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位於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人迎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天突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曲池屈肘,位於肘橫紋外側端。
合穀第1、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按摩方法拇指和食指如鉗形相對拿捏風池穴30次。
再以食指、中指並攏按揉風池穴2分鍾。
食指、中指並攏順、逆時針揉按風府穴各2分鍾。
食指、中指並攏按揉兩側肩井5分鍾,舒適為宜。
用四指指腹在人迎穴揉按100~200次。
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擦天突穴5~10分鍾。
彎曲拇指,以指腹按壓曲池穴1~3分鍾。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合穀穴1~3分鍾。
麥粒腫俗稱針眼,分為兩型: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外麥粒腫為睫毛毛囊部的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發病初期,眼瞼局部有紅腫、硬結,有明顯的脹疼、壓痛,數日後硬結逐漸軟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黃色的膿皰。內麥粒腫為毛囊附近的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發病初期,眼瞼紅腫,疼痛感較重。
想知道怎樣按摩治療麥粒腫嗎?
掃一掃,跟著視頻同步學。
麥粒腫穴位定位按摩方法絲竹空位於於額骨顴突外緣,眉梢外側凹陷處。
合穀位於第1、第2掌骨之間,約當第2掌骨之中點。
太陽位於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處。
內庭位於足背當第2、第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5攢竹位於麵部,當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
用雙手食指指腹放於兩側攢竹穴上,順時針揉按3分鍾。
將雙手中指放於兩側絲竹空穴上,順時針揉按5分鍾。
用兩手拇指指尖放於兩側太陽穴上,順時針揉太陽穴30次。
拇指放於合穀穴上,食指頂於掌麵,由輕漸重掐壓2分鍾。
將大拇指放於足背部的內庭穴上,用力掐揉60~100次。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同時還應多注意眼部衛生,注意休息,防止用眼過度。
牙痛牙痛又稱齒痛,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科疾病。主要是牙齒本身、牙周組織及頜骨的疾病等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牙齒疼痛、齲齒、牙齦腫脹、齦肉萎縮、牙齒鬆動、牙齦出血等,遇冷、熱、酸、甜等刺激,則疼痛加重。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
穴位定位下關位於麵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頰車位於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
風池位於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少海屈肘,位於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合穀位於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陽溪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牙痛位於手掌側麵,當第3、第4掌指關節間之中點處。
行間位於第1、第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為預防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減少或消除牙菌斑,改變口腔環境,早晚刷牙,學會正確刷牙方法,創造清潔條件。
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這樣對牙麵有摩擦潔淨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對於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摩擦牙齒咬麵。
減少或控製飲食中的糖分,習慣睡前不吃糖,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鈣、磷、維生素的食物。
小貼士: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上,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用拇指指腹,放在陽溪穴,適當用力揉按1分鍾。
用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麵頰部,適當用力揉按1分鍾,以麵頰部發熱為度。
用雙手拇指指腹,放於同側麵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1分鍾。
用拇指指尖,按於合穀穴,其餘四指置於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1分鍾。
用拇指指腹放在行間穴上,適當用力上下推摩1分鍾。
用雙手食指指腹,放於同側麵部下關穴處,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用拇指指尖,放在少海穴上,適當用力掐按1分鍾。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適當用力掐按1分鍾。
白玉蘭花茶材料白玉蘭幹花10克製作1.將白玉蘭幹花用熱開水衝一遍。2.將衝後的白玉蘭放於壺內,加熱開水500毫升,浸泡5分鍾即可飲用。
功效玉蘭花有祛風、通竅的功能,對牙痛、頭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竹葉茅根茶材料鮮竹葉、白茅根各15克製作1.鮮竹葉、白茅根洗淨。2.加水750毫升,滾後小火煮20分鍾,濾渣即可。
功效竹葉可以解熱、抑菌;白茅根可以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二者配伍可以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牙痛及口腔潰瘍等。
對症食療方;
耳鳴耳聾在臨床上常同時並見,而且治療方法大致相同,故合並論述。耳鳴是以耳內鳴響為主症。耳聾是以聽力減退或聽覺喪失為主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暴怒、驚恐、肝膽風火上逆,以致少陽之氣閉阻不通所致;或因外感風邪侵襲,壅竭清竅;或因腎氣虛弱,精血不能上達於耳而成。
想知道怎樣按摩治療耳鳴耳聾嗎?
掃一掃,跟著視頻同步學。
耳鳴耳聾穴位定位按摩方法翳明位於耳垂後,乳突肌與下頜骨之間凹陷後1寸。
聽宮位於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印堂位於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腎俞位於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後正中線1.5寸處。
風池位於頸項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中。
百會位於人體的頭頂正中央,後發際正中之上7寸處。
用食指指腹按在印堂將雙手食指指腹放在將掌心放在百會穴五指揉按風池穴1分穴上,適當用力揉按兩側聽宮穴上,用力上,先順時針方向後鍾,以皮膚潮紅發熱約1分鍾。按揉約1分鍾。逆時針各摩揉1分鍾。為度。
用大拇指的指腹揉按翳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5明穴,力度適當,揉按1分鍾。6緊貼於腎俞穴上,適當用力按揉約1分鍾。
幫您消除6種皮膚科疾病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一般發病率比較高,症狀一般比較輕,常不影響健康,但是會比較影響美觀。皮膚具有屏障、感覺、調節體溫、排泄等生理作用,對維護機體健康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經常按摩刺激相應的穴位可以舒經活絡,行氣活血,有效改善各種皮膚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