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駐所有國家的美國新聞處中,工會一直是一個主要的目標群體。美國新聞署的一部分宣傳通過美國新聞署的廣播和當地的媒體進行,另有一部分宣傳是隱蔽的。一些國家的工會出版的報紙、雜誌和廣播節目中都有隱蔽的由美國新聞署提供的宣傳美國工會的資料。在一些國家,美國新聞處準備“工會新聞簡報”,分發給這些國家的工會領導人,這些領導人又將這些材料分發給其工會成員。例如駐意大利的美國新聞處就曾報道,當地出版物大量地引用其工會新聞簡報中的材料。
在蘇聯的宣傳中,美國的資本家們通過剝削工人的勞動而獲得個人利益。美國新聞署相信工會和美國經濟都是美國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從正麵向西歐的民眾介紹美國的工會和經濟。美國新聞署的政策製定者們認為,“關於美國的工業成就的報道可以用來說明普通美國工人的生活:他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工作的,他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利益。”為了駁斥蘇聯的宣傳,美國新聞署則強調工人們享受著高生活水平,擁有集體談判的力量,以及可以得到的社會保障。
在美國新聞署的宣傳中,工人們可以享受到帶薪假期、健康保障、工傷和疾病補助、失業保險、退休金等等。美國的工人不僅比以往掙得多,而且他們的購買力也比以往大大增加,可以購買私人小汽車,購買更多的家庭消費品、食物、衣物等等。這些都可以向西歐民眾表明,隻有堅持美國式的資本主義,他們也可以享受到美國工人享受到的這些福利。美國新聞署強調,這些福利是蘇聯的工人永遠享受不到的。
為了針對西歐的工會活動,美國大力宣傳隻有美國式的自由工會才是工人進步的關鍵。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應該宣傳“美國的工人通過負責任的自由工會繼續改善他們的收入,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這些工會拒絕共產主義,並且通過協商解決與資方的矛盾。”美國新聞署通過一係列的材料介紹美國自由工會的活動,宣傳它們如何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如《美國勞工聯合會的表現反映了勞資合作》、《美國聯合汽車工會擴展集體談判領域》、《工會的培訓項目有助於工人和企業》、《美國工人贏得更短工作周》、《美國工人增加了生活的花費》等等。此外,一些文章還介紹工會在社區的服務,強調“美國的工會成員並不是一個階層,而是這個國家和他們各自社區的一員”。
勞資雙方通過合作和平地解決勞資矛盾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的一個重點。一條題為《由合作產生的勞資和諧》的新聞報道了勞資雙方都參加的社區服務項目是如何將雙方結合得更加緊密,如何消除雙方的分歧。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盡管在財富、教育和環境方麵都存在差別,但是美國人很少有階級觀念,而且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很強,勞資雙方的關係是基於一個平等互利原則:工人們為滿足家庭所需而為資方提供勞動,資方尊重工人的個人尊嚴,而且工人也必須尊重資方的合法需求,因此,勞資雙方的矛盾是良性的,是可以合作解決的。但是,另一方麵,工人們反對共產主義則是“反對無情的冷酷的敵人”。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要求向西歐的民眾傳達一種信息,即“美國的工人們詳察並且反對共產主義、其他極權組織,以及同情共產主義的人,防止他們滲透並且利用工會,因為他們發現這樣的團體聲稱要為工人們服務,但是卻將工人們的需求和願望置於他們的政治利益之下”。所以,工人們“實際上毫無異議”地接受資本主義。
青年和學生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的主要對象,因為他們以後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占據領導地位,而且在大多數國家中,主要是青年人在積極反對美國的政策。1958年,國務院的政策設計室建議進行一項針對全世界青年的項目,“尤其是那些不受政治信仰約束的國家和共產主義影響非常強大的國家的青年”。政策設計室認為“美國新聞署將青年看做主要的目標是很重要的,必須要設計一些與青年組織發展緊密聯係的項目,並且必須將其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這些項目中”。
美國新聞處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生交流項目、美國新聞處的工作人員為青年人教授英語課程、舉辦研討會以及電影展覽等來接觸青年和學生。新聞官員們還在當地媒體上發表一些針對年輕人的文章和新聞等等。例如,駐維也納的美國新聞處出版了《青年》這本雜誌,向奧地利的孩子們介紹美國的文化。這本雜誌包括關於美國孩子的文章,與美國有關的字謎遊戲,以及其他被設計用來培養青年們對美國感興趣的有趣的節目等等。此外,美國新聞署還將“青年專題”發送給國外的每一個分處,包括有關青年的或者他們感興趣的文章。一些文章介紹美國青年們如何參與到國家的經濟建設中;一些則傳達關於美國的正麵形象,如介紹美國學生們在學校的課餘活動,關於美國大學的信息、美國青年團體的誌願者活動等等;還有一些文章介紹美國的流行音樂、體育等。而體育也一直是美國新聞處進行宣傳的一個主要方麵,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膚色和種族的體育明星在美國取得的成就被用來證明美國所有的種族都是平等的、和諧相處的,都可以在這個自由國度追求夢想的成功。
總之,在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中央情報局和美國新聞署等政府部門和機構,與私人組織和團體一起,針對西歐進行了大量心理戰活動,在引導西歐輿論、改變西歐的態度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