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大力保持黨員幹部隊伍純潔(2 / 3)

二、黨員領導幹部要正確認識進退留轉

胡錦濤強調,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選拔上來,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堅定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善於領導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領導集體。領導幹部是換屆的當事人,能否正確對待進退留轉,考驗著領導幹部的黨性覺悟和胸襟氣度,關係黨的形象和黨的組織的純潔,是領導幹部自己黨性純潔與否的具體體現。

提拔一批優秀幹部新進領導班子,這是黨的事業發展進步的需要。一個幹部希望得到提拔,能挑更重的擔子,能有更大的幹事平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每個幹部都要客觀地認識到,能被提拔的幹部總是少數,這是由我們下大上小的幹部層級結構所決定的。因此,領導幹部對工作要有進取心,對升遷要有平常心。在換屆時要將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將自己能不能進班子放在第二位。幹部的進步遷升表麵看是組織培養選拔和幹部個人努力工作學習的結果,從本質上看則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的結果。隻有那些把黨和人民事業的進步當成自己進步追求的人,才最應該得到組織的提拔和重用。能不能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第一位,這是領導幹部的理想信念、黨性修養和思想品德最重要的表現,是黨的純潔性的具體體現。在我們黨的曆史上,有許多把革命事業的“進”放在第一位、把個人職務的“進”放在第二位的共產黨人。老一輩革命家張鼎丞同誌推辭中組部部長和請辭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故事,至今還在幹部中傳為美談。因此,領導幹部在換屆中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客觀地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衡量自己和他人,正確地行使民主權利和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坦然接受黨組織和幹部群眾的選擇,而不能過分計較個人的職務遷升,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資曆和貢獻,不能過分褒貶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防止心理失衡,防止言行失度,防止黨性失規。尤其是不能碰跑官要官、拉票賄選的高壓線。鄧小平多次強調,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應該有很寬的政治胸襟,包括在個人職務上能進退自如。領導幹部在換屆中,進,要更加感謝黨和人民的信任,更加謙虛地努力學習,更加負責地對待責任,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沒進,也要心態自如,服從組織的安排,不失工作的動力,保持學習的上進心,堅守清正廉潔的底線。

每到換屆總有一批幹部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這是自然規律,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需要,也是黨和國家的製度規定。對退出領導崗位,多數同誌都能愉快接受,有的同誌還主動讓賢。但也有少數同誌有兩種擔心,一是擔心自己欠的人情未了,急於安排“跟隨者”;二是擔心退下來後講話沒人聽,急於安排“辦事人”。這兩種擔心都很容易誘發用人失規。我國現在實行的是“黨管幹部”製度,所有的幹部都是黨的人。當你的一個下級工作很努力的時候,他既是在支持你的工作,更是為黨的事業作貢獻。領導幹部過齡總是要退下來的,但是組織不會退。黨組織總是要根據幹部的德才和實績使用幹部的,對“有功之臣”黨是不會忘記的。黨組織按標準和程序用人,相對來說,比較公道、比較公正、比較公平。而領導幹部在退下來之前匆匆忙忙“論功行賞”用人,難免會有偏聽偏信之誤,難免會有親親疏疏之嫌,難免會有被表象迷惑、上當受騙之險。弄得不好,不僅會刺激跑官、要官、買官之風,而且會敗壞領導幹部一輩子公道正派的名聲。其實,一個領導幹部的退,是退出了崗位,退出了權力,退出了職責,退出了繁忙,要退得心寧、退得無愧、退得健康、退得氣和。但在另一方麵,領導幹部退崗隻是政治生命中的轉乘站。黨員幹部退崗退的是職務而不是黨籍,共產黨員的政治覺悟不能退,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不能退,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不能退,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形象不能退。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誌,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一輩子沒有用公權給家人和家鄉辦私事,退休後沒有到省城安享晚年,而是回家鄉帶領大家艱苦造林,一幹就是22年,把幾萬畝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綠水。最近,胡錦濤要求,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楊善洲同誌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幹部。退下來的領導幹部,應該向楊善洲同誌那樣,退位不褪色,始終不忘共產黨人的責任和追求,一輩子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換屆不是換班,多數幹部還要留任,這是保持領導班子穩定和工作連續性的需要。從以往看,留任的同誌絕大多數不計較、不攀比,與新進班子同誌團結一心,共同開創工作新局麵。但也有少數人片麵地與提拔了的同誌比,看不到人家的長處,心裏不服氣;有的擺資格、鬧別扭,影響班子團結。幹部隊伍客觀上是個金字塔結構,越往上職數越少,“天花板”現象是難以避免的。現在幹部隊伍中符合進班子條件的優秀人才很多,能進入領導班子並在換屆中繼續留任就很不容易,而且幹部留任都要經過民主測評關和組織考察關。能留任既是事業的需要,也是組織和群眾的信任。所以,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留任,留要知足,留要自省,留要加油,留要奮進。

