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3 / 3)

於是,老子離開了周國。

與三十多年前淒淒惶惶來到周國的情形一樣,老子離開的時候也是孑然一身,唯一不同的是,胯下多了一條青牛。這是老子用多年積蓄買下的交通工具。

老子一路東去。這日,來到了函穀關前。函穀關位於今天河南靈寶(靈寶,很熟悉的一個地名兒吧),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之地。老子來到關口,翻身下牛,守在關口的守衛把手一攤,說:“身份證、暫住證、邊防證,都拿出來。”

老子身上帶有身份證和暫住證,可這邊防證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問:“啥叫邊防證?”

守衛傲慢地說:“這兒是邊防重地,當然要辦邊防證了,沒有邊防證一律不準出關!”

老子束手無策了。他牽著青牛往回走,走了一程,趁守衛們不注意,拐到城牆處,準備打城牆的主意。那時的城牆不高,也沒裝鐵絲網,老子站在牛背上,勉強可以翻過去,但這樣一來他的青牛就出不去了。所以,老子遊蕩於城牆下很是一番彷徨。

“站住,你在於什麼?”

身後傳來幾聲叫喊。老子回頭一看,是一名關官帶著幾名巡警過來巡查。越境行動胎死腹中,老子啞口無言。

走近了,那名關官卻驚訝地翻身下馬,給老子敬了一個禮,說:“原來是老聃先生,別來無恙?”

老子盯著他看了一會兒,說:“對不起,我記性太壞了,記不得您是哪位。”

關官說:“先生您是貴人多忘事,我是關尹喜,以前去您圖書館查過《稅收精義》,跟先生有一麵之交啊。”

老子點點頭。

關官又說:“您老人家要出關嗎?”

“是啊,出去溜達溜達,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好啊好啊,您先到關上住上幾日,給大夥兒做個講演,如何?”

老子沒有辦法,要想過關,就得先過關尹喜這關,於是他隻好跟著關尹喜走了。來到關上,喝了一杯開水,吃了兩個餑餑,找間房子住了下來。下午,關尹喜把老子請到飯堂,下麵已經坐了稀稀疏疏十幾個人,都是關上的巡警、守衛、賬房先生、廚子……大夥兒都帶了筆記本,準備做筆記。老子清了清嗓子,開口講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下麵的人麵麵相覷,根本聽不懂老子在說些什麼。一個守衛低聲憤憤地說:“都是些什麼玩意兒,我還以為是講周公秘史呢。”

老子也不理那人,用他那濃重的湖北口音慢慢地講著,講著講著下麵就打起了輕微的鼾聲。連關尹喜都哈欠連天,上了好幾次廁所。

老子講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停頓了片刻,又說:“完了。”下麵這才響起稀裏嘩啦的掌聲,順便驚醒了睡覺的聽眾。

老子以為此事就此作罷,沒想到關尹喜還請他把所講的內容記下來,“實在對不起,您的普通話太不標準了,大夥兒都聽不懂,所以……”老子無奈,隻好熬夜將自己講的內容寫出來,第二天交給了關尹喜。關尹喜眼見留不住老子了(函穀關地處邊陲,像老子這樣的學術名人都很稀罕,更別說那些“手牽手”藝術團的明星了,關上的兄弟們都很有意見,吵著要調動工作),於是就送了他一包鹽、一包胡麻、十五個餑餑,又親自送他出關。

老子騎著青牛,緩緩地出了函穀關,塵煙滾滾處,人影漸漸模糊,最後消失在黃昏的斜暉裏。後來,老子就再也沒有在人們的視線裏出現過。但是,他不在江湖,江湖卻有他的傳說。有人說他在西域流沙做了隱士,關尹喜退休後還去找他探討過學術。有人說他修煉仙丹,得道成仙了。還有人說他學以致用,開創了道教一派,幾千年來香火不斷,蔚為大觀……哎,誰曉得呢?

注:老子出關的故事參考了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出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