允毅教授,親眼目睹國內同胞對祖先崇敬之情,雙眼濕潤了。他感慨地說:“孝敬祖先,孝敬老人,是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特有的傳統美德。我久居海外,深知人情之薄。英語裏就沒有這個‘孝’字啊!”祭陵開始後,當荊允毅教授將一塊鐫刻著“四海歸黃”的金字橫匾敬獻於陵前時,在場的人們個個心潮翻滾:這四個字,多麼真切地表達了炎黃子孫敬祖愛國的拳拳之心啊!僑居新加坡的翁惠華女士心情格外激動。她說:“今天,我像女兒回到了娘家一樣高興。我們這些海外兒女,要為母親做點貢獻才對。現在,我的兒子正在西安利用外資合營興建一座‘絲綢之路賓館’,我要鼓勵他把這件事辦好!”

年過六旬的比利時華僑聯合會主席黃潮普,全家7口前來謁陵。他仰望著滿目青翠的橋山和遮天蔽日的黃帝手植柏,說:“我是黃帝的子孫,這次回國拜祖,我們的心與祖國貼得更緊了。”來自印尼的著名音樂家黃武殿先生,輕輕哼起了他譜曲的《我漫步在黃帝陵前》:“……我彎腰抓把黃陵前的黃土,珍藏在自己赤誠的胸懷,啊,你甘甜的乳汁,你親切的呼喚,飽含著多少慈母的期待!”

今年清明節,也是國共兩黨合作後首次同祭黃帝陵50周年紀念日。在此之前,民國初創,孫中山曾派員致祭黃帝陵,親筆寫了題詞:“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戰,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937年4月5日清明節,適逢第二次國共合作,兩黨均派要員馳抵黃陵共祭民族始祖。毛澤東親筆寫了祭文。文中“赫赫始祖,吾華肇造”“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對我先祖進行了熱情謳歌;對日寇侵華,“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予以無情地揭露,同時發出了“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誓言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的呼籲。這篇光耀千古的祭文,至今擲地有聲,振聾發聵!1944年,蔣介石親筆寫的“黃帝陵”三字碑,今尚在軒轅廟內妥善保存。

81歲高齡的澳門歸僑總會主席梁披雲,滿麵春風地專程趕來參加祭陵活動。他拄著拐杖,健步登陵,高興地對記者說:“香港、澳門將先後回歸祖國,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將宣告結束,作為黃帝子孫怎能不高興?如我祖在天有靈,也會眉開眼笑的。”他深情地遠眺了一眼蒼莽無垠的大地說:“現在港澳和海外一些朋友擔心國內政策會變,我參加全國政協以後,明白了國內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如果說變,隻能越變越好,越變越有利於祖國統一,越有利於華夏振興。我相信,在‘一國兩製’的構想下,台灣遲早也要走上回歸統一之路。到那時,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強大,我們黃帝子孫將給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台灣同胞、香港觀佳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茂雄,當即找到黃陵縣縣長徐勝利,表示要捐贈10萬元人民幣綠化修葺黃帝陵。他說:“這點錢,就算我代表台灣人民,為黃帝陵封塋添把土吧!”

歸去來兮

歸來了,歸來了,他們不遠萬裏,風塵仆仆地歸來了!

戊辰清明,四海歸黃。40多位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終於來到中華始祖——軒轅黃帝陵前。步入莽莽的古柏林海,猶如撲進母親的懷抱,登上滿目青翠的橋山,如同來到了曆史的源頭。他們尋根問祖、祭陵謁拜,心潮漾起默默的祝願,目光裏流溢著美好的企盼……

他們祝願民族團結、中華振興。

他們企盼祖國統一,同拜黃陵。

天麻麻亮,一輛白色的麵包汽車,劃破灰蒙蒙的霧靄,駛進黃陵縣城。從車上下來的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副主席湛兆霖一家6口,同車趕來的還有香港世界國際發展集團董事、總經理程萬琦先生,他看到自己捐款恭修的軒轅黃帝巨幅石雕像已經安置於軒轅廟正堂的時候,不禁心潮滾滾,思緒萬千。他對記者說:“從古到今,凡是中國人,不論流落異國他鄉或者浪跡天涯海角,都不會忘記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孝敬祖先,祭掃黃陵,是我民族獨有之禮。我們期待著有朝一日圓月高懸照九州,海峽兩岸親人共祭祖!”

