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對美國民眾的講話也是對世界的講話。美國新聞署在全世界全文播發了艾森豪威爾的演講,並著重聲明大部分學校正在逐步進行合校。美國新聞處在歐洲的各個機構進行了一係列新聞發布會,宣傳美國黑人民權的進展。例如,日內瓦和巴黎的美國新聞處成功地在當地媒體上發表了題為《小石城的種族隔離已經死亡》的文章,配有大幅的照片,展現黑人和白人學生在一起的場麵。駐巴黎的美國新聞處還強調,“我們的國家權力被用於保證孩子們受到教育,而不像蘇聯,用武裝力量去對付匈牙利。而且不論美國存在什麼樣的問題,與蘇聯的人權狀況相比都相形見絀。”
此外,1958年的布魯塞爾商品交易會也成了美國宣傳其人權狀況,反駁他國對於美國人權狀況的批評之辭的場所。由於各國都對博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此次博覽會成為冷戰宣傳的主要論壇。美國的展覽包括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消費品,以及針對“原子彈為和平”的主題而設計的模型。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用一個題為“未竟的工作”的展覽,承認美國還存在社會問題。本來美國新聞署經常用事實性的語氣報道一些對美國不利的新聞,以便增加其可信度。而此次的展覽則又更進了一步,用一種令人驚訝的坦率方式展示了美國的種族關係。展覽不是否認美國存在種族問題,而是先追溯美國黑人的曆史,然後承認美國的1700萬黑人至今並沒有獲得美國的民主理論所許諾的平等權利,但是黑人的民權狀況卻一直在進步:越來越多的黑人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更多的黑人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黑人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展覽還展示了黑人小孩和白人小孩在一起玩耍和學習的場麵,最後是一幅黑人、白人和亞洲裔美國小孩手拉手的圖片,所配字幕為“民主未竟的任務,已經部分達到,將會在全國範圍內完成”。
總的來說,“進步”一直是美國宣傳的一個主題。美國一直采用“事實戰略”來宣傳美國在內政和外交上取得的一切進步。蘇聯的宣傳也在宣傳自己國內取得的進步,稱蘇聯將會建設一個不存在資本主義世界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的“沒有階級的”社會。在斯大林去世後,蘇聯一直致力於提高其國內生活水平,赫魯曉夫曾稱蘇聯很快就會超過美國的生活水平。因此美國新聞署的大部分宣傳都是以“進步”為中心,宣傳美國致力於使世界更加美好,尋求結束冷戰,努力保護人權,展示資本主義體製的優越性,以及宣揚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美國新聞署用一種事實性的語氣來向歐洲展示美國在和平使用原子能、科學、性別關係、種族關係、經濟產量、裁軍協議等方麵的進步,從而向歐洲以及世界民眾表明美國比其共產主義對手代表了更加光明、更加幸福的未來。而美國的宣傳中對於日常生活的刻畫則暗示,任何追隨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和民主的國家都會享受到這樣美好的生活。
女性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針對的目標。在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中,“大多數美國女性對於家庭都很投入、很女性化、很勤勞,這些都是國外民眾能夠認同的品質”。美國新聞署強調女性在美國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誌願者和社區活動家、工人和公民、而且最重要的是,家庭主婦和母親。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美國婦女應該被刻畫成在政治、經濟和社區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卻要堅持她們最主要的角色應該是在家庭中。她們應該是母親和家庭主婦,而不應該是體力勞動者。
美國新聞署還主要宣傳這樣一些主題:“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美國的母親和別的母親一樣,關心孩子的健康和教育,而且致力於維護一個和平的社會,孩子可以在這個社會中成長為有用的、幸福的成年人”。為了駁斥蘇聯的宣傳中將美國女性描述成過著奢侈懶惰生活,有廚房用具、女仆以及快餐幫助的人,美國新聞署著重描述盡管家用電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家務勞動的辛苦,美國婦女作為家庭婦女和母親還是需要做艱苦的勞動,稱“相對很少的美國家庭雇用仆人”,絕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是自己做家務。此外婦女還有充分的選擇工作的自由,如果她們願意,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成功,她們在職業生涯中擁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有充分的機會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如果男女工資不平等的話,也隻是由於女性們“往往定期地出入勞動力大軍”,而且女性沒有“考慮到職業而計劃自己的教育”。
此外,美國新聞署還針對一些有影響力的婦女或婦女團體采取行動,給她們贈送書籍、舉行研討會、舉辦展覽等,另外還製作一些專門針對女性聽眾的廣播節目、出版女性刊物等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使這些國家的女性認識到“美國女性有著與她們一樣的興趣和目標”,使她們對美國女性產生認同感。而且,美國新聞署還希望,女性們會給丈夫和政府施加壓力,使他們按照對美國有利的方式來行事。
根據美國新聞署的調查,很多歐洲民眾仍然將美國的資本主義看成19世紀的自由資本主義,或者是歐洲國家的卡特爾式的或封建製的資本主義,嚴重剝削工人,工人失業率高,缺乏社會保障。因此在美國新聞署的宣傳中,美國的經濟也一直是一個主題。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要求應該將美國的資本主義表現成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這種資本主義由“混合經濟”組成,融合了三種基本的元素:自由競爭的經濟製度、自由勞力以及“有限但是又重要的”政府角色。自由競爭的經濟製度是美國經濟的“活力之源”,但是“在美國,19世紀高度個人化的資本主義已經發展成為‘混合經濟’,在這種經濟中,政府協調各種矛盾的力量和利益”。美國新聞署的宣傳材料指出,美國的經濟將權力授予普通民眾,作為消費者,他們決定工業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此外,美國的經濟既不像馬克思所預測的那樣發展,也不像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是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政府、工業和工人通力合作來保證社會福利、高生產率和廣泛的繁榮。