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人依然是中原盟主,麵對楚國的挑戰毫不示弱。公元前597年春,雙方在邲地(今河南滎陽東北)展開大決戰。楚軍主帥照例是楚莊王,晉軍主帥是新上任的苟林父,他並不想打仗,但副帥先穀仗著自己是名將先軫之後,貿然率部渡河。結果遭到楚莊王的反擊,一敗塗地,最後導致擁有600乘兵車的晉軍全軍覆沒。
此戰不但一雪城濮大戰帶給楚國人的恥辱,而且迫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順,確立了楚莊王的霸主地位。
楚莊王軼事
按照流行的說法,楚莊王不但是一個“有身份的人”,還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所以我還想額外說點兒他的軼事。
作為一位叱吒風雲的霸主,楚莊王的鐵腕手段自然耍得純熟。“三年不鳴,一嗚驚人”,鳴了之後他可是接連殺了一百多位權臣,眉頭都不皺一下,可見其強硬的風格。
不過,在他鐵石心腸的背後,常常也流露出善良,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仁義”的情懷。
比如,眾所周知,邲地之戰是晉國有史以來輸得最慘的一次戰役。晉國敗軍乘船逃跑途中,因為船隻不夠用,士兵爭船,不少士兵被擠下船去,他們拚命往船上爬,船上士兵怕翻船,就用刀砍他們的手指。一時間血流成河,哭喊震天。
有人勸楚莊王乘勝追擊,占領晉國國都。
楚莊王說:“楚國在城濮大戰中失利,一直抬不起頭。現在終於一雪前恥,適可而止吧。”
他停止追擊,讓晉國殘兵逃回國去。
再比如,邲地之戰楚國乘勝圍攻宋國國都。包圍了九個月之久,城裏彈盡糧絕,最後發生“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慘劇。晉國人因為在邲地之戰中新敗,不敢來救,隻是讓大夫解揚去宋國送信,讓他們堅持,說援兵馬上就趕到了。
解揚在半路被楚軍抓住。楚莊王要他去騙宋國人,意思就是晉國人根本不來救他們,讓他們趁早投降。解揚答應了。
解揚來到城下,卻大聲喊道:“我是晉國大夫解揚,我們的援兵馬上就要來了,你們一定要頂住,頂住!堅持就是勝利……”
他的話沒說完,就被楚軍捂住了嘴巴。
楚莊王很生氣,認為他不講信用,下令砍了他的“狗頭”。解揚辯解道:“我根本沒有失信。我是晉國人,如果取信於你,就會失信於晉國君主。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臣子公然背叛你,而去取悅他人,你說他是守信還是失信呢?”
楚莊王想了想,揮揮手:去吧去吧,你也算一個忠誠之臣了。
一個能夠取得豐功偉績的大人物,總是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甚至是一些尖銳的批評,楚莊王也有這樣的優點。
楚莊王曾經喜歡過一匹馬,多喜歡?他的那匹馬住的是富麗堂皇的宮殿,睡的是裝飾華麗的大床,吃的是精心醃製的棗脯,而且根本就不讓它走路,完全是當一個菩薩在供奉。可惜,沒過多久,該馬就因得了肥胖病死去了。
這下子不得了,楚莊王下令,要以大夫的待遇將它下葬,而且還要眾大臣吊唁送葬。大夫們當然不幹了,紛紛反對。楚莊王發話下去:“誰敢反對,殺無赦!”
世界上還真有不怕死的人,那就是倡優(唱歌的戲子)優孟。
優孟邊哭邊唱:“可憐的馬兒啊,怎麼能以這樣低的規格下葬呢?我們楚國地大物博,不差錢,大王的愛馬要以人君的規格下葬,才不丟大王的麵子啊。這樣,諸侯們知道了才會表揚,說大王您是賤人而貴馬啊。”
聽著聽著楚莊王就覺得不是滋味了,他說:“難道我真的錯了嗎?那你說我該怎麼做?”
優孟正色道:“應該拿個銅鍋給它做棺材,在它身上撒點香料,用稻米做祭品,用火焰做衣服,最後下葬到人們的肚腹之中。”
楚莊王聽罷不語。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據說,該馬最後變成了鮮美的馬肉大餐。
最後一個故事了。
楚莊王身上有不少的傳說,“楚莊絕纓”估計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有一回楚莊王請眾大臣吃火鍋,吃得興起,他派愛妃許姬和麥姬下去給大臣們敬酒。誰知一陣風吹過,大廳裏的燈被吹滅了,大廳裏黑乎乎一片。這時許姬被某一個色膽包天之徒摸了一把。她當時未說什麼,回到楚莊王身邊時才悄悄對他說:“我被你的一位手下調戲了,不過我已經摘下他帽子上的纓飾,點燈之後就能找到他。請大王重重處罰他。”
按照楚國法律,調戲王室婦女是殺頭之罪。楚莊王思考片刻後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喝酒要盡興,不如大家把帽子上的纓飾摘下來喝酒吧。”
命令雖然奇怪,但大家都遵照執行。所以當燈被重新點亮之後,大家帽子上的纓飾都沒了。
許姬有些生氣。楚莊王就寬慰她,說:“如果要治罪,就治我的罪吧。因為是我請他們喝酒,才會有人做出失禮的事情。我是一國之主,不能因為小事懲罰大臣啊。”
寬以待人是會獲得回報的。
第二年,楚國跟晉國進行邲地之戰,楚國一個將軍奮不顧身地殺敵,取得了勝利。楚莊王要重賞他,他卻跪下來說:“請大王不要賞賜我,我就是那個丟掉纓飾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