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芒次的潛伏(1 / 1)

奚充國謀劃的早朝刺殺提糾什那一幕,並沒有發生。

大祿帶劍上殿,有備而來,所帶扈從軍衛,比平日多了幾倍。刺客完史征和十個刀斧手藏在大幕後麵,沒有得到漢朝使者的出擊信號。

奚充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大祿沒有在大殿上當眾抗命,在國王提議他帶領他的軍隊馳援疏勒國時,他痛快地答應了,但是提出了一個條件,要從弩滿目都尉帳下借四百兵丁,以充其軍。那四百官兵,原本就是他的軍力。

國王覺得這要求不算過分,大祿用自己的軍隊,擔當保衛國家的任務,麵對的是凶殘勇猛的匈奴軍隊,對這樣的勇於擔當,應當給予表彰才對。

國王說:“大祿臨危受命,大仁大勇,此次出征,如能禦敵於國門之外,莎車國舉國上下都會銘記大祿的功德,永誌不忘。”

大祿慷慨而悲壯地說:“我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征戰沙場,本我所願,隻要能阻止匈奴鐵騎進犯我莎車國大好河山,我提糾什雖死無憾!”

國王感動地說:“浴血奮戰,才能顯出英雄本色,大祿和我一樣,都需要一場血戰,以證明大勇者的氣概,真想跨上戰馬,和大祿一起奔向戰場嗬!”

大祿朗聲說:“國王就坐在這宮殿裏,等候勝利的消息吧!”

奚充國目光如電,盯著提糾什,冷冷地說:“大祿出征,不是出獵,出獵見獵物,出征得見血,取匈奴人頭來見,才稱征戰,無功而返,不是凱旋!”

提糾什大笑:“我私下聽說,有人說我暗通匈奴,現在我去和匈奴作戰,謠言不攻自破!取匈奴首級無數,正是我表示向漢誠意的機會,請司馬看我勝利歸來!”

這時已是早冬時節,莎車國的山川大地上落過了兩場雪,是無聲無息的小雪,一層薄雪將原野染成了淡淡的白色,浮塵消散了,天地清明,但是透著寒意。蔥嶺的冰峰在遠天下閃著冷光。

疏勒國使者等候多日,總算等到了援軍。

這天,從左都尉弩滿目的軍營裏,四百名官兵列隊出營,大祿提糾什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前麵,滿城百姓都湧到街上看出征的大祿和軍隊。隊伍在王宮前接受了國王的檢閱,國王神色莊嚴,說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以振士氣,然後還和大祿執手告別,好像大祿真是要去赴死一樣。

在大祿率領這支隊伍走出都城西城門的同時,另一支更大的隊伍從山中開出,在距莎車國國都約三百裏的芒次,兩軍彙合為一支,就地安營紮寨,不再前進。疏勒國使者催促,大祿充耳不聞,後來被催促急了,幹脆殺了這名親漢的使者。

芒次是個非常隱蔽的地方,到處都是一人多深的灌木和蘆葦,罕有行人路過。大祿的軍隊藏在這裏,神不知鬼不覺。

大祿派出的斥侯和聯絡官不斷往疏勒國走動,偵察前方情況。他們偵知的情勢是,疏勒國已經被匈奴人攻克,正要揮師向莎車國進軍。提糾什的信使攜了重金,秘密造訪匈奴大營,請求匈奴軍假以時日,等候莎車國內變。匈奴將軍征詢了王庭意見,同意了大祿的建議,以冬季來臨為借口,撤軍北返,暫緩對莎車國的進攻。

莎車國化妝成流浪漢和牧人的密探,沒有來得及把跟蹤大祿部隊的情報發回都城,就被殺害在曠野裏。萬年和漢朝使者得到的都是虛假的信息。

這些信息報告的都是並不存在的戰況:大祿的軍隊如何英勇奮戰,孤軍作戰,死傷慘重,及疏勒軍如何無能,等等。對於大祿和匈奴軍英勇奮戰這件事,國王確信無疑,而他的臣僚,卻並不信以為真。但匈奴撤軍卻是真實的情報,對於岌岌可危的莎車國來說,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