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劉玄德三顧茅廬 諸葛亮三分決策(2 / 2)

孔明曰:“德操、元直,皆當今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孔明笑曰:“如此,願聞將軍之誌?”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但恐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望先生開愚魯而拯救危難,實為萬幸!”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終能攻克袁紹者,非惟天時,更得益於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者,難道將軍無意於此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則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此,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為將軍謀劃之大業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此乃西川五十四州之圖。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玄德聞言,起身離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

孔明笑曰:“亮夜觀天象,見潁川之上,客星明亮,主星暗淡,知劉表不久於人世,而應將軍取而代之;劉璋非立業之主:久後必歸將軍。”

玄德聞言,激動不已,頓首拜謝曰:“先生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所不及也!”後人有詩讚曰:

豫州當日歎孤窮,

何幸南陽有臥龍!

欲識他年分鼎處,

先生笑指畫圖中。

玄德拜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

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若蒼生何也?”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曰:“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玄德大喜,遂命關、張入,拜獻金麻禮物。孔明固辭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賢之禮,但表劉備寸心耳。”孔明方受。於是玄德等在莊中共宿一宵。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後人有詩歎曰: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憶去時言。

隻因先主丁寧後,

星落秋風五丈原。

又有古風一篇曰: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

平秦滅楚入鹹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

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傑: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

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

南陽臥龍有大誌,腹內雄兵分正奇;

隻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

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鬥;

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玄德等三人別了諸葛均,與孔明同歸新野。欲知後事如何,且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