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亮三分決策
卻說孔明涉蜀道,遊西川,曆時月餘,方繪得西川地圖,乃歸草廬,問家童曰:“有俗客來訪否?”
童子曰:“果不出先生所料,劉皇叔並同關羽、張飛三人兩番來訪,不遇而歸。”
孔明曰:“汝何以應之?”
童子曰:“全照先生吩咐,遣人探聽分明後,教數人鋤耕於田間,高吟先生之歌,玄德果然勒馬來問;後又請來三少主,高臥草廬中,待玄德二次到訪,果將其誤識為先生;兩番試探,方知世人所言非虛,劉皇叔乃真仁君!劉皇叔已留書在此,且明言數日之後,當再顧草廬。隻是,隨行關羽、張飛頗有慍色。”
孔明喜曰:“亮終遇明主矣!”遂高臥隆中,隻待玄德三顧草廬。
且說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至新春。乃令卜者占卦,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欲再往臥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玄德。
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那諸葛亮徒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麵。況吾欲見者,乃當世大賢耶?”
張飛怒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隻用一條麻繩縛將來!”
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薑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
張飛俯首輕言:“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
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於是三人乘馬引從者往隆中。離草廬半裏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正遇諸葛均。玄德忙施禮,問曰:“令兄在莊否?”
均曰:“昨暮方歸。將軍今日可與相見。”言罷,飄然自去。
玄德曰:“今番僥幸得見先生矣!”
張飛怒曰:“此人無禮!便引我等到莊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彼各有事,豈可相強。”三人來到莊前叩門,童子開門,見劉玄德三人,問:“三位將軍又來了。”
玄德曰:“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雖在家,卻在草堂上晝寢未醒。”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報。”分付關、張二人,隻在門首等著。玄德徐步而入,見孔明仰臥於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半晌,先生未醒。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入見玄德猶然侍立。張飛大怒,謂關羽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雲長再三勸住。
時孔明早複醒,聞得劉備與家童之言,乃佯裝酣睡,以試劉備之誠。
待劉備望堂上時,孔明翻身將起,忽又朝裏壁睡著。童子欲報。玄德曰:“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緩緩起身,口吟詩曰: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吟罷,佯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
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容更衣相見。”遂轉入後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
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成性,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遂孔明以手攬簾,曰:“將軍,請!”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將軍手書亮已拜閱,足見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
玄德曰:“水鏡先生之言,徐元直之語,豈是虛談?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