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站在楚莊王背後的那個男人(1 / 2)

這個男人就是孫叔敖。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一個成功霸主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大臣。楚莊王常年在外征戰討伐,數年不歸,是誰在製定各種法律法令、維持楚國政局穩定?就是孫叔敖。打仗需要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作為支撐,是誰讓楚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國富而民強?也是孫叔敖。

孫叔敖為官多年,家裏卻沒有積蓄,甚至臨終時,他家連一具棺材都買不起。所謂“兩袖清風”,做官做到他那份上,也算做到了極致。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記為“循吏”第一。

孫叔敖,名敖,字孫叔,出生於楚故都紀南城附近的海子湖邊。孫叔敖從小就心地善良,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說是孫叔敖還是孩子的時候,有一天從外麵回來,滿臉憂愁,連飯都不吃。母親問他是怎麼回事,孫叔敖哭泣著說:“我在外麵玩耍,碰到了一條雙頭蛇,我不久就要死了。”楚地傳說,遇到雙頭蛇的人必死無疑,所以孫叔敖有這樣的顧慮。

母親問:“那蛇現在怎麼樣了?”

孫叔敖說:“我怕其他人看見了也會跟著倒黴,就把它打死賣掉了。”

母親憐愛地抱住他說:“不要怕,你不會死的;我聽說積陰德的人,老天會保佑的。”

孫叔敖祖輩為官,他祖父蔿呂臣曾經是楚成王的令尹。父親蔿賈做過楚國司馬,也算世家子弟了。蔿賈曾為楚莊王出謀劃策,阻止楚莊王遷都、提議攻打庸國的就是蔿賈,因此甚得楚莊王寵愛。後來他做錯了事,連累了孫叔敖,被遷到了期思邑(今河南淮濱期思鎮)。

從公元前605年到公元前599年,孫叔敖一直待在期思、雩婁(今河南省固始縣史河灣試驗區境內)一帶做主管水利的官員。在這裏,他積極關心民間疾苦,學習為官之道。他知道,“靠天吃飯”的古代農業要取得豐收,水利工程一定要搞上去。於是,他主持修建了中國最早的大型灌溉渠道水利工程——期思雩婁灌區(期思陂)。直到今天,期思雩婁灌區的部分引水工程仍在發揮灌溉作用。

孫叔敖在期思這個地方蟄伏了幾年,受益匪淺,意誌和能力都得到了磨煉,為他以後擔任令尹打下了基礎。

孫叔敖能夠做令尹,要托楚莊王夫人樊姬的福。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有一天楚莊王下班回家時已經很晚了,樊姬問原因。楚莊王說:“今天我跟賢相說話,說得很開心,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

樊姬好奇地問:“賢相?是哪一位?”

“虞丘子啊。”

樊姬掩口而笑,說:“臣妾有幸服侍大王,算起來也有十一年了。雖然大王很寵幸我,但我知道作為一國之君,大王身邊應該有更多賢良的女子來照顧您的生活。所以我親自訪求賢良貌美的女子,獻給大王。虞丘子做楚國相國(楚國沒有丞相的職位,以令尹為相位)也有十幾年了,除了跟您聊天吹牛,高談闊論,還沒推薦一個賢良的人才。如果他知道而不推薦,這是不忠;如果他不知道,這是糊塗,哪裏談得上賢良呢?”

第二天,楚莊王把樊姬的話原封不動地告訴虞丘子。虞丘子說:“樊姬確實沒說錯,我不配做楚國的相國。”他當即辭去令尹的職位,四處探訪高人。後來,虞丘子在期思遇到了孫叔敖,被他的言談所折服,就向楚莊王力薦,代替自己做了令尹。

孫叔敖走馬上任,前來送禮的官員絡繹不絕。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製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前來吊喪。這是一種非常奇怪、極不禮貌的舉措,換在今天,早就被保安們亂棒打出令尹府邸了。

可孫叔敖,並不覺得這是對他的冒犯。相反,他還穿得整整齊齊地出來接見這位老人。

孫叔敖畢恭畢敬地對老人拜了一拜說:“其實我這人沒啥本事,承蒙楚王看得起,讓我做了令尹,大夥兒都來祝賀我,隻有您老人家是來吊喪,是不是有什麼話要指教在下呢?”

這位老人也不客氣,直截了當地說:“我是有些話想說。你知道嗎?一個人,如果因為身份高了就變得驕橫,人們就會離他而去;地位高了就處處弄權,君主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了卻不知足,禍患就會躲在前麵。”

孫叔敖再拜道:“請老人家繼續賜教。”

老人又說:“地位越高,越應該謙虛;官職越大,越應該謹慎;俸祿很優厚了,就不要動貪念。你如果能夠遵守這三點,治理楚國就足夠了。”

孫叔敖點頭說:“好,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