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地說來,曹沫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曹沫是一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力氣很大,魯莊公很喜歡他,任命他為將軍,派他帶兵抵抗齊國的侵略。但是他打了三仗,三仗都輸了。這百分之百的敗率連我這個不會打仗的人也覺得有些過分,但魯莊公還是很信任他,依然讓他帶兵打仗。
當然,事實證明,曹沫在曆史上的定位隻能是刺客。他隻有在這一份職業上才能夠“驚風雨,泣鬼神”,一擊成名,流芳百世。
事情還得從齊國與魯國糾纏不清的恩怨說起。眾所周知,雖然齊國與魯國是姻親關係,但雙方衝突不斷,連年發生戰爭。論實力,齊國遠在魯國之上,但就是這麼一個灰不溜秋的小角色,給齊國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不過,從魯國這邊來看,他們其實也支撐得相當吃力,雖然之前幾次大敗齊軍,但很難保證以後還會有那樣好的運氣。而從齊國這邊看,他們如果真要收拾魯國,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在春秋初期,人們對於“仁義”二字還甚是看重,假如齊國一定要恃強淩弱,吞掉魯國,東周天子多半會出手幹涉。就算東周沒有什麼兵力,但憑借天子的號召力,從諸侯國那兒湊一支多國部隊顯然不是難事。到時候恐怕齊國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按照管仲的設想,借用談判使得魯國屈服,方是上上策。於是,齊桓公派人給魯莊公送信,邀請他坐下來進行高峰會談。
魯莊公求之不得。
接下來就該定會談地點了。齊桓公本來提議到魯國境內進行,這倒像是在為魯莊公設身處地地考慮。畢竟齊強魯弱,在魯國的地盤上會談,至少魯莊公的安全有了保障。當年齊襄公為了達到長期霸占妹妹文薑的目的,約妹夫魯桓公談判,居然將他幹掉了。前車之鑒,是以魯莊公也深以為然。可大夫施伯卻提醒了他一句:“齊國人在邊境囤積了重兵,您如果同意齊桓公來魯國境內,就得同意齊軍護送齊桓公入境。到時候請神容易送神難,這豈不成了引狼人室?”
施伯的話也很有道理。魯莊公左右為難了,問:“愛卿有何高見?”
施伯說:“俺覺得最好還是辛苦您親自到齊國走一趟。”
魯莊公一聽就火了:“你這不是叫我去送死嗎?快說,齊國人賄賂了你多少錢?”
施伯不慌不忙地說:“其實齊桓公要想稱霸,至少在表麵上要對您以禮相待,所以應該不敢對您咋地……”
魯莊公惱火地說:“如果齊桓公不以禮相待呢?”
施伯神秘地笑著說:“大王且放心,俺為您準備了一件秘密武器。”
施伯的秘密武器就是曹沫。
魯莊公一聽就泄氣了:“你好歹給我搞一個大殺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也有點底氣。曹沫那鳥人連被齊國打敗三次,我不怪罪他,恐怕他自己都沒勇氣到齊國去。”
施伯搖頭說:“大王有所不知,其實曹沫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雖然不能帶兵克敵製勝,但保您平安歸來是綽綽有餘的。”
魯莊公這才放心地把曹沫帶在身邊做保鏢。而且,為了向齊國表示自己的坦誠,魯莊公沒有帶很多的士兵前去,隻帶了幾百名精兵作為隨從。當然,如果他知道曹沫會在高峰會談之際扮演刺客的角色,打死他都不敢帶曹沫去。曹沫再勇猛,也不可能帶著自己逃出齊國十萬大軍的包圍圈。
小人物曹沫,這才有一個機會出現在曆史舞台上。
公元前681年秋,齊桓公與魯莊公相會於齊國境內一個叫柯的地方。齊國人在平地上築起了一座高達七層的土城。土城上方是齊國的國旗,迎風招展。國旗下聚集著雄壯的齊國軍隊,分東西南北各成隊列,每一陣中各有青紅黑白大旗,陣勢浩大,氣象肅穆。土城上,每一層都有齊國特警把守,戒備森嚴。
魯莊公來了。他目睹齊國這宏大的場麵,頓時感覺白己像一個沒見過世麵的農民,手心不由得滲出了汗水。
齊桓公也來了。他臉上呈現出自信的微笑,邁著方步走向魯莊公,伸出寬厚有力的大手,說:“我代表齊國歡迎您!”
刹那間,魯莊公竟然訥訥地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