在新修的碑廊上,記者們把來自香港的台胞黃茂雄先生圍了起來。黃先生上次來黃陵祭陵時,主動找到黃陵縣長,表示捐贈10萬元人民幣修葺黃帝陵。這碑廊,就是用他的捐款修建的。他說:“大陸的大門已經敞開,我每年都要回來看看:可是台灣的大門才開了個縫,我還是回不去啊!在台灣,我還有弟弟、妹妹等親人,我日夜思念他們;大陸還有近3萬台胞在盼望著回台灣探親啊!炎黃子孫情同手足,願台灣當局早日拆除藩籬,讓親人思念之淚莫再流,舉杯同飲合歡酒!”

“咦,他怎麼那麼麵熟?他不是去年清明來黃陵祭祖的香港建秦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董健先生嗎?”一點不錯,正是他。就是他,去年把在台灣的父親、“國大代表”羅甸服親筆畫的奔馬圖敬獻於黃帝陵前;今年,他又受父親的囑托,將父親書寫的“黃帝始祖,人類根源”的條幅敬獻於黃陵。他望著橋山,深情地說:“我年邁的父親,每年清明都隔海遙望黃帝陵叩拜。他說,思母報恩,思祖報國,是中國人的美德。我期望著和父親一起高香明燭,同拜黃帝陵這一天。”

此時,隻見一位濃眉闊麵、身體敦厚的老人,和一位身著紅裝的年輕女士在向黃帝陵朝拜。他們就是馮玉祥將軍之子、美國泰山工業公司總裁馮宏誌和外甥女穀維貞。馮先生望著潮水般的謁陵鄉親,心潮一陣湧動,雙眼不禁濕潤了。為了祖國早日統一,老人曾兩次給蔣經國寫信,勸他當機立斷,在生前實現祖國統一,以告慰先祖在天之靈。1987年夏天,馮先生回國參加“七七”事變50周年紀念活動,特意到浙江溪口蔣經國生母墳上捧回三把土帶回。8月份,他將墳土、照片附上他的信寄給蔣經國,希望蔣經國見物思人、見土思鄉、早除介蒂,實現祖國統一,以實現他為母親掃墓,將父親棺木運回紫霞湖安葬(蔣介石生前看中的墳地)的夙願,否則,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9月16日,蔣經國采取了鬆動政策,宣布由一個五人工作小組就開放大陸探親方案進行審議,11月2日做出部分在台人員可以回大陸探親的決定。最近,馮先生看到台灣當局政策又有所放寬,在百忙之中專程來黃陵祭祖。他興奮地說:“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海峽兩岸黃帝子孫再不能分疆而治,形同敵國了!祖國統一大勢所趨,翹首可望!”談到這裏,馮先生突然眉頭一皺,說:“現在台灣的一些老兵,生活拮據,回國有困難,我想大陸可以派輪船到台灣接送他們免費回國探親。我想,台灣當局沒有理由加以拒絕。”他還建議,不僅大陸的動物(如熊貓)可以送到台灣交換,而且祖宗留下的文物,如秦始皇兵馬俑、法門寺地宮珍寶,也可以選出點送到台灣展出啊!為什麼國寶兵馬俑可以到外國去展出,而不能到自己的國土台灣去展出呢!

祭陵後,海外遊子們揮鍁、澆水,栽下了一棵棵護陵幼柏。他們乘車下山,在途中侃侃而談。一排小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飛駛著。突然馮宏誌先生說:“看,盡是外國車。”他認為,為什麼不省下錢支援像黃陵縣這樣的窮困地區呢?要關心、支持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要亂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