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民居(2 / 3)

敬業堂

又名凝瑞居,位於靜升村視履堡,創建於清嘉慶年間,該院是一座三進式四合院,為西王氏十七世王汝成的宅居。王汝成官至布政司理問加三級,誥授奉政大夫。其建築特點是:布局謹嚴,氣勢雄偉,質樸中蘊典雅,富麗中含秀樸,嚴格遵照封建規製而建造。府第門三間兩廈,門前簷柱上的雀替,雕以華封三祝,寓多福多壽多子,並以鍾鼎博古點綴其間;墀頭為青龍白虎,用以鎮宅避邪;大門左右廊心磚雕鹿鶴同春,畫麵達8.18平方米,以高浮雕刻出,構思精巧,寓“六合同春”之意。從中門進入,有儀門、左右門房,為高等仆人居住之所。正廳為三間七架結構,高大雄偉,肅穆莊嚴,明間簾架雕以“福祿壽”三星,邊飾鏤雕“暗八仙”,額枋和雀替組成的掛落,浮雕刻以拐子龍紋,剛勁有力。簷前柱礎石須彌座上分別雕以鹿、兔、羊、貓、鵪鶉、玩猴,寓平安高壽,添福加祿,輩輩封侯。前院四周建築均有穿廊,其坐鬥、抱頭梁,穿插枋上鏤雕翼拱有60餘對,內容有天王送子、仙鶴慶壽、狀元遊街、封侯掛印,瑞獸有麒麟、獅子,吉祥花果有仙桃、石榴、佛手等,簡直成了翼拱藝術長廊。正廳前的垂帶踏跺,為獅子滾繡球雕圖,踏上台階後是牡丹、玉蘭圖案過門石,寓意玉堂富貴。楠術製作的內簷槅扇,把正廳隔成三間五架進深,使正廳長寬符合黃金分割比例,增加了客廳層次。正廳後窗窗框為石雕手卷圖紋,窗欞為書條再古圖案,窗心即是畫心,把人的視覺引向更深層次的審美境界。穿過客廳後門,迎麵則是雕刻精致的垂花門,四支吊柱上雕著兩荷兩瓜,寓意瓜瓞綿綿,連生貴子;門楣額枋雕以精細的博古圖,花牙子雀替及倒掛楣子,均刻以拐子龍紋和草卷龍紋,額枋上的餘塞板鏤雕鳳凰戲牡丹、獅子滾繡球、麒麟吐玉書等。穿過垂花門,便是主人生活的後院。10塊青石雕牆基石,高1.6米,寬60厘米,厚30厘米,分別砌在正窯、廂窯腿上,上雕有吳牛喘月、五子奪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駿馬飛奔、飛馬報喜、江革行傭供母、唐氏乳姑奉親。這些石雕既具實用性,又具觀賞性。在內院的東西繡樓檻牆上,鑲嵌著一米高通檻長的磚雕,上下共分四層,第一、二層為花草,有玉蘭、菊花、海棠等,第三層是八仙人物,間以奔駿、玩猴、麒麟、玉兔等,後院正窯頂層為祭祖堂,左右廂窯二層為繡樓,主院東側前為養正書塾,後為廚院,廚院分上、中、下三個等級,尊卑貴賤,就餐等差明顯。

宜安院

位於靜升村拱秀巷內,為西王氏家族創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占地麵積近2000平方米,院落坐北朝南,前院單獨成院,為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建磚券窯洞3孔,前簷建木構單坡插廊,中窯板門頂部天窗木雕有瓶、鼎、爵、尊,兩側廂房為單坡頂,上設繡樓。墀頭為磚雕鬆竹梅蘭。大門為硬山頂,門口設石獅及上馬石。從該院東側有甬道可通後院,後院為三進式四合院,東向開門,前院由正廳、東西配房和倒座南廳組成。穿過正廳是一條帶小院,中軸線上建大門、正房,東西兩側建有廂房。正房共分三層,一層、二層各建磚券窯3孔,深一間,平頂,三層為祭祖堂,一層前簷建木構單坡插廊,大門為單簷懸山頂門樓,門額題書“寧靜”,大門兩側有神龕,東側有廚房庫院、馬棚院。嘉慶元年(1796年)十五世王睿峰對宜安院進行了大修,時任霍州知州蔣榮昌為其前院門額題書“光裕”並序,現保存基本完好。院內石刻山水畫殘存,門頭窗雕花精美。雖曆史久遠,物是人非,但當年建築藝術之匠心,仍讓人讚歎不已。

祝三堂

又名懷永圖院,俗稱小甕門,位於靜升村鍾靈巷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西王氏十七世順天府督糧通判加治中銜王如琨修建,占地麵積1843平方米,該院落集六幢院為一體,坐北朝南,甕門共分二層,下層為磚券門洞,石匾門額題“懷永圖”,上層為磚木結構房屋,前簷柱前設磚砌圍欄。甕門西側為一四合院。建有正房、南廳、東西廂房、側門、大門。大門位於院落東南角,石匾門額題“居安”,有抱鼓門枕石。正房二層,下層為磚券窯三孔,平頂,前簷建木構單坡插廊,明間設板門,次間設檻窗,南房為磚木結構,麵闊三間,進深二椽,單簷硬山頂,三檁穿廊式。主院大門位於東南角,為磨磚對縫雞頭門樓,入口處呈門屋形式,坡地高差使入口踏跺達四級,進深頗大的宅門在防風沙的同時,又加深了入口的縱深感。門屋為二層門樓,入口處的上馬石、抱鼓門枕石,使得門樓更加巍峨壯觀。入雞頭門向西便進入前院,前院是社交活動空間,由正廳、東西配房和倒座南廳組成,皆係木構。東西配房為高等仆人居住。正廳為三間七架結構,明間稍大於次間,惜正廳和倒座南廳已毀,僅留基址。正廳後是一小院,把前院和後院既隔離又連接在一起,折入居中的儀門,便進入三進後院,正麵共有三層房屋,一層、二層各建磚券窯洞三孔,前簷均建單坡插廊,施板門、檻窗,為主人居住之所;三層為祭祖堂三間,供有祖宗神龕牌位。東西兩廂各建磚券窯兩孔,為兒孫棲身之處,廂窯上設繡樓,闊三間,單坡頂,前簷插廊。前簷柱間設木構圍欄。儀門東出“積翠推雲”便門有私塾一處,屬一進院,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大門、正房,東西兩側建有廂房。正窯共設兩層,每層均建磚券窯洞,兩層前簷均建木構單坡插廊五間,明間設板門,次間設檻窗。大門設磚券門洞,券楣上方有磚額“迓天休”。主院西側為書齋,其門頂書卷型石刻“素心居”三字,為院主人親書,印章有“好古人不俗”,足見其文化素養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