江澤民指出,幹部交流好處很多,一是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才幹,二是有利於擺脫各種複雜人際關係的纏繞,三是會使幹部在工作中更勤奮、更謹慎。加大幹部交流力度,是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組織全麵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按照這次換屆的政策,換屆中將有不少幹部會平職交流到新的崗位。對轉崗交流,許多同誌不挑不揀,有些同誌還主動要求到困難多、條件差的艱苦地區工作鍛煉,表現了很高的覺悟。但也有些同誌隻願意交流到條件好的地方、待遇高的部門、權力大的崗位,不願意去條件較艱苦、情況較複雜、困難較多的地方或單位,不願從熱門單位轉到所謂的冷偏單位。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實踐證明,越是條件差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越是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長才幹,隻要沉下心來幹事,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幹出一番事業。四川營山縣城南鎮原黨委書記文建明,在基層摸爬滾打30年,先後在4個鄉鎮擔任黨委書記16年,每到一個鄉鎮都幹出了突出成績,被譽為“營山焦裕祿”。這兩年中央機關交流了很多局級中青年幹部到地方任職,有的到中西部地區工作,有的下去擔任縣委書記,以積累擔任地方黨委一把手的工作經驗,受到了從中央領導到網上群眾的好評。轉崗幹部要珍惜交流換位的好機會,把交流作為幹事創業的新機遇,勇於接受新的挑戰,虛心向新單位的幹部群眾學習,撲下身子幹實事,在新崗位上創造新的業績。

領導幹部要過好進退留轉這道關,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胡錦濤指出,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堅持把實現個人追求與實現黨的奮鬥目標、人民利益緊密聯係起來,正確看待個人利益,正確看待個人得失,正確把握利益關係,多想想為黨和人民事業而犧牲的英烈們,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難的群眾,多比比那些為黨和人民任勞任怨辛勤工作的模範人物,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實踐共產黨人高尚的人生價值。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按照胡錦濤的要求,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正確對待個人的進退留轉,做到“進”者奮發有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誌不衰、“轉”者迎接挑戰。

三、深入推進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保持黨員幹部隊伍純潔的根本保證

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新形勢下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建設善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作出了全麵部署,強調“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製,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關鍵”。這充分說明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對於完成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迫切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黨的中心任務,是黨的政治路線在現階段的集中體現。黨的組織路線是為政治路線服務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組織工作就要及時跟進。隻有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形成幹部選拔任用科學機製,才能更好地為科學發展選幹部、配班子、建隊伍、聚人才。

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政治體製改革的核心內容。隻有切實尊重和保障廣大黨員對執政代表的選擇權,切實落實人民群眾選擇人民公仆的權利,才能充分調動黨員、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康發展。

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增強我國政治製度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不僅要應對激烈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文化競爭,而且要應對激烈的思想競爭、製度競爭、政治競爭。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西方政治經濟製度的缺陷,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勢。但是,一種製度的優劣,不僅要看其產生的曆史必然性和現在的表現,而且要看其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進行自我革新的能力。幹部製度競爭力是國家政治製度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政治競爭中贏得主動,就要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為培養造就高素質領導人才提供製度保證。

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是解決幹部工作中突出問題、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比如,幹部選拔任用的民主機製不夠健全,少數人特別是一把手說了算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真實性還不夠高,反映民意、尊重民意不夠與民意失真現象同時存在;幹部選拔任用中拉票問題比較突出,實際工作中存在簡單以票取人現象,導致一些幹部怕丟票,不敢堅持原則、大膽負責;幹部競爭擇優機製不夠完善,優秀年輕幹部脫穎而出的渠道不夠暢通,幹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幹部約束激勵機製不夠有力,一些地方和單位幹部管理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對一把手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屢禁不止,整治吏治腐敗任務艱巨。這些問題盡管不是主流,但嚴重影響選人用人公信度。解決當前幹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吏治清明,關鍵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