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誌大才疏的宋襄公(2 / 3)

宋襄公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楚國人雖然打仗比較凶悍,但到底是南蠻,智商高不到哪裏去,隻要自己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必定能將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

就這樣,宋襄公力排眾議,派使者帶信給齊孝公和楚成王,請他們來齊國境內的鹿上參加高峰論壇。在論壇上,宋襄公定下了歃血為盟的次序,宋襄公爵位最高,排第一位。楚成王雖然是王,但這是他自封的,實際上的爵位隻是子爵,因此排在齊孝公之後。齊孝公因為登位的事情,很感激宋襄公,沒說什麼。楚成王對這種安排雖然不滿,不過在齊國的領土上,他倒也不好翻臉,也就認了。

第二個議程是邀請諸侯國參加盟約大會。宋襄公拿出自己早已寫好的信件,自己首先簽名,然後拿給楚成王。楚成王一見,上麵噦噦唆唆一大通,歸根結底一句話——召集各路諸侯會盟。楚成王笑著說:“既然您已經簽好名了,還要我們簽名幹什麼呢?”宋襄公老老實實地說:“楚國和齊國威望很高,有您二位國君出麵,那些諸侯國才會前來。”

楚成王哈哈一笑,簽了。但是齊孝公見宋襄公最後才讓自己簽字,顯然有重楚輕齊之意,托辭不簽——宋襄公就這樣在無意之中失去了一個盟友。可見,《細節決定成敗》一類的書,辦大事的人一定要讀啊。

公元前639年秋天,除了齊國及魯國之外,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的國君都來到宋國境內的盂邑(今河南睢縣西北)。總之,一時貴賓雲集,張燈結彩,熱鬧得跟過年一樣。

不小心當了俘虜

在宋襄公出發之前,目夷勸告他,鑒於楚成王的反複無常,最好還是多帶些兵車,以防患於未然。宋襄公卻說:“我們這次會盟,是效法齊桓公以前會盟的先例,大家都不帶兵車。我作為東道主,當然不能率先破例。”

目夷說:“您不帶兵車也行,請允許我帶上兵車同行吧。”

宋襄公說:“你帶兵車跟我帶兵車有什麼區別呢?”

目夷沒招了。可宋襄公對他還是不放心,怕他暗地裏搞鬼,有損自己“仁義”的光輝形象,就讓他跟自己前去開會。目夷說:“行,我也正有此意。”

開會了,宋襄公首先站起來,說了一通感謝大家光臨寒舍之類的廢話後,直入主題,說:“現在天下亂得很,我們不如選一個盟主,大家一起來扶助周天子,好不好?”

好啊好啊,大夥兒紛紛鼓掌,反正鼓掌又不花錢。宋襄公把目光投向楚成王。楚成王點點頭說:“一票通過。”

宋襄公心裏有底了,有楚成王支持,今天這戲我唱定主角了。於是他又樂嗬嗬地問:“那誰來做這盟主呢?”

楚成王站了起來,桀驁地說:我是王,比你們的爵位都高,應當由我做盟主。

宋襄公見楚成王突然插了一腳,煮熟的鴨子眼看就要飛了,心裏一慌,口不擇言地說:“你,你那是自封的王,屬於假冒偽劣產品。按照爵位,我才是最高的,理應我來做盟主!”

楚成王冷冷一笑,也不跟宋襄公廢話,打了一個手勢,周圍的楚國隨從紛紛脫下外套,露出裏麵的鎧甲和兵器,原來這些隨從都是楚國大兵扮演的。宋襄公和一幫諸侯頓時都傻眼了。看著揮舞著兵器衝自己奔來的楚國大兵,宋襄公腸子都後悔青了:當初幹嗎不聽哥哥目夷的話呢?哪怕悄悄帶一個警衛班來也可以抵禦一陣子嘛——這時,目夷出現了,他來到宋襄公身邊問:“怎麼辦呢?”

宋襄公在這危機的時刻反而不慌了,他說:“看樣子南蠻不會善罷甘休,你先趁亂回都城,準備抗擊敵人侵略。我留下來,估計他們也不敢把我咋樣……”

趁著場麵混亂,目夷突出包圍,回都城去了。這邊呢,宋襄公果然被楚成王扣留下來,接著大軍向宋國都城奔去。來到都城,楚成王叫大兵們扯起嗓子往裏麵喊:“你們的大王在我手裏,趕快放下武器,開門投降吧。”

上麵的宋國士兵紛紛回答:“我們已經換了新大王目夷了……楚成王,你回家去吧。”

這楚成王一聽,知道宋國人做好了充分準備,楚軍雖然抓了一個宋襄公,看來也是占不到什麼便宜了,就把宋襄公帶回了楚國。沒過多久,齊國和魯國的國君都來替宋襄公說情,楚成王也考慮到,楚國要在中原完成霸業,不能殺掉宋襄公,就順水推舟做了一個人情,放了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