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仲拜相(2 / 3)

打了勝仗之後就有了談判的本錢。齊桓公沒顧得上開香檳慶祝登基,而是寫了一封信給魯莊公,說:“公子糾是我弟弟,我不好意思親自動手,就勞駕您了;至於管仲,這小子太壞了,我非得親自將他處死不可,因此您就把他送回齊國吧。”

按照齊桓公的本意,這兩個人都讓魯國人處死算了。但鮑叔牙不許,他說:“您可不能把齊國未來的丞相殺了啊。”

齊桓公一愣:“他可是我的大仇人呢,怎麼能輕易放過他?”

鮑叔牙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為了一點兒小事兒埋沒了人才。您若能忘掉射鉤之事,他日管仲必能為您射得天下。”

齊桓公說:“就算我肯放過他,這丞相的位置不是給你預備的嗎?”

鮑叔牙搖頭說:“如果您隻想平平安安地治理齊國,我可以勉強為之;但如果您要成就霸業,就非得依靠管仲不可。”

齊桓公權衡再三,終於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

魯莊公剛剛吃了敗仗,又收到齊桓公來信,嚇得不得了,馬上就派人殺掉公子糾,抓住管仲,準備給齊國送去。此時大夫施伯勸諫魯莊公說:“管仲是世間少有的奇才,齊國如此急迫地索要回去,多半不是要處死他,而是要利用他的才能建立功業。這樣一來,齊國必將成為魯國的心腹大患,不如現在就處死管仲,免得他為齊國所用。”

應該說,大夫施伯的眼光是相當銳利的,而且出的計謀也十分毒辣。假如魯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此後春秋各國的局勢定會截然不同,曆史也必會因此而改寫。

但魯莊公被敗仗嚇破了膽,哪敢違抗齊桓公的命令?他拒絕了施伯的建議,把管仲押回齊國。在路上,管仲害怕魯莊公反悔,派人來追殺,就編了一個小曲兒,讓押送他的士兵邊走邊唱。這小曲兒越唱越精神,人越走越快,本來兩天的路程,一天就走完了。後來魯莊公果然後悔了,派人追趕管仲,卻已經遲了。

摸石頭過河

管仲平安到達齊國。

齊桓公很快召管仲來談話。齊桓公直截了當地問:“俺想當武林盟主,你有啥秘籍?”

管仲說:“秘籍俺也沒有,隻有兩個字可以相贈——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切記切記。”

齊桓公問:“那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民心呢?”

管仲說:“要得民心,首先就要愛惜百姓,讓他們過上富足穩定的生活。民富則國安,民窮則國亂。”

齊桓公說:“國家富裕了,兵力卻不足,咋辦呢?”

管仲說:“兵貴精而不貴多。一支士氣高昂、充滿活力的軍隊自能橫掃天下。”

齊桓公說:“軍隊訓練好了,但是國家財力不夠充足,咋辦呢?”

管仲說:“這就需要我們大力發展有齊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了。經濟一發達,國家的財力自然而然就充盈了,您就等著數鈔票吧。”

這一番話說得齊桓公眉開眼笑,仿佛武林盟主的帽子已經戴在自己頭上了。管仲卻恰到好處地潑了他一盆冷水:“大王您可不能心急,這稱霸的事情是一場持久戰,不能一蹴而就。隻要民富、國強、社會安定,齊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這下齊桓公徹底信服了管仲。不久,他舉行了隆重的拜相儀式,拜管仲為齊國丞相,主持軍國大事。於是乎,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管仲就甩開膀子改革了。

管仲的改革可以分成幾塊來看。

在行政上,管仲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這樣做的好處是明晰了中央和地方的權限和職責。地方官有足夠的權限進行政務管理,又要各盡其責,向中央負責。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這就是加強了中央集權,逐步向“大一統”的封建製度靠攏。

在經濟上,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根據齊國自身特色,大力發展鹽鐵業,從而增加國家稅收。管仲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搶奪窮人的糧食,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齊國在當時所有諸侯國中,基尼係數最低,這樣的改革政策自然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順便說一句,管仲被曆朝曆代的性工作者(俗稱妓女)稱為祖師爺。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管仲曾經設立一種叫“女閭”的職業,將戰俘或罪犯的寡婦充於其間,並向她們收稅。這應該是中國最早有性工作者活動的文字記錄了。

在軍事上,管仲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規定依法服兵役是齊國公民一項光榮的義務。管仲還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民兵隊伍,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打仗時就直接派往前線,這樣國家就不用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了。

由於打仗時齊軍裏充斥著許多雜牌軍(民兵),為了防止到時候敵我不分,管仲還規定居民不得隨意遷徙,這樣大夥兒平時裏都熟稔了,在戰場上就不會發生誤會。這種禁止居民遷徙的規定是不是現在中國城鄉二元化製度的起源,待考。

過了幾個月,管仲的改革初見成效,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齊桓公很高興,躍躍欲試。管仲勸他還是先忍一忍,但齊桓公不聽,調派大軍開始稱霸的征途,第一個目標就指向新仇舊恨——魯國。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