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趙氏孤兒(2 / 2)

“我知道趙朔的遺腹子在哪裏!”

聽到這消息,屠岸賈激動地站起來,說:“在哪裏?你快帶我去。”

程嬰把屠岸賈帶到附近一座山上,找到躲藏在這兒的兩個人:一老一少。經程嬰介紹,屠岸賈知道,這老的是趙朔家的門客公孫杵臼,小的嬰兒則是趙朔家的命根子。

看到程嬰一行,公孫杵臼臉色大變,他指著程嬰鼻子罵道:“你也太壞了吧?虧得當初主人對你那麼好,把你當朋友。現在你不知恩圖報不說,反而落井下石!”

程嬰嘿嘿冷笑道:“朋友嘛,能值幾個錢?拿出來換錢才是王道。”

公孫杵臼悲嗆至極,他跪在地上呼道:“蒼天啊大地啊,這趙朔家有罪,小孩子是無辜的,求求你們放過他吧!”

場麵相當感人,屠岸賈卻毫不動容,他吩咐道:來呀,砍了。

刀光劍影之後,地上多了兩具屍體。哦,不對,還有一包金子。那是屠岸賈賞給程嬰的賞金。他這人壞是壞,倒還是說話算數。

屠岸賈等人揚長而去,留下程嬰孤獨地站在風中。他看了地上兩具屍體,默默轉身離去。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關於屠岸賈屠殺趙朔一家,如果按照孔子“君君臣臣”的觀念,也說得過去。畢竟,趙盾和趙穿弑君不假,為了維護君主的權威,必然要對臣子做出懲罰。隻不過這種懲罰沒有落到趙盾和趙穿身上,而是落到了與此完全無關的趙朔一家,而且做得十分絕情,這就說不過去了。

其實,屠岸賈這種奸臣酷吏也不過是君主維護秩序的一種工具。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清理政治對手,不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淪為替罪羊,承擔所有的惡名,被人唾棄——屠岸賈後來的下場也是很慘的。

光陰似箭,轉眼間過了十五年。這一年,晉景公得了重病,找人醫治,總也不好。求醫不行就求神仙吧,他找人算了一卦。算卦的說是因為曾經為晉國建立過功勳的大家族後代不順,沒有得到王室應有的體恤,所以老天懲罰,應驗到君主身上(不排除這個算命的被韓厥等人事先收買過哦)。

晉景公一想就想到了趙朔一家子的事情。他很納悶兒地跟韓厥說:“這趙家當年曾經遭受過滅門的災禍,怎麼還會有後人在呢?”

韓厥見機會來了,就向晉景公坦白,說趙家仍有後人在世,而且活得活蹦亂跳的。

屠岸賈說:“不會吧,十五年前我親眼看見那個孩子死在我麵前的啊?”

韓厥冷笑道:“沒錯,你是看到一個孩子死了,可是,他不是趙朔的兒子,而是他的好朋友程嬰的親生兒子!真正的趙朔後代,被程嬰悄悄帶到國外隱藏起來了。”

屠岸賈冷汗直流。他隱約感覺到,自己的好日子快要結束了。

晉景公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後,下令給趙朔一家平反。他依靠韓厥的部隊,下令其餘家族聯合起來,攻打屠岸賈,誅滅了屠岸賈一家。晉景公又派人把流浪在國外的程嬰和趙朔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的趙武找回來。到現在為止,全國人民才知道,曾經被認為“賣友求榮”的程嬰其實是個忠義之士。

程嬰被平反了,眼看就要過上苦盡甘來的日子,可他卻一抹脖子,追隨公孫杵臼的靈魂而去。

晉景公封趙武為大夫,將以前沒收的田地封邑還給趙家。趙家又登上了曆史舞台,逐漸成為晉國最有勢力的六卿之一。

也許是因為從小就經曆了艱難險阻,深知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趙武是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在成為晉國執政官之後的公元前546年,趙武與宋國大夫向戌一起主持了晉楚弭兵大會,在會盟中,趙武處處表現出息事寧人的態度,重信義,崇禮讓,使弭兵大會取得了實際成效,最終達成和平協議,為中原地